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杨纪玲

杨纪玲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开封 475121)

【摘要】 目的:探究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实验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蓝光间歇照射;蓝光持续照射;黄疸茵陈颗粒;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16-02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得胆红素上升所引发,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为60%,早产儿的患病率较足月产儿高[1]。由于患儿的血脑屏障尚未完全发育,脑组织对胆红素的侵入无阻止作用,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及时给予黄疸患儿科学有效的治疗是临床中的工作重点。我院为黄疸患儿实施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我院70例黄疸患儿(2013.3~2014.1)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过患儿家属允许后进行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

对照组:19例男患儿,16例女患儿;日龄为(1~30)天,平均日龄为(23.15±1.03)天;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评分为(9.03±2.25)分。

实验组:20例男患儿,15例女患儿;日龄为(2~32)天,平均日龄为(24.05±2.27)天;APgar评分为(7~10)分,平均评分为(9.00±2.15)分。

对比以上两组黄疸患儿的基线资料,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氧气吸入、抗生素及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为患儿进行输血,与此同时,两组患儿均给予黄疸茵陈颗粒治疗,一天4次,口服,每次5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为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照射过程中对患儿的双眼进行保护,保持湿度及温度,及时补充患儿身体所需水分。

对照组:给予患儿蓝光持续照射,一天一次,一次照射时长为12小时。

实验组:为患儿进行蓝光间歇照射,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每天进行2~3次蓝光照射,每次照射时长为3至6小时,每次照射间隔时间为2至4小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黄疸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18.0版进行处理,两组黄疸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均采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两组黄疸患儿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黄疸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黄疸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

2.2 两组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中仅1例患儿出现发热,1例患儿出现皮疹,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5.71%。

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8.57%,其中包括4例皮疹患儿,3例发热患儿,3例血钙下降患儿。

实验组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新生儿发生黄疸与其胆红素代谢特点相关,患儿体内存在过多的红细胞,使得红细胞分解的速度加快,增加胆红素的生成[2];患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全,对胆红素的排泄能力弱小或患儿出现胆管梗阻,使得胆汁淤积,从而提升胆红素的水平。临床相关研究显示,轻中度黄疸患儿也可能出现智力下降或听力障碍的现象,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仅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远期预后进行判断,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应给予严密的观察及积极的治疗,减少核黄疸的发生概率。

黄疸茵陈颗粒是临床中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茵陈是退黄疸的首选药物,茵陈与叶酸可以促进患儿胆汁的分泌,提升胆红素的排泄功能[3];黄岑主要由汉黄素组成,该药物成分具有较强的排泄尿液的功能;大黄主要由蒽醌类物质组成,有利于排除胎粪;甘草具有解毒的功效,联合以上药物的药效可以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本次研究中使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射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为(3.03±1.04)d。

目前临床中,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吸收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将蓝光的波长设置为(427~475)nm对患儿进行照射治疗[4],可以有效的将患儿体内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异构体,从而将其排出体外,以此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的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分析其中原因得出,在蓝光照射过程中可以产生热能,患儿由于排热受阻从而出现发热的现象[5];患儿的皮肤长时间受光照,使得容易出现皮疹;除此之外,光疗分解产物通过患儿的肠道排除体外时,对肠壁产生刺激从而增加肠道的蠕动,导致其发生腹泻。蓝光间歇照射的照射时长较蓝光持续照射照射时长短,缩短了患儿身体受蓝光影响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尤其可以避免发热与皮疹[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黄疸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表明,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可以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患儿的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23):3799-3800.

[2]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26-28.

[3]李学峰.间歇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2):110-111.

[4]宋志芳.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 20(7):767-768.

[5]梁宝钗.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25(22):5235-5236.

[6]李志博.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 2(9):8-9.

论文作者:杨纪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体会论文_杨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