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媛芳

邵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分为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组,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采用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HAMD)以及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2组抑郁程度及神经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护理组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神经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其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卒中;抑郁;神经功能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的症状,大多在发病后2个月~1年内出现[1]。受患者抑郁表现存在不明显的特征的影响,少数仅在语言方面表现出障碍,因此不易被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发现,待抑郁程度加重时,极大的增加了治疗难度,导致治疗预后效果极差[2]。所以,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精神变化过程进行密切观察,以减少抑郁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神经功能康复,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其抑郁情绪,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有认知障碍者。将78例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7.14±2.84)岁;脑出血9例,脑梗塞30例。护理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7.24±2.90)岁;脑出血8例,脑梗塞31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患者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行关节、肢体的被动运动等,同时协助患者做好擦浴以及口腔护理等。护理组39例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工作背景以及文化程度等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宣教,详细介绍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治疗手段、常见并发症等情况,以帮助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有个科学、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升护理配合度。②认知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低落、意志消沉等负面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护理,注意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其将自己的问题及想法表达出来,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家庭支持,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其战胜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③行为干预:结合病情情况开展功能锻炼,针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的患者,在其入院24h后需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首先在床上开展被动运动,随后逐步转变到主动运动,同时注意指导患者形成正确的步态。针对脑出血患者,需尽可能的避免患者遭受刺激,同时,功能锻炼更应注重缓和。护理人员注意鼓励患者的任何一个微小进步,多给予表扬及肯定,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及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HAMD)对2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对2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其中,HAMD分数超过24分则表示重度抑郁;分数为17~23分则表示中度抑郁;分数为8~16分则表示轻度抑郁;分数低于7分则表示正常。SSS量表采用45分制,31~45分表示重型;16~30分表示中型;1~15分表示轻型。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2组护理效果对比行t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2组抑郁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均明显轻于护理前(P<0.05);但护理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护理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据相关资料显示,脑卒中后大约86%的患者有意志力减退、惰性增加以及主动性减弱等现象[3]。患者有想要努力锻炼的意识,但在实际中往往又表现为懒散乏力,患者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便为语言与行动出现脱节。脑卒中患者普遍有抑郁的症状,其发病率高达60%,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兴趣缺乏、食欲减退、情绪低落、自责以及早醒等,普遍有对疾病的恢复以及今后的生活丧失信心的现象,进而对患者的主动性产生直接的干扰,进一步可导致错失康复训练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引发康复延迟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可直接导致丧失神经功能恢复的机会[4]。

针对脑卒中患者,需做到早期介入,并将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注重加强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配合认知治疗以及行为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有计划的进行,进而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专业化的护理,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早期康复的原则为协助患者24h内离床活动,急性期护理的内容为防治并发症以及促进康复,整个护理过程均需协调患者与家属的关系,鼓励患者家属提供家庭支持,调动一切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进而促进其正确对待疾病,充分体会到生存的价值,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积极加入康复锻炼中来,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为“自我护理”,有利于促进康复[5]。

本研究中,护理组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的神经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缓解其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芳,郑重.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318-320.

[2]廖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0):67-68.

[3]牟淑善.身心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2):105-107.D

[4]谢清华,王建春,刘晖,等.综合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5):391-392.

[5]李丽芬.对脑卒中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82-83.

论文作者:张媛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