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基于“国家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调查_英语论文

关于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基于“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长期置换研修班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教师培训论文,甘肃省论文,农村论文,研修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本项研究是在2012年“国培计划(即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甘肃省实施时进行的。该项目为“国培计划”项目之一,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尤其是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陈运保、韩伟锋,2010:3)。

此次培训为英语学科长期研修班,属于“国培计划”的置换研修项目,由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四毕业实习生进行置换,在培训机构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本研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情况,希望能够为培训机构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信息,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长期置换研修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师,共计26人,均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部分县区的偏远落后的农村小学,为各学校的普通教师,其中女教师19人,男教师7人。

(二)研究方式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教师培训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2012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长期置换研修班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

三、研究结果

该调查问卷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培训需求调查,共19题。前15题均为客观选择题,16至19题为主观问答题,内容分别为:“您在教学实施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或问题是什么?”“您希望在培训中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您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您对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有何期待?”

(一)学员教师基本情况

24份有效问卷中,女教师18人,男教师6人,比例为3:1。在这24位参训教师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有7人,占29%;30到39岁之间的有14人,占58%;40岁以上的有3人,占13%。

本调查对24位参训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等基本信息做了调查,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第一学历为英语专业本科的人数比例为8%;大专学历9人,占总人数的38%,但其中只有1人为英语专业;中专或师范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54%,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也仅有1人。在任职学校专任英语课的有21人,占88%,其中有3位教师兼任语文;另外,3位教师为数学老师,2位目前没有承担授课任务。有6人每周课时在20节以上,占25%;16人周课时在10至19节之间,占67%;2人周课时在10节以下,占8%。

(二)培训需求调查情况

除了对参训教师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外,该问卷还设计了4个方面的问题,用来了解学员以及所在学校以往的培训情况、自身教学情况和对培训的认识与需求。15道客观题调查结果分别如下列四个表中所示:

四、研究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分析

本调查问卷设计的两部分分别将参加国培的教师自身情况和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可从如下五个方面来看:

1.教师自身情况

在本次国培项目的长期置换培训中,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承担的是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这些教师来自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小学,从调查结果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的只有5人,且个别教师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具备高职称的人数较少,3位是数学教师,即将在培训结束之后回到学校担任英语课的授课任务。这反映出:(1)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基础薄弱,发音不标准,词汇量不足,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强,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听力水平较差,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2)很多教师不是师范类教育出身,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教学中不能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要求、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厌学(何瑛,2010:116)。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授课任务较重,且部分教师身兼数门课程,工作量很大,很难做到专业对口教学,而且这些教师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将被认定为骨干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更大。这就使不少教师因为工作超负荷、身体疲劳产生了随便应付课堂、应付学生的想法,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2.教师本人所在学校的培训及教研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个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采用了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如有关教育观念、教学策略、角色转变、教育评价等,还有多种校本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个人自修、团队研讨。网络论坛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造成的。由此看来,教师们互相交流、研讨的机会很多,只是范围有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

3.教师目前接受培训的机会

通过调查发现,甘肃省农村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很少,从来没有参加过省级以上层次培训的教师超过参训教师的一半。现在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实施使部分人得到了培训机会,但省级项目实施的较少,教师更多参加的是市级或区县级的培训,而各个小学几乎不组织类似的教师培训活动。

4.教师对英语专业知识的认识与英语专业教学能力的掌握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英语课专业知识思考了很多。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是教师们所必备的,但此次调查中只有两位教师意识到了课堂需要创新能力,没有教师重视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虽然注重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在当今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教学水平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教师们主要关注了自身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缺乏,如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应用、整合教材、教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如何引导学困生有效学习等,忽略了理论的研究以及教学反思,这是由于他们多来自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平时很少能接触到理论与研究,也没有更多教学反思的意识。

5.教师对培训的认识和期望

从调查中了解了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以及国培的认识与期望,全员集中培训和专家个别指导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培训组织方式,提交经验论文、根据培训课程布置相应的作业是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评价的主要方式。培训内容应多样、方式新颖,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与经验交流,多组织观摩教学并研讨,通过培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以及实施能力。另外,有教师提出,希望以后的培训能更适合农村小学的特点,贴近实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希望有更多的专家下基层,在当地进行培训,使更多的教师接受培训;希望国培计划能继续实施下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了解了教师们的期望,有助于培训团队设计未来的培训方案。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各县市教育局严把教师招录关,多吸引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加入小学教师队伍,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高学历化、高素质化。各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增加聘请专家讲座的几率,使教师能及时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实施或引进更多各层次和高层次的、长短期不定的教师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在适合的时机下接受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

2.教师自身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通过培训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多了解、学习教学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从实践教学中反思,对未来的教学提供帮助。

3.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对教师培训问题的探讨源自培训者团队自身的反思和对培训者反思的再思考(叶丽新,2011:66)。未来的教师培训之路该怎么走,要靠培训者们的规划与操作,优化教师培训,加强培训者队伍的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国培参训教师有关培训方面情况的调查,揭示了目前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教育机构、教师自身、教师培训团队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更多研究教师教育培训的研究者提供直接的研究资料,看到甘肃省及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薄弱的师资力量以及迫切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科学地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的教育与发展进行规划与实施,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引导小学英语教师的持续发展。

同时,笔者也希望未来的教师培训能更切合一线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与方法,正如李瑾瑜(2011:8)所述,“真正使教师成为培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未来的教师培训要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

标签:;  ;  ;  ;  ;  ;  

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基于“国家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调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