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龚 静

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龚 静

龚 静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710061

摘 要:在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初探阶段,多数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却忽视了作业布置的重要性。在笔者听课过程中,注意到作业布置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显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对于英语浸入式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 作业布置 存在问题

英语浸入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学习社会、文化、科学等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英语”的思维,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潜意识地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使用全英文教学,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英语不再是全部的学习目标,更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工具和途径。这种教学法最早源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早在40多年前,当地就开展试验,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学生坚持用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今,在陕西师范大学中加美英语浸入式课题组的引导下,西安的几所中学也加入了英语浸入式的研究中。参与课题的各个中学以不同的学科为核心内容,展开了英语浸入式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学期的校外听课和研讨活动都让课题组内的老师们产生反思,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改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英语浸入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每次听课,都特别留意作业的布置,并对此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英语浸入式课程是以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尝试,虽然语言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但课程设置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英语思维模式。那么,对于作业的布置,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老师是否需要考虑到这一目标的养成或是检测呢?一篇短文的完成,可以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进行语言的操练,然而,英语语言思维模式的培养并不只是体现在语言操练方面,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也同样重要。对于这三方面的训练,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笔者认为也可以适当地设计在课后作业中。

2.要求不太明确。作业的布置应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后有步骤、有目标地去完成作业。笔者通过在英语浸入式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多数老师的作业布置比较随意,欠缺细节考虑。比如在一节话题为“Endangered Species”的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为查找关于濒危动物的信息,并选择其一写成一篇文章。老师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借助于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支撑,自己总结当节课的内容。但是,当学生面对这一作业要求时,大概会有种无从下笔、无从说起的感觉吧。笔者认为,对于写作的练习,老师在设计时应考虑到话题设置的大小、核心内容的提示、写作文体及字数等要求。有了明确的指示,学生完成作业的思路也才会明晰。

3.知识关联性比较小。一节课的作业应该是对当节课所学知识的一次检测,因而每节课的作业设计应该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作业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基于当天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去设计。在英语浸入式的课堂上,笔者观察到许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欠缺合理的考虑。在学完有关春天的知识后,老师要求学生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在讲完母亲节的来历和风俗之后,让每位学生用英语给自己的母亲写一段话;在讲完水资源的知识后,让学生画一幅画,内容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这样的作业布置,初看是跳出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框架,颇有新意,仔细考虑,不难发现这样的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的相关性是比较小的,即便学生没有上过相关课程,似乎也能够完成该作业。那么,作业布置的意义何在?它的有效性又体现在哪里?

二、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探究

1.英语浸入式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应以知识的掌握为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语言的训练。在英语浸入式课堂上,英语是媒介,掌握某一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因而在作业的设计方面,英语老师需要跳出传统英语教学的思路,不要局限于语言目标的训练。比如,在校本课程开发时,英语老师就需要和专业课老师进行探讨,在每一课时之后留出学科性较强的问题或练习。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时候,对学科性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检测。与此同时,学生使用英语去解决问题,在一种较为自然的语境中使用英语,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英语浸入式课堂的双目标,即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活动的设计去努力,也需要借助于作业这一平台,在课后得以延伸。

2.作业布置的形式应多样化,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中国传统的英语课堂上,书面作业是多数英语老师采取的主要形式,因为书面作业易于检查。但是语言思维模式的训练,仅靠书写一篇短文或是完成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所以,英语浸入式教学中作业的布置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比如,在一节话题为“Qing Ming Festival”的课堂上,老师当堂带着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编写有关清明的故事和诗歌。学生兴趣很高,但由于时间有限并未完成,故而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写完未完成的部分。这样的书面作业有别于传统的短文写作,既需要学生对于清明节的知识有所了解,也给了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去使用英语进行灵活的创作。

论文作者:龚 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龚 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