浅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论文_曾芸

浅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论文_曾芸

曾 芸(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喜捷镇喜捷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031-01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也是阅读教学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训练形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我们可以发现,每一课都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足见朗读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是基本,朗读是关键[2]。于永正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进行朗读教学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兴趣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本前提。而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于学习产生极大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兴趣的带领下进行潜移默化的朗读能力提高,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接近学生与总理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景,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咏华山》中老头的话,“好诗!好诗!”这句话是老人听了寇准咏华山的诗后发自肺腑的赞叹,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夕阳真美》,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不能一味地采用全班读的形式。而应根据课文、学情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那种音乐美,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依次朗读,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们过搭石时的那种默契和协调有序。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面对学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足,我们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五、通过思考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衡量学生朗读能力高低的标准也多种多样,学生在掌握了有效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并通过朗读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思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1.思考能够将有效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与学生的朗读活动结合起来。想要发挥朗读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朗读的帮助作用,就需要通过朗读过程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使得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能够与学生的朗读活动融为一体。

2.思考能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学生朗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只有在朗读文章和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才能更好的领悟文章的内涵,才能掌握更多知识。总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十分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总而言之,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语言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通过熟读、成诵,让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心、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充分调动各种因素来帮助学生,相信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难实现。

论文作者:曾芸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论文_曾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