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办法论文_李敏,吴彦,朱新建

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办法论文_李敏,吴彦,朱新建

1浙江润业建设有限公司;2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3 浙江润业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病害防治一直是城市道路问题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部分,针对现阶段的检查井病害情况,我们对其病害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常见检查井病害的防治对策。在检查路床和路面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变形系数给出不同的分析方案。众所周知,道路会随着长期的车辆载荷作用下发生沉降,而沉降量的不同会使得市政道路的检查井病害情况错综复杂。如此一来我们应对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难度就会加大,要想更好地解决检查井病害问题,就要提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速度,相应的控制道路检查井的数量。认真的对待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道路;检查井;病害防治;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一发展必然会导致城市道路的持续增加,进而使得地下管线工程的复杂性程度加大。地下管线的铺设对于雨水、污水和中水、电力燃气、路灯以及通讯设备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检查井是市政道路与地下管线的连接部分,也是开展管线维保工作不可或缺的途径。检查井的设置一般位于管线的交汇、弯折处,也有在特殊地段的坡度改变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道路受到载荷情况的复杂化,其沉降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并且使得检查井的病害日趋严重。这不仅降低了城市道路的美观性更使得行车安全受到威胁。调查发现检查井的维保费用逐年增长,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道路检查井基本结构和常见病害的剖析

(一)市政道路检查井的基本结构

要想对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病害情况进行比较准确的了解和分析,首先要了解市政道路检查井的基本结构。其整体由基础底座、井腔、盖板、井筒、井圈和井盖组成。其基础底座一般用素砼或者钢筋砼为基础,井腔和井筒则用烧结之后的实心砖或者砼来砌筑,复合材料或者铸铁可用作制作井盖。不同类型的检查井的结构略有差异,但是基本的结构都相同。

(二)市政道路检查井常见病害分析

首先检查井的常见病害之一就是其丢失和破损。在井盖丢失或者破裂之后比较容易发生行人掉入井内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过往车辆陷入的危险情况,从而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井盖的破损除了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外,检查井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道路上的检查井种类增多,无论是材质还是形状都与传统的检查井盖发生了变化。市政道路的发展也使得检查井盖的应用更加广泛,日益增多的检查井盖使得城市的美观受到一定影响,而工程量的增加也使得施工工期增加。所以工程的整体质量比较难以保证,井盖井座的不吻合情况时有发生。可能在日常的使用中容易产生噪音,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并且道路检查井的耐用度也会大大的下降。

此外,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病害还包括检查井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受力不均等情况而产生与周围整体路面的沉降差。这样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检查井的稳定性,汽车在行至此处时就会因为路面的沉降差产生跳车或者抖动,进而使车体受到损伤,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在检查井表面的问题以外,井内的结构破坏也是常见的道路检查井病害。一旦井内的井筒井腔等结构发生损坏,那么其周围的路面也将受到影响,很可能会加剧路面的开裂、渗水等情况,使道路检查井和周围路面的整体情况出现一种恶性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越久就越容易导致大的事故发生。所以我们对于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止不能马虎,一定要早发现早补救并且要树立预防胜过修补的理念。

二、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原因

(一)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管理不够完善

检查井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是检查井质量不过关,在使用中丢失和破损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都不可忽视。而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种类增多形式多样。尤其它的设计、生产、施工都由不同部门完成,所以后续的管理工作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由于安装和施工的技术规范不够明确,加之社会的一些不可控因素,所以检查井的丢失和破损状况才会发生。

(二)道路检查井的设计上有待完善

在道路检查井的设计中,缺乏对于不同环境不同路面和不同检查井结构的相应考察,而是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来应对不同的地基受力状况和路段载荷。对于已经设计的检查井方案没有进行严格地复审以及核查,甚至存在某些设计参数并没有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些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就会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但是井深处加大的情况,容易发生井体的破碎和沉降。

再者设计过程中的材质选用也非常重要,设计者不仅要注重选用耐用稳定的材料,还要结合周边道路的材质。我国道路检查井的用料多为砖砌和砼,井周围的材料一般是石灰土粗砂等,路面则用沥青或者砼。由于井体和路面材料的差异性,在长期的行车动载荷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形变,致使检查井与周边路面的沉降不均匀,路面结构也就受到损害。检查井的沉降过程是渐变的,病害的形成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检查井的施工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检查井的安装过程一般是由基础开始向上部进行,而在砌筑的方法以及工序的安排上不同的施工队伍有着不同的安装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的工程量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大,施工队往往面临上一道工序没有处理完善就进入下一道工序,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了追赶施工进度而省去一些工序。这样就使得检查井的安装质量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若不能保证井筒灰浆的饱满程度和勾缝的严密度就会使得井筒砖壁不能承载既定强度的载荷,最终使砖壁松动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检查井的回填土质质量也会影响检查井的稳定性。正常的施工中是将粗砂或者石灰土回填到检查井周围,而一些施工方则为了工序的简便则使用开挖沟槽产生的泥土回填,其中包括一些施工垃圾和质地不均的土块被重新使用,造成检查井整体质量的下降。回填土的压实是重要的施工工序,严格地分层监测、夯实回填再夯实是必要的过程。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不能严格执行的情况,并且检查井的沟槽断面尺寸不易掌握,回填工作和夯实工作的落实就得不到保证,会造成夯实度不够或者局部夯实缺漏。在各工序中调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主要目的是保证检查井盖与路面的平顺从而加强检查井的稳定性。浆砂和砼块是调平的常用材料,井座和井盖要在调平之后加设。施工中的技术规范也是井体有效强度的保证,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控制砂浆的用量和强度,要避免使用其他的不稳定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检查井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在承载行车冲击和动载荷下而不发生沉降。

三、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措施

(一)提升市政管理水平,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市政管理工作应该紧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对于道路检查井的维护保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维保规范,并将管理的职责细化,切实的落实维保工作,注意及时发现并解决检查井的问题,进而提升综合治理的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减少检查井盖丢失以及配合有关部门对于检查井的维保工作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加强人民群众对相关市政工作的了解,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市政管理的执行力。

(二)完善检查井的设计

对检查井的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查并适当增加强度,结合其地基的承载能力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井腔深度、道路位置的不同选用合理的回填材料,并且通过合理的计算确定压实度。加强井圈、井盖的设计合理性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检查井使用的耐用度,并且井圈井盖的设计要结合路面的实际状况,注意受力薄弱部分的加强和连接,避免检查井和路面的沉降。比如在井圈和路面的连接处加钢筋砼承载板以增加受力面积,或者在井圈上浇筑足够厚度的沥青都是缓解路面破损和沉降的有效措施。

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增添新的设计创意。我们可以设计具有防盗功能和防坠落功能的检查井盖。使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或者选用更好性能材料的井盖不仅可以降低井盖的丢失率还能够提升检查井的使用稳定性。我们改善检查井的防坠落情况的常用措施就是在井腔内加设防坠落网等。

(三)严格规范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

沟槽开挖的施工需要施工单位在经过设计审核、实地勘察、综合审批后开始进行。若勘察报告的记录与实地的岩、土质有异常存在,则需要设计单位重新进行研究处理方案,测试地基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确定可行后再进一步的开展施工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中的事故发生,也可以进一步保证检查井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在开槽的断面尺寸控制上也要按照技术规范,不能图方便就马虎处理,因为这会影响到后续的回填环节和夯实的情况。达标的开槽断面尺寸可以保证井底的回填、夯实空间。

施工中确保抹面质量并使用检测合格的材料进行回填也能够提升检查井的整体稳定性。保证抹面的施工质量是防止检查井侧漏的重要途径,抹面的墙体要经过合格的砌筑,水泥砂浆在涂抹后应该刮平,虽然此时的表面粗糙,但是第二次的抹平就应该分两步进行,即压实和抹光。抹光后还应涂刷水泥,依次压实使得接茬严密。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严格杜绝碎砖、瓦砾和带有建筑垃圾的泥土的使用,包括同时进行回填的管道沟槽也是如此。同时我们还要采用中心对称式对检查井的周围进行回填,并且要保证在夯实时没有遗漏的部分,还要使压实后的回填材料和井壁保持贴合。在夯实的施工工序中,我们还应采取小型蛙式夯实机或者小震动碾等设备对周围的死角和薄弱区进行加强夯实,从而保证整体的夯实度达标。此外我们还需注意回填时要保证水泥浆体的强度达标。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步骤来开展工作,就可以更大程度的保证检查井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力度

文中我们已经对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检查井和路床产生的沉降差。而沉降差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两者不尽相同的变形系数。要想将检查井的病害问题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必须在防治的同时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把除雨水、污水的其他管线也进行综合管理,减少市政道路检查井的种类和数量,尽可能的统一选择耐用、易安装且强度高的检查井。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有效避免道路检查井的病害。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总是带给我们不可比避免的挑战,我们针对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成因,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解决检查井的病害问题指明方向。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最优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探求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并且不断加强建设城市管廊一定能使得道路检查井稳定的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彦. 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20-22.

[2]宋甲奇. 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 山西科技,2012,02:97-98.

[3]李桂芳. 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及防治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57.

[4]冯凯伟. 刍议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J]. 民营科技,2013,02:264+140.

[5]单洪平. 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 黑龙江科学,2014,10:162.

[6]肖莹,马宏伟. 浅析市政道路中检查井存在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 企业技术开发,2013,14:162+166.

论文作者:李敏,吴彦,朱新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的防治办法论文_李敏,吴彦,朱新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