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杨梅萍

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杨梅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高压氧科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本文对在高压氧治疗患者出现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并概括了在高压氧治疗中心理干预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调查,分析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类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来减缓患者的情绪波动,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

【关键词】高压氧;心理特征;心理干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05-04

高压氧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治疗的范围遍及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外科、五官科、烧伤科、潜水、运动医学等,在一些专科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患者在高压环境下吸氧治疗,由于本身疾病的影响,加上对病痛的体验,使其对疾病有重要的心理反应,还可以影响其心理状态[1];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又会通过“心理生理反应”机制.加剧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由于压力变化导致的耳痛及影响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效果,导致患者放弃高压氧治疗而失去治疗机会[2];研究表明[3]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及时恰当给予心理干预是高压氧治疗成功的措施之一,笔者就近年来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顸措施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高压氧治疗患者常见心理特征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及陪同人员要在氧舱内密闭的环境治疗2h左右,期间戴面罩吸氧,不能随意进出,当他们第1次面对这样的治疗环境时,内心极易产生恐惧、紧张、无助的心理[4]。其次患者和家属对高压氧治疗知识的缺乏,也是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的原因。有报道认为,患者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紧张、害怕,继而容易出现副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治疗方案的实施[5-7]。屠茶芬等[8]调查265例患者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前的心理状况发现,患者出现有担心、焦虑、害怕、恐惧等;张道春[9]在316例高压氧治疗患者进行调查认为,有217例对高压氧治疗知识缺乏163例对封闭环境产生恐惧紧张,51例不适应治疗环境,43例产生厌烦心理。姚映琦等[10]调查424例患者后发现364例(86%)进舱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和恐惧心理,58%的患者顾虑氧舱不卫生。原因主要为患者对氧舱认识不足,产生害怕、紧张、恐惧、抵触、焦虑。也有报道[11],对896例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心理问题归纳为7种:(1)怀疑心理:首次进舱患者容易胡思乱想造成患者精神负担加重,部分患者怀疑高压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他们认为吸人氧气只能解决呼吸困难,而不能对疾病达到根治的效果,甚至有患者怀疑高压容器易引起爆炸危险,未接受过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往往对高压氧的疗效持怀疑态度。(2)恐惧压抑心理:首次看到高压氧舱的患者会对这个铁制庞然大物产生恐惧压抑心理,当向患者介绍进舱须知及注意事项时,往往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3)孤独无助心理:患者治疗时在特定的大容器内,与医务人员相对隔离,无法面对面交流,容易产生弧独害怕无助心理。(4)焦虑心理:患者对疗效担忧;对舱内卫生情况担忧;对工作人员及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担忧;对医疗费用担忧;均会使其焦虑不安。(5)惶恐心理:高压氧加减压及换气过程中的气流声,容易使患者误认为氧舱故障而引发惶恐心理。(6)厌烦心理:舱内吸排氧管道为防止氧气外漏,均有单向呼吸暯瓣埪制,患者需耗费一定体力才能呼吸,会使年老体弱或未掌握呼吸技巧的人感到厌烦;(7)抵触心理:部分患者在加压开始后感到耳闷、耳痛时往往不配合调压动作,而是拼命的喊叫,甚至情绪失控,使耳部症状加重,而被迫中断治疗。

1.2 高压氧治疗患者的个体特殊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

陈桂凤[12]认为处于更年期戓更年后期尤其是心血管患者担心舱内发病抢救措施不得力,而出现恐舱,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入舱或入舱后极力要求出舱。有些患者入舱后感觉憋闷、气短、心慌等症状。陈文等[13]在对聋哑患者首次高压氧护理时报道聋哑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比健全人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感,猜疑自尊心特别强,喜怒哀乐的感情表现尤为强烈,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还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听力、视力、感觉、记忆力、想象力的衰退,容易误听、误解,出现敏感多疑,还会带有偏执,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14]。概括起来,老年病人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有如下的心理表现:恐惧紧张心理、怕孤独心理、盲目乐观心理等。吴砚秋报道[15]脑卒中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危重,生活多不能自理,常有明显的无能或无助感,患者情绪控制能力差,可为一点小事产生恐惧、哭泣或厌世轻生的念头,对家属或周围的人产生厌烦感。刘红菊认为[16]患儿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由于以往“打针”的痛苦体验所产生的“医院恐惧症”以及家长对高压氧知识缺乏和恐惧的心理等,使患儿对治疗有惧怕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哭闹或拒绝治疗。

1.3 高压氧治疗心理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生理反应,如温度改变,鼓膜压迫感,心跳、呼吸改变等,均可造成病人心理变化。常会导致心理的强烈波动[17],可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心理需求,当心理应激状态超过了机体适应范围,将导致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改变,从而影响疗效[18],这些障碍可导致高压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或患者不能够坚持治疗。有关高压氧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朱晓红[19]认为,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以紧张、恐惧为主,加之对高压氧治疗认识的缺乏,极易产生焦虑心理障碍而降低治疗的依从性。李琴[20]认为提升护理人员素养,加强人文关怀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减低患者的抵触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认知和信息支持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认为信息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焦虑和改变应对方式。邓英杰等[21]认为开展治疗前及期间的沟通,增进互信给予充分的信息支持,解难答疑,可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认知度,并能增加其遵医行为。

2.高压氧治疗中心理干预的应用研究进展

2.1 认知行为干预

放松疗法是认知行为干预技术中的一种,是指通过一定的肌肉放松训练程序,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黄秀婷等[22]研究采用放松训练认为肌肉放松状态与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是相互对抗的,通过放松训练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将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产生愉快感,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以消除紧张与焦虑,减轻了应激反应,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的适应,建立心情轻松状态。朱晓红[19]研究认为音乐配合认知训练比单纯的认知训练对改善高压氧治疗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加有利,并能更显著协调机体生理功能和负性心态,护理和抚平病人的异常情绪,使病人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缓解恐惧、焦虑心理。

2.2 加强护理管理干预

护理管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实施,加强了护士对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控,明显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能安全顺利的进行。粱敏[23]研究认为,加强风险干预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使其主动和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学者郝海燕等[24]通过提高人文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人为本,提倡微笑服务,关心患者的实际需要,给予患者真正的帮助,营造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达到充分治疗效果。王小然等[25]研究认为,高压氧治疗中应用人文关怀,也能够满足患者对疾病及心理的护理需求,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及孤独无助心理,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证疗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全程心理干预

大量文献报道认为全程心理干预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于高压氧治疗中,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疗效。范柯君等[26]采用对比性研究,通过运用整体护理过程的心理干预即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疗法、转移疗法等经过有计划、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下降更明显,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和疾病的转归有了正确的态度,对疾病恢复的信心逐渐增强,说明全程心理干预不仅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而且对躯体的康复也起着巨大的作用。钟小奎等[27]研究结果认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强迫、抑郁、敌意、恐怖、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证明循证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恐怖、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帮助患者从无助、失望、消极中走出,树立信心,战胜病魔,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也减少了中耳气压伤等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能从接受到适应,进而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这一特殊治疗,大大减少了因恐惧心理中途出舱及终止治疗的几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4 健康教育干预

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患者所患疾病讲解有关的常识、治疗及康复知识,讲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针对其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让患者讲述自己对本病的感受和认识,同患者一道分析心理情绪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作用,找出其错误的认知,最终达到正确认知的重建。冯慧玲[28]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自身情况,对疾病和治疗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能够增加与医护人员的交流,缓解了人院治疗的苦闷、孤独心理,避免了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郑佩云[29]对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不同的心理问题釆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因势利导的解决问题,注意健康教育的条理性,让病人掌握、家属明白,打消顾虑与担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和家属在良好的心态中接受治疗。郑霞女等[30]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进一步说明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焦虑程度。韦玉玲等[31]调查显示,床边个体指导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后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顾虑和压抑,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在认知、行为、信任方面的转变,更好地配合治疗。

2.5 支持性心理干预

支持性心理干预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是与病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达到与病人认识与情感的双向沟通。安慰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积极的暗示,有助于病人减轻负性情绪,正确面对疾病。利用身边治疗成功的病人给予现身说法。同时引导,鼓励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系统。胡顺媚等[32]研究显示,对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前出现焦虑而拒绝接受治疗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可以很好地帮助病人摆脱负性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使患者顺利愉快接受高压氧治疗。黄晶[33]将首次发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支持性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由主管护士采用集体与个别心理沟通方式进行干预,并鼓励家属参与;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病人增强信心、缓解和消除其负面情绪;对病人要无条件的尊重,对偏瘫病人要真诚;对敏感问题应采取灵活解答,2周后进行评定,观察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早日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减轻致残率,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6 高压氧治疗中心理干预的评价方法应用进展

王丽娜研究显示[34]采用焦虑自评表(SAS)以及抑郁自评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杲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行高压氧治疗的脑外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原因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观察组患者依从性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率。徐余俭[35]也同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说明心理干预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患者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在增长。心理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兴学科,心理干预范围冲出原来的局限,而表达在新的领域里。我们所讨论的高压氧治疗的心理干预系医学心理学的范畴,虽然高压氧治疗除个别病种以外,都是辅助治疗手段,但该治疗却与临床其他的药物、手术、物理治疗手段息息相关、互为影响,不同治疗时段互有轻重。为保证整体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工作者有责任保证这一治疗的顺利进行;许多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心理干预的作用非常重要。临床中许多病例证实,患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心理因素等等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交流来促进护患关系,并博得患者的信任,多给患者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让其情绪尽量地放松,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并播放让人情绪放松的轻音乐或喜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暂时忘记自己所在的环境和处境,放下焦虑、担忧、恐惧等情绪,乐观接受治疗,护士对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实行精心细致的心理干预,让患者心情乐观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和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使患者身心同治。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有利与疾病的恢复。同时笔者注意到,发病前不同的文化程度、医疗保健知识、职务因素对心理健康均有影响,所以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银娟.198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心理状态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109-110.

[2]刘芳.高压氧治疗中的心理问题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6:171.

[3]刘秀红,卢丽萍.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J].光明中医,2013,28(08):1706-1707.

[4]吕薇,吕进东.多人医用氧舱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O10,31(6):845.

[5]刘芳,陈佳,苏华.高压氧治疗中的心理问题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3):170-171.

[6]廖庆兰.健康教育在高压氧治疗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12-213.

[7]王银娟.198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心理状态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109.

[8]屠茶芬,高岚珍,黄央.首次高压氧治疗时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学,2011,24(5):封三.

[9]张道春.健康教育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2):62.

[10]姚映琦,陈雪芬.高压氧治疗的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2002,23(3).

[11]李东莎,黄莉,姚汉玲.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18-19.

[12]陈桂凤,左卫华.高压氧治疗患者恐舱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8,28(6)76.

[13]陈文,顾晓静,毛进娜.聋哑患者头部外伤1例首次高压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

[14]关素芳,陈怡,陈美玲,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42(4):13-14.

[15]吴砚秋,高压氧综合治疗61例脑卒中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3):204.

[16]刘红菊.心理干预在小儿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B)2985.

[17]张玲玉.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1):332-333.

[18]徐新南,赵青.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10):972.

[19]朱晓红.舒适护理对高压氧治疗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39-40.

[20]李琴.高压氧治疗患者不遵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1):20.

[21]邓英杰,于华,周延英.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48.

[22]黄秀婷,林少虹,等.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8,7(6):457-458.

[23]粱敏,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6(27):237-238。

[24]郝海燕.论人文护理在高压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57-258.

[25]王小然,楚金亭,邢利娟,张华玲,等.人文关怀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舱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08:92-93.

[26]范柯君.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3,6:124-125.

[27]钟小奎,魏侍萍,等.循证护理心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41-43.

[28]冯慧玲.健康教育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促进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208.

[29]郑佩云.健康教育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59-260.

[30]郑霞女,邓洁英.健康教育对消除高压氧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2010,7(32):117-118.

[31]韦玉玲,陈瑞香.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J].吉林医学,2011,32(4):779-780.

[32]胡顺媚,关雪玲,莫柳仙.心理干预在首次高压氧治疗产生拒绝情绪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04-4605.

[33]黄晶.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18(5):64-366.

[34]王丽娜.心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34.

[35]徐余俭.心理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143.

论文作者:杨梅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论文_杨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