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理念论文_赵远刚

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理念论文_赵远刚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南仉小学 262726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应具备怎样的理念呢?本文就此问题和广大教师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

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身上具有的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不要总是板着一副面孔,摆出一副架子,凛然不可侵犯,这样学生还能与你交流吗?隔膜由此滋生。这样老师便难以了解学生,更淡不上因材施教了。放下教师的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让自己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我们就能了解学生思想上的很多闪光点,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是不具备的。另一方面,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让我们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尊重教师,这样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了。其实学生有许多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甚至有的学生能让他的老师感到钦佩。我们的古人不但尊师,而且也曾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格言警句,我们的教师难道还放不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吗?

第二,要有爱心,要爱岗敬业,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学生就像一棵成长的小树苗,他们经不起暴风骤雨的训斥,他们需要和风细雨的教育,需要教师用爱来教育、呵护他们的成长。教育实践证明,带有商量、征询成热爱教育分的疑问句委婉柔和,学生爱听;而祈使句的语气却有一种命令的味道,听来生硬。此外欲擒故纵的“激将”,曲径通幽的批评,宽容真诚的“赏识”等都是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前提的,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要尊敬学生家长。

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尊重家长也是热爱,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学生一旦出现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恼火,但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教育学生上,带到与家长的谈话上,那效果可想而知。从某种层面上讲,家长既已向学校交了学费,那么作为消费者的他有权得到良好的服务,而非训斥和指责。故而,我们在工作中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或建议,取得其支持和配合;还要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转变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不当方法;而且也要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谈到教师的继续再教育,有些人便以为必定要有组织地集中学习,将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好像你不教我便不学。当然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对此影响较大,但素质教育本身便是要教会学生去学,作为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更不能落后于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充电”,让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成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素质再教育”应具有综合性特点。当前,教师中专业人才不少,但教育的专门化却也束缚了通才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很难在两者间予以衔接,这也是造成中学生文理偏科的原因之一。故而,教师素质也必应具备其综合性。大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以德为本。

中国的知识教育必以德性教育为基本,德性乃占人生之主要部分,是后来所习得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更显得极其重要。老师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到学生的言行甚或一生的品德,一句不经意的伤害也许就会摧残一个天才,一点为人师表的积极态度也许会造就一个英雄人物。从大的方面讲,我国强调德治和法治,这也便要求我们教师首先须有依法执教的态度,况且这本身也是师德的一方面;从小的方面讲,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有所作为。作为教师,起码得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其次是严谨治学,不断充电。

既是教书育人,治学乃不可忽视,学校本是教学为主,便应积极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当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严谨治学的另一方面是要改造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比如面对现在的新教材改革,作为教师,在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应反思自己的现有教学能力能否适应新教材所重现的情感教育、该如何认识和开展等等此类问题,没有好学不倦的精神没有严于律己,不断探索的毅力,岂能完满解决,又何谈成功教学,并且当今社会需要教师向“多面化”发展,学生也喜欢“多面型”的老师,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只懂得自己本专业的教师已难以胜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事物的思维多角度化,而不具备一些相关知识和能力,教师就难以应付学生的“诘问”。目前的应试教育下,教师们不得不面对严竣的现实:知识渊博型的教师总是要比知识专门型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再者,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多媒体教学渐次进入课堂,倘若不懂这方而的操作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恐怕今后会步履维艰。另外,在“博”的同时还必须“专”,教学科研就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时代要求造就我们不是“教书匠”,而是“学者型”教师。

总之,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的理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论文作者:赵远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  ;  ;  ;  ;  ;  ;  ;  

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理念论文_赵远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