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肋”到“刚需”-基于赣榆区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乡土资源运用的研究论文

从“鸡肋”到“刚需”
——基于赣榆区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乡土资源运用的研究

林 雪

摘 要: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强健身体的途径,通过对赣榆区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实情况的了解,发现了农村幼儿园存在师资水平不高、幼儿家长“小学化”需求急切、体育活动资源匮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优势出发,提升教师素质,带动幼儿、发动家长收集和改进活动器材,充分利用园内的现有资源和挖掘园外的乡土资源来使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乡土化、特色化。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体育活动

安吉游戏“热”了,网络上、微信里,甚至是学习中,“安吉游戏”都是个热门话题,作为获得中国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安吉游戏”,游戏的材料全部就地取材,从根本上发挥了安吉的竹乡优势。通过利用自然、本土化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乡土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平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能力。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 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方面,农村幼儿园一味地照搬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对其所处的环境中的资源挖掘得不够深,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本身环境的优势,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 活动场地类型单一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植园地。”《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幼儿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 =180+20(N -1)(注:180、20、1为常数,N 为班数。)除共用游戏场地外,每班要有不小于60平方米的专有场地”。连云港市赣榆区部分乡镇幼儿园活动场地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乡镇幼儿园活动场地面积

这几所幼儿园有四所的人均占地面积超过5平方米,而这四所幼儿园是验收不久的省优、市优幼儿园。而另外两所幼儿园的人均占地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其中夹山中心幼儿园是在原小学校址的基础上改建的,并没有按照幼儿园建筑的标准建设,幼儿园建筑标准中需要的软硬结合的要求无法达到,幼儿园操场都是水泥地,不利于幼儿活动。

(二) 活动器械利用率较低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赣榆区的农村幼儿园中,滑梯、跷跷板、球类是“标配”,由于资金问题和对于体育活动设施重视程度不够等,园中缺乏体育设施。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会仿照城市幼儿园,引进一些在他们看来比较好的体育设施,而没有考虑到自己幼儿园的地域的实情。农村幼儿园的体育设施十分缺乏,大部分的农村幼儿园的体育设施都是滑滑梯,设施单一,玩法单一。

(三) 活动内容单调

在实际的调查中,赣榆区的部分中心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寓教于乐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幼儿年龄较小,适于他们的教学方式必须得是“玩中学”,而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基本上就是运用已有的体育设施或体育器材进行活动,教师没有花心思去研究这些体育器材的新玩法。幼儿在玩耍时,教师也没有做好相应的观察和反馈,这是体育活动内容单调的原因之一。此外,农村幼儿园对体育活动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玩”的层次,家长认为体育活动仅仅是为了给孩子玩耍、放松的,家长的错误观念,也是体育活动内容无法丰富的原因。

二、 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优势

2. 活动设计的创新

(一) “多元”的活动

幼儿通过手中常见的农家物什,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实际生活的模拟或再现,体育活动的内容就是来自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能在活动中投入自然的、真实的情感。幼儿参与农家物什的体育活动时可以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活动,既可通过行动积极参与,又可通过语言表达、倾听、观察等方式参与。

(二) “天然”的场地

在农村幼儿园,活动的场地不再只是幼儿园的塑胶地面,可以在田埂上练习跳跃,也可以在树林里尽情奔跑,还可以在草垛上学习攀爬……这些地方是天然的场地,也是练习各种基本技能的赛场……幼儿在这样的场地活动,肢体的协调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反应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幼儿活动的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

(三) “充足”的资源

幼儿园开展“我身边的乡土资源”活动,召开相关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这些物品能给幼儿带来的好处,幼儿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获得的知识以及得到的锻炼。凝聚家长的智慧和特长,帮助幼儿园构建适合幼儿活动的乡土资源环境,邀请家长帮忙用乡土材料制作体育器材。幼儿园可以请家长制作沙包、草绳等,也可以请家长帮忙收集奶粉罐、轮胎等幼儿园需要的废旧材料。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幼儿园的乡土资源的体育活动,同时也能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学习。

(2) 当接近真实地应力释放率后再进行支护,对比支护前后的变形及力学特征可知,支撑前后的位移,应力和应变分布基本相同,但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表明在地面应力释放速率达到一定水平后,特别是当它接近真实的应力释放速率时,支撑效果更好。

三、 从乡土资源出发优化体育活动

(一) 提升教师素质

1. 最大限度利用园内空间

园内组织活动,研究乡土资源的利用。教师对幼儿的体育活动组织不可以只停留在“上一节体育课”,教师们在指导方法上,要逐渐改变单一和死板的方法,随机指导。对体育活动的评价也要更加客观,对幼儿的评价也要横向比较,观察到每一个幼儿的进步。更多的去关注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用的快乐,鼓励他们挑战自己。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乡土资源的运用就是贴近幼儿的生活,我们所要锻炼的是幼儿的身体,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体育活动方面,农村幼儿园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因此优于城市幼儿园。

教师在投放材料后,需要用心去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创新灵感。要让幼儿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需要充分的乡土资源,让幼儿由被动向主动转换,增强幼儿的主人公意识。

(二) 家园共同合作

(1)“自有”与“乡土”的结合

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让其拥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山、石、土、木、农田、瓜果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资源。

2. “带动”幼儿

这次因为项目的原因来到了天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这次是临时的紧急安排,走得非常匆忙。晚秋的季节我还穿着短袖,就独自北上了。哪知一到天津就傻了眼,室外只有几度,大晚上出了天津西站,心就已经凉了大半截。

教师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和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乡土资源材料,将班级作为单位,收集某一种或几种材料。例如:小班收集棉花、玉米等各种种子制成各种各样的沙包开展背、扔、踢、跳等户外活动;中班利用玉米或高粱秸秆做成标枪进行投掷或者扎成花轿进行抬花轿的游戏等;大班幼儿用草球做足球,用稻草搓跳绳,用竹筒做梅花桩进行各种户外游戏这些利用自然物开展的游戏能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幼儿学会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体育器械的保护意识也能增强。

(三) 资源合理利用

1. 教学方式的转变

农村幼儿园需要对园里的自然物质环境、现有场地进行整修,为幼儿充分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如具有农村特色的、适合幼儿活动的平手推车、平衡木、沙池、攀爬网等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在草地上放上幼儿涂鸦过的轮胎,孩子们可以钻、爬、跳、跨。在幼儿园内,还可以在滑滑梯的下面放置草垫作为缓冲垫,在幼儿园围墙那些容易有安全隐患的区域也放置一些草垫,这样幼儿玩耍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摔着,也拓展了幼儿园园内活动空间……

在五大森工重点国有林区的895个国有林场中,已通硬化路国有林场602个、占67.3%,已通硬化路里程7153公里;在除林场场部以外的1576个主要旅游景点或林下产业基地中,已通硬化路景点或林下产业基地140个、占8.9%,已通硬化路里程1544公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整体思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从企业层面来讲,企业要对现有会计人才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对会计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更新。

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而特别的自然资源,各式各样的庄稼、有趣又奇特的昆虫等等。

农村特有的各种地形,也是幼儿体育活动的场所。麦收时节,地头堆起的草垛可以让幼儿练习攀爬和跳跃。柔软的草垛既不会弄伤幼儿,又能够带给幼儿与众不同的体验;落雪之时,带幼儿来到积雪的田地里,这就是一节“有声音”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倾听脚踩在雪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春暖花开,带幼儿来到树林里,感受春天勃发的生机……

3. 师生共制体育器材

2. 充分挖掘园外资源

利用乡土资源,制作各种适合幼儿游戏的小型体育器械,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与形式,改善活动的质量。

1. “发动”家长

(7)推动房顶光伏工程,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应用,改变补贴方式,鼓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太阳能资源良好、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工业园区、商贸住宅和乡村区域以及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选择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为太阳能应用的广泛形式。

把乡土资源运用到体育器材中并不意味着就要将原有的器材抛弃,可以在原有器材的基础上结合乡土资源的器材进行活动。在修补原有器材的过程中,可让幼儿参与修补,教师指导幼儿修补的方法,让幼儿近距离的感受制作器材的不易以及学会去爱护体育器材。

(2)乡土资源化的体育活动器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自然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则成为其中一个主要类型。但是,从国内对城市内涝研究的系统角度来看,大多学者注重灾害形成机制、规律和灾后评估等灾害本身的研究,缺乏对受灾体——人的研究。笔者针对受灾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陕西省宝鸡市城市居民就内涝灾害感知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城市居民的防涝减灾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实证依据,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投放的材料要能开发其更多的玩法。利用随处可见的稻草等农作物的秸秆,制作“稻草龙”、稻草圈、稻草“小尾巴”等体育器材,锻炼幼儿跑、跳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利用农村里常用的炊秫、竹斗、簸箕等物品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投掷技能的练习,练习投掷的准确性;用木块儿、木墩等物作为幼儿平衡性训练的器材,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与灵活……

会长李新立向我们介绍,近年来上海印协下大力气打造新媒体平台,希望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行业内外第一时间知悉上海印刷业的发展动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导播间、制作间等一个个装备精良,功能齐备的工作室。据了解,一系列职业技能课程视频的拍摄、制作便在这里完成,这些课件作为配套学习资料,被推送到那些计划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手里,进行观看学习。“很多企业都愿意为职工提供可视化、移动教育平台,协会在这方面可以尽一些力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李新立解释道。

“鸡肋”般的乡土资源在凝聚教师和孩子以及家长的智慧后,能焕发勃勃的生机,让幼儿的体育活动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冰冷的器械,而是有温度、有生命、可以随意变换的“机器猫”。是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伙伴,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是更贴近生活、返璞归真的教育!

在高校中,主要依据学生家庭的人均收入对贫困学生进行认定,但是这种认定方法往往缺乏具体的判定模型,客观鉴定争议较大[1]。一般来说,评定一个学生贫困时,参考认定依据为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并不有利于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而且由于贫困学生的特殊心理,往往会影响学校评定工作的开展,容易导致贫困资助并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也就是说,高校虽然设计了合理的自主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中都使用有一卡通系统,如果能充分利用该系统中庞大的数据量,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更多相关的有用信息,为学校贫困生评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俊君.农家器具引入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以新洲区直机关幼儿园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9):159-161.

[2]周惠艺.试分析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7(A3):1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2016.

[4]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A].国发(2011)24号.

[5]杜春艳.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6).

[6]马丽.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快乐体育[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

[7]张倩.商丘市新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3.

[8]王盛香.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6).

作者简介: 林雪,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心幼儿园。

标签:;  ;  ;  ;  

从“鸡肋”到“刚需”-基于赣榆区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乡土资源运用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