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各种安全事故。为了提高新时期化工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就必须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安全分级管控工作,保证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 化工企业管理存在问题
1.1 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部分安监部门和企业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不熟悉,片面当做一项政治任务,追求速度和数量,奢想一蹴就能实现达标。忽视了风险动态化的原理,在形成风险管控“一企一册”后,存完档案束之高阁,没有真正为指导安全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在安全风险因素变化后,也未能及时重新分析风险组织再评估。
1.2 无从下手,专业欠缺
部分企业对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缺少专业培训,盲目认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新事物,因国家和行业未出台标准规范无从参考。虽然开展了行业标杆观摩,但时间短,参观学习认知程度不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在本企业传达过程存在沟通失效,容易存在主观导向。部分管理人员也忽视了风险技术类的培训教育,对风险、风险点等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等待、滞后现象。表1中DB37/T2971梳理出的按照风险分级与管控级别对应表时,对风险、危险理解出现误解,如出现A级/1级重大风险则需要停产整顿立即整改,是否还容许出现。
表1风险分级管控对应关系表
1.3 与实际脱节
部分企业在编制过程中未结合自身实际,对标杆企业形成的成果或同行业成果照搬照抄。到了车间级、班组级基层单位,编制时存在同样问题,起不到实施目的,造成与实际脱节。有的企业在编制过程,人为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出现风险值偏低。有的未将企业历史事故数据信息考虑到编制风险辨识中,也会造成风险分析难度低。隐患排查工作早在2007年12月安监总局令第16号就开始推行实施。有的依靠原有隐患倒退得到风险点,前后倒置,起不到分级管控的目的,不能有效地为后期隐患排查提供可靠的风险点信息。
1.4 全员参与差
有些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进而推进力度不强,在开展工作时完全交给几个人去做,失去了全员参与风险管控的意义。多数情况下,双重预防体系由安监部门下发,在企业是由安全部门牵头,到车间级将重任落在安全员身上。安全员协调同级别的设备员和技术员,主动开展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支配、工作协调等方面力量薄弱,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或应付了事。
2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2.1 普及专业安全教育
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安全知识,例如防爆炸、防火灾、防污染等方面,必须加强对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并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查,确保每位员工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安全知识,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按照规定进行生产,能够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及时正确的做出反应,避免安全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需要设立专业的部门进行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且做好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培训工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确保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
2.2 强化设备的检查维修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个,长期处于一种复杂的操作环境中,设备的老化和损坏现象较为严重。且化工企业所运用的设备具有较大的体积,结构也较为复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长期频繁的与化学原料进行接触,使得设备机器的损坏较快,且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容易造成设备的爆炸或者材料的泄漏,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对此,化工企业也应该重视做好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设备维修知识的学习,运用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的优秀的维修团队,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做好设备的隐患排查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3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其安全风险一旦出现失控,就将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对此,应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分级管控工作。具体来说,应该在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对风险的来源、风险的位置进行识别,做好风险的评价,运用分级管控的措施,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和排除。对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风险位置的排查和确定。应该按照化工企业中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危害程度,对其能够承受的风险程度进行确定,为进行风险级别的判定工作奠定基础。在确定风险的位置时,应该根据设备、位置或者操作等实际情况,对风险位置进行确定,做好风险位置的安全管理和分类。根据对风险位置的区域的划分,结合每个区域生产的特征,对风险位置进行仔细的排查。(2)风险来源的识别和评价。在进行风险的来源和评价时,应该根据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风险位置的来源进行识别,确保每个风险位置的全部设备和作业都能够进行识别,还需要对其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进行考虑。另外,根据风险位置的不同,应该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3)风险评价。化工企业的风险评价工作可以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将风险来源中存在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位置的级别,对曾经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具有重大风险的区域,应该将其评价为重大风险,运用最高级别的措施对其进行风险管控。(4)分类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对于不同的风险级别的风险位置,应该对其进行分级,在对其进行管控时,对于风险程度越高的位置,应该对其进行越高级别的管控,对于危险程度越高,存在危害较大的作业,应该进行严格的管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有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工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在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瓶颈问题,亟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化工安全管理的有效且高效途径方面,要加强探究。在化工企业内部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对化工安全管理每个小环节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不断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创新提高,使各阶段记录在案,防备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化工企业安全监控与风险预警[J].科技经济导刊,2017(27):191.
[2]王健恺.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思考[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7:3.
[3]温哲.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4]付小琴.化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企业导报,2015(16):158+105.
论文作者:屈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风险论文; 化工企业论文; 位置论文; 设备论文; 对其论文; 工作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