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陕北老区六年来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果与经验_科技论文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陕北老区六年来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果与经验_科技论文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前瞻——陕北老区科技扶贫工作6年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陕北论文,科技论文,老区论文,成绩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年”,也是国家科委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0周年。10年来的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扶贫事业取得的成功,在于它促进了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在于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观念对人们的深刻冲击等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科技扶贫事业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选编的这一组文章回顾了10年来国家科委的科技扶贫工作。希望它能唤起人们对我国科技扶贫事业的关注,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

1989年,国家科委确定把陕北老区作为科技扶贫点,并每年向陕北派出科技扶贫团。6年间,国家科委、陕西省科委、陕北老区建委累计安排科技扶贫资金达2750万元,科技扶贫项目80个。国家科委还安排科技扶贫贷款3000余万元。6年科技扶贫累计新增产值3.6亿元。科技扶贫为陕北老区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陕北老区的科技扶贫工作经历了三个转变,即由一般性的试验示范推广向区域化、产业化开发转变;由主要抓种植、养殖业向种、养业与加工业并举的方向转变;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三个转变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使扶贫工作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开创了陕北老区扶贫工作的新局面。通过6年的科技扶贫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都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科技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扶贫项目共辐射带动35万群众脱贫致富;围绕烟、果、羊、薯四大主导产业开展的科技示范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安哥拉山羊、大棚菜、红枣、仁用杏、肉鸡、优质苹果等项目已形成产业化,使农户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在科技扶贫的过程中,科技部门和科研人员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结束了以前科技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并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扶贫的先进人物。

陕北老区科技扶贫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一是由于国家科委、陕西省科委和陕北建委3家单位卓有成效的通力合作;二是在扶贫工作中正确地选择了“区域化”和“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使科技扶贫工作一开始就明确了思想,走上了正轨;三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陕北主导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供销、技工贸一体化,从而巩固了科技扶贫的成果;国家科委及陕西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有力地保证了科技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1996年,是陕西省“五七”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陕北地区尚有贫困人口108万,科技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有信心在充分总结过去6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大力协作下,使今后的科技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标签:;  ;  ;  

科技扶贫的回顾与展望&陕北老区六年来科技扶贫的主要成果与经验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