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论文_孙学黾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在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预防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全麻患者中选取200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0例与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期体征情况及躁动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期血压及心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0.20%,7.20%,同对照组31.10%,19.00%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麻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应广泛运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

在全麻手术中,患者恢复期躁动是临床较为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可引发术后引流管移位、切口开裂等事件发生,甚至可引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危险性。因此,对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预防是患者康复关键,临床研究发现,优质的护理干预,对躁动预防具有较好效果[1]。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预防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全麻患者中选取2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0例,年龄18-42岁,平均(31.5±3.4)岁,手术类型:820例为妇科腹腔镜手术,127例为妇科开腹手术,53例为剖宫产术。对照组1000例,年龄19-43岁,平均(32.1±3.2)岁,手术类型:812例为妇科腹腔镜手术,118例为妇科开腹手术,70例为剖宫产术。纳入标准: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神志清醒;排除标准:具有全麻手术禁忌症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一般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将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对于出现恐惧、紧张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需对其进行安抚,注意语气及表达方式。可举例以往成功康复病例,使患者树立恢复信心。在进行各种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熟练,准确完成,体现专业性,提高患者依从度[2]。

1.2.2疼痛护理

在全麻恢复期,患者会出现疼痛,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了解,密切观察患者行为,并及时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关注度[3]。

1.2.3气管导管护理

患者定向力恢复,肌松残余作用消失,血流动力学平稳后,应及时拔出气管导管。有些患者麻醉虽已清醒,但仍需保留气管导管,当其出现躁动时,除耐心解释安慰,安抚患者。若患者自诉疼痛,且难以忍受时,可告知医生,遵医嘱用药[4]。给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呼吸遗忘时应立即唤其名字,必要时给予辅助通气。

1.2.4导尿管护理

在临床中,全麻患者需置导尿管,而导尿管刺激是引发患者躁动最常见因素之一[5]。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安抚及相关说明,分散其注意力。症状严重时,需告知医生。

1.2.5并发症护理

全麻手术后,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引起患者不适,同样是引发躁动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护理,对于低氧血症患者需及时给与面罩吸氧,同时给与药物对支气管痉挛进行解除,对于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患者,需通过补液对其进行纠正。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全麻恢复期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及HR(心率),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48h躁动发生情况,做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期SBP、DBP及HR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更接近正常范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诱发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因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因素包括:心理障碍、术后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在护理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优质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气管导管、导尿管刺激护理以及其他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患者躁动发生。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6],接受优质护理患者全麻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与接受一般护理患者相比,可下降50-70%左右。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血压及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同正常范围接近,表明其生命体征同对照组比较,更为稳定,而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综上所述,在全麻恢复期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体征稳定,减少患者躁动发生,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顺芳.护理干预对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74-475.

[2]吴馀.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20):602-602.

[3]熊玉慧.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4,(38):110-110.

[4]钟吉锋.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130-130,131.

[5]张新疆,聂晓飞.神经外科全麻后复苏患者恢复期间躁动原因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56-57.

[6]崔慧敏,李玫.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的原因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3):277-277.

[7]沈一维,魏珂,闵苏等.全麻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1):1317-1319.

论文作者:孙学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论文_孙学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