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们的研究_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文

改变我们的研究_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时代的来临恐怕要击碎许多人田园式的生活格调,因为它意味着世界的飞速变化,意味着我们必须经历一场改革我们生活、交流、思维和发展方式的革命;这一时代,意味着信息技术占有基础地位,这自然要改变我们阅读、写作和计算的方式,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这还意味着,我们可以请到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来教我们,还可以非常简单地把一群优秀教育专家的特长全集中到你的面前,不论地域,不论时间,只要你有台电脑。未来的劳动者所做的工作是机器人所不能做的。这就是说,将来人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智能,更进一步说,这样的劳动者必须是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的人。

总之,时代变了,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别无选择的。

不改造我们的学习,意味着对人脑资源的巨大浪费

现代脑科学证明,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大脑不但有不可思议的储存信息的能力,而且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创造新的思想的能力。人脑由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构成,每个脑细胞就其形状而言就像最复杂的小章鱼。它有中心,有许多分支,每一个分支有许多连接点。几十亿脑细胞中的每一个脑细胞都比今天地球上大多数的电脑强大和复杂。每一个脑细胞与几万至几十万个脑细胞连接,它们来回不断地传送信息。在亿万个脑细胞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细胞可以与其它细胞构成多至2万个连接。

以上这些新近十几年才有的发现,将无疑改变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尤其会改变对自身的期望程度和信任程度,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巨大的学习潜能。我们必须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不然就意味着对脑资源的巨大浪费。

学习是可怕的吗

就我们现在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言,学习确实是可怕的。

国外的有关专家在调查人们对“学习”一词的情感认识时,10个概念集中被突出出来:枯燥、考试、家庭作业、浪费时间、惩罚、毫不相干、关晚学、令人厌恶、憎恨、恐惧。

这些几乎符合全世界的实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如果学习是一种重负,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让别的人高兴,如果学习成为扼杀童心、扭曲人格的凶手,那么学习是有悖于人性本身的,人类又何必甘于被学习苦扰呢?错了!这样肯定是错了,肯定是我们在某一环节上出现了根本性的失误。因为学习本身不应是这样的,我们为此唯一所能做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还有一个必须让我们关注的现状是,在变革的社会气氛下,有大量的人仍然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以为学习是主要发生在学校的事。

如果这一状况再继续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就会被排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的气氛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成为社会和文明的负担。

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场温和的、建设性的学习的革命和它正在慢慢降临的现实。同时,我们也需要它。就让我们振作精神,迎接它吧。

让学习恢复本来面目,把趣味还给学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一度在中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论语》里师徒间的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间,从学生们充满个性的表述间,从师徒相从游学野外的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到那种洋溢着个性、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学习,是多么让人意气风发,让现代人羡慕不已。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学习便沉重起来。被古人称为学习楷模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到现在还被人们所颂扬。常有单纯的孩子问老师,苏秦都困得没办法了,学习还会有高效率吗?就是让锥刺醒了也学不下去。再者,苏秦研究的是天下七国纷争的未定的大局,哪里会有现成的书让这样勤奋一读就解决问题、茅塞顿开了呢?这一故事有后人附会演绎之嫌,恐怕目的还是哄小孩子少玩多学的。

从历史上看,把学习的目的定到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以后,学习就别无选择地沉重起来。如范进、孔乙己之类的学习,不沉重才怪。因为这样的学习容不得失败。也许从那时起,中国的学习就误入歧途了。

所以,中国人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读”。这其中有读书人的多少屈辱和无奈。

其实,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简单的、充满乐趣的,即充分调动你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来学习——像婴儿一样学习,一种顺其自然的学习。这是学习的本质性的方式,是人的天性所需求的。即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这意味着人的解放,学习的解放。

这样学习的高效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因为这样的学习是在一种愉快的游戏的氛围下,充分调动了左脑和右脑,边缘系统中大脑的情感中心也加入了,而情感中心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紧密相连,所学的就容易记住。

人们都认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天才,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奇迹。其实,爱因斯坦的幸运之处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说:“她的看法,在那个时代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学习可以成为一个乐趣。她把教他变成一种游戏——她称之为探索令人兴奋的知识世界。男孩(爱因斯坦)一开始很惊讶,然后非常高兴。不久,他开始学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的母亲无法再教他了。”而爱因斯坦当初在中学时,许多科目考试是不及格的。

可见,只为了某种考试的强化了的学习,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扭曲了的学习。

如今,专家们在“学习应顺乎天性”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即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应该是独具特色的。这也不是刻意求之,而是要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类型,都有自己的长处。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命题;今天我们应把这一命题的角色转换一下,使之成为“因材施学”。

现代生活就是学习,学习是终身的

有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当初只是以一种精神鼓励人们学习的话,那么现在,这句话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不学习便无力应付每天纷纷涌来的信息,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技术革命,便无法适应工作,更不能轻松地生活。

我们再也无法再现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可供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的温情历史,人生被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时代已经结束。

学习不仅是工作或生存的需要,而且是快乐生活的需要,永远朝气蓬勃的需要。既然学习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既然学习充满了游戏般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那么,我们没有理由让这种感觉不延伸到70岁、80岁……

我们现在有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有电视大学,也有下岗职工或在岗职工的职业培训,但这些还不够。学习主要不只是走进课堂、坐在屏幕前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多种形式发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长,您的观念太重要

改造我们的学习,必须首先从家长入手。

家长首先应该改变“我是一个教育者”的陈旧观念。因为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失败常常困扰着整个家庭,而失败的气氛又会导致孩子新的学习失败。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在今天这个时代,孩子知道的不一定比大人少;在创造力方面,孩子表现得似乎更加出色;孩子至少没有成人的偏见,却有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心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一种心态,这是现代家长的一堂必修课。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如果你不是真正赏识你的孩子,不是真心热情地鼓励孩子,那么你换来的是孩子低效率的学习。因为孩子的大脑很可能由于你的方式或情绪而关闭所有门窗,拒绝活跃。

如果有一天你真正开始向孩子学习了,将会意味着你的抱怨消失了,你的困惑不见了。

你是家长吗?那么你首先就应是个学习者。如果说有一种最迫切需要开设的学校,那就是家长学校。

我国目前家长素质的多层次、不平衡现象严重,家长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妨先从家长群体性的明显的偏见开始,例如,大量的家长认为孩子游戏会影响学习;大量的家长不考虑孩子的选择,因为不相信孩子的选择;许多家长把家庭当作学校课堂的延伸,逼孩子做没完没了的作业;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数、理、化、语文等功课才是学习,其余可以忽略。

让我们再明确一下“家长”这一概念的含义:

家长,意味着为教子而学习,意味着要向孩子学习,意味着有责任为孩子设置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意味着帮助孩子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意味着对孩子最大幅度的尊重。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11月28日在日本对中国留学生说;“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总书记此时此地强调学习,其意义我们要向深处去理解。这个时代,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吗?一个民族拥有什么也不如拥有智慧,那么未来的世纪之争将是学习能力上的较量。

标签:;  

改变我们的研究_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