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策略探究论文_周淑兰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策略探究论文_周淑兰

(山西省一〇九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结果: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4%,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4.7%,正确洗手率17.7%,单手回套针帽40.0%,用工具分离针头29.4%,接触污物时未戴手套9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2.9%。结论:应积极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策略,以此来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源性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危险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93-01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临床医务人员常见职业疾病[1]。为了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真实情况,保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有效避免感染,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度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年—2016年期间我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85名护理人员,年龄为23~40岁,均为女性。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对85名发生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暴露者一般情况、暴露发生原因、暴露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较差,不能充分认识操作中的危险因素,不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等,具体如下:

2.1 戴手套

据统计得知,高达97.7%的护理人员在注射、抽血时并未佩戴手套。当手部皮肤存在破损症状时,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护理时只有2.4%佩戴双层手套。有研究表明,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0%,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处理针头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使用过的针头,用单手回套针帽占40.0% ,用工具分离针头仅占29.4%,这一情况反映了大部分人惯于使用手直接分离针头,职业暴露风险较大。据相关卫生操作规定指出,使用完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预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3 洗手

据调查得知,本研究对象中只有64.7%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的只有17.7%,这反应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洗手率较低,手卫生认识较低。临床上,洗手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严格洗手可消除>90.0% 的微生物。

2.4 其他

在可能被血液、体液飞溅危险操作时,只有8.2%戴护目镜或面罩,17.7%戴有防渗透性能口罩;2.4%掰安瓿用工具,14.1%手术中用弯盘传递刀、剪,这反映了护理人员操作习惯较差,血源性暴露风险较大。

3.防护对策

3.1 规范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防护行为

(1)禁止把使用过注射器针头重新复帽或直接传递给他人;(2)禁止不佩戴手套直接整理操作台,避免安瓿、针头玻璃剌伤;(3)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针头应迅速放入到防渗漏、耐剌的锐器盒中,并把锐器收集盒摆放到规定位置。专人收集,集中进行处理;(4)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学会正确的剪、刀等锐器传递方法,洗手护理人员应佩戴双层手套。手术完成后应先对锐利器械进行处理,再妥善放置刀、剪、针;(5)护理操作时必须佩戴手套;(6)增强自身防护意识,积极改变自身非正规操作方式,自觉防护,并渐渐发展成为职业操作习惯[2]。

3.2 加强医院防护管理

(1)工作量是影响护理人员被刺伤概率的重要因素,对人员编制进行合理安排,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以此来有效预防针刺伤事件的出现;(2)安全注射,条件允许的话应使用安全产品[3];积极和医用领导沟通,在全院范围内使用安全抽血针头和自毁式留置针,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3)注重医院医护安全文化建设,每年度为护理人员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高风险部门采取预防接种的方式,降低职业暴露后的风险;(4)制定并实施护理人员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被针刺伤院感科立即到现场督导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应急处理,并指导填报登记表,联系相关部门对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暴露源和暴露者进行血清学检测,掌握本底数据,使得受伤护理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与跟踪观察,预防身心伤害。

3.3 加强动态监测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在通过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生评估后,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建立个人档案,基于护理人员具体情况提供免费检测和用药指导,并告知其接受后期定期复查检测时间。同时为血源性职业暴露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咨询,缓解其心理压力,充分彰显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关爱,为其提供有效的职业保障。

3.4 减少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1)根据科室情况,合理排班;(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室内光线充足,禁止无关人员频繁走动与进出;(3)抽血、注射等侵入性操作前,应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情况下可寻求同伴的帮助,预防针刺伤的出现;(4)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引导护理人员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综上所述,各级医院应全面识别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有效、科学的职业暴露防护策略,并真正落到实处,以此来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少君,余德爱,于青,等.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调查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16-118.

[2]罗祎,江智霞,王汇平,等. 基于行为安全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模式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5(31):3864—3868.

[3]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9):1422—1426.

论文作者:周淑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策略探究论文_周淑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