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震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震

江苏文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不但与配合比有关,而且与搅拌和灌注也有密切的联系,一旦采用的搅拌方法与灌注方法不合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浇筑混凝土拌合物前除了做好浇筑工艺的一般准备工作外,还应做好有关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的准备与检查工作,重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应填写施工记录。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捣实;施工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主要是: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一、施工准备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明确浇筑部位所用混凝土的数量和强度等级,设计好车辆的行车路线后通知混凝土供应商进场时间和数量等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对运输车辆、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底板、外墙等特殊部位浇筑要考虑备用机具。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检查和试运转,配备专职修理工,随时检修。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的情况,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的防雨、防暑等物资。土建技术人员应做好对工人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重点强调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混凝土浇筑前还须对班组进行口头交底,重要强调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的控制等。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规范要求,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

支模前应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自来水进行湿润和清洗,不能留有积水。模板拼接时,要将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用塑料条、纤维板、油毡条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检查模板的支撑是否牢固,看模人员应检查对拉螺栓螺帽有无松动,墙根底部堵缝是否严密,堵缝用同砼同标号的砂浆。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仔细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移位,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不要为了赶工期而提前拆模。

2.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进行仔细的验收检查(种类、数量、规格、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看筋人员应检查钢筋是否被踩偏移位,埋件位置是否正确。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垫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不同的部位,钢筋配置也不一样,混凝土浇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浇筑工艺。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按规范要求操作来保证一定的搭接长度。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混凝土运输预拌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

三、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则上每个浇筑块要连续浇筑施工,梁板采用平层或斜层法浇筑,墙柱可用水平分层法浇筑。具体施工时,对大体积承台、梁体及较厚的地下室底板,宜用斜层法。为保证墙柱的垂直度,减少楼面模板因施工因素引起的侧移,各层的墙柱应单独先浇,且一次连续施工。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8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混凝土要按要求分层浇筑,分层捣实。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可按相关的规定。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会出现冷缝,使混凝土层间的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隔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新浇筑混凝土与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设置的原则:一般宜留在结构受力(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高度大于1m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楼板底面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平板的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处;对于有主次梁的楼板结构,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m2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经湿润、冲洗干净,再抹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2.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②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值,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凿出已浇筑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筑。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物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②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③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四、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度。

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五、混凝土养护技术

论文作者:刘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刘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