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杨会芳

浅谈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杨会芳

杨会芳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总校利口小学

农村小学后进生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思想品德、智力发展、心理健康、语言行为、学业成绩等方面低于合理水平,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应用较为缓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它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思想,智力迟钝、身体不好等原因造成“成绩后进”的学生;思想觉悟低、存在不良品德习惯,经常有过失行为等“表现后进”的学生;以及不但“成绩后进”、同时“表现后进”的学生。他们是一所学校和一个班级体中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多表现为思想差、行为差、道德差和成绩差等几种情形。帮教好后进生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后进生的特点 

1、既自卑又自尊  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居于落后位置。有的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引来班主任谈话批评,家长的训斥大骂,尔后,同班同学当另类看。因此后进生的自卑感渐强,甚至自暴自弃。

2、既傲慢又懊悔  后进生对来自班主任的批评习以为常,表现出满不在乎。他们往往好打抱不平,但当事情闹大后,又对自己所犯之错产生不同程度的懊悔。  3、既易感化又抑制力差  大多数后进生,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只是隐藏得较深。从家中到学校,他们得到的是清一色的指责,缺少关心爱护。他们一旦遇到一个开明的班主任,将有可能为之精神一振,向好方面迈出一步,表现出易感化的特点。但是,后进生常常抑制力差,意志脆弱,遇到一点点困难或挫折,他就动摇后退。 

4、既情绪消极又好出风头  后进生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合不来,与班主任有距离,和家长难沟通。他们平时的情绪悲观、低沉、冷漠。有时满足于出风头,我行我素,用过激行为表达渴求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

二、农村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学校因素

1、对教育对象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教学上只注重上等学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视其为包袱或害群之马,这样,本有进取心的后进生将失去进取的信心,甚至产生故意的对抗心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把爱的阳光撒向这些最需要的孩子,他们怎能茁壮成长呢?

2、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怕而远之,既远离了学习和纪律,更远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

(二)家庭因素

1、大部分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孩子学不学,成绩好不好全无所谓,甚至有的家庭把教育子女的问题全部依赖于学校,而没有尽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责任,使教育出现了较大的残缺或空档。

2、农村地区父母大多出门打工,对子女学习无精力过问,学生缺乏家庭里关爱和教育。

3、有些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孩子。

4、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凡求则是有求必应,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要求不高,对孩子在校犯的错误包容放纵,致使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至于相冲突。

5、父母离异,孩子失去温暖,无人关照,对生活掺杂了许多不应有的观念和想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赌博、吃喝、腐败、浪费等都会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社会上非法书刊、录象带、网络等也坏作用不小。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重,看了那些带有刀枪、棍棒、黄色书刊、录象等,或误出入黑网、暴力网、黄网之后,都想亲身尝试一下,结果一试就步入歧途。

(四)自身因素

1、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3、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

4、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

三、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怎样才能找出对应转化之策呢?我认为,要根据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遏止和减少后进生的形成,达到有的放矢,“治病救人”的目的。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尽最大能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

(1) 加强沟通,动之以情,用爱感化,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接近学生、爱学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晓之以理,建立友谊,以诚挚的心去关心爱护后进生

面对后进生,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教师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消除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他们对别人的信任感。

(3)掌握心理,积极引导,赏识教育,让后进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老师就要使用赏识教育,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表扬后进生,满足他们的自尊等正常的心理需要,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树起新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谨言慎行,绝不做伤害后进生自尊的事情,要为转化创造契机。

(4) 结对帮助,培养兴趣,持之以恒,培养他们开放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建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的氛围。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做到三个不:重犯错误要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

(5)创新教法,优化学法,一分为二,巩固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成果

教师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让他们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教学中注重培养后进生认真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和有错必改的习惯,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爱好,提高效率。

和家长沟通,共同营造爱的教育环境。

2、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使他们理解教师的同时,理解并相信他们的孩子,与家长联系,并不是说等学生出了问题才和家长联系解决问题,平时就要多点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汇报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新的苗头,新的动向,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当后进生一有好的表现时,及时告诉家长,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有不好的苗头时,及时通知家长,共同督促学生,防止事态的发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这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足够的热情与耐心。相信只要我们老师教之有方,引之有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定会由治“标”转向治“本”,真正实现彻底转化的目的。教师是园丁,那学生就是花朵,后进生只是那迟开的花朵,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努力,只要我们能有足够的耐心,总会看到那一片美丽的花海。

论文作者:杨会芳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杨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