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素质把党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_精神文明论文

提高人民素质把党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_精神文明论文

提高人的素质,把党校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基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素质论文,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指引下,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我们党校的同志如何更加大有作为,关键就在“提高人的素质”不放松,把党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基地,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党校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一)这是由党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党校不仅具有一般学校“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属性,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性——培训党的领导骨干的阵地,学习、研究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以及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就培训对象而言,党校培养造就的是我国社会成员中最重要人群;就培训的内容而言,它培育、传输的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各级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这种“脊梁”作用,决定了它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基地。

(二)这是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按照时代的要求,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育“四有”公民。但这种整体素质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也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是有一个从表层到深层,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整体的艰苦、长期的思想教育和建设过程。在我们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各个基层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好“大教育与小教育”、“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所谓“大教育、大环境”就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形成全社会的文明环境;所谓“小教育、小环境”就是指在各个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实际,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学专业教育,不断地提高人的文明程度,创建本单位的文明环境。在这里,我们只能是用小教育去落实和推动大教育,用小环境去影响和改善大环境。而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党校,自然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了。

(三)这也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只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取得成功。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地,不仅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于创建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如果我们各个基层单位(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等)都自觉地、积极地把自身建设成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地,并向周围环境发挥辐射作用,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党校通过自身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建设,一批又一批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干部人才(含领导骨干和宣传理论骨干),如同种子一样,撒到各个基层单位去,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这必将推动各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地的建设,不断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里,又显示了党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基地”的作用。

二、党校“提高人的素质”的实现途径

作为党校的领导班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人的素质:

(一)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吃透“两头”精神。一是弄清党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实质,特别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时代要求出发,从中国的大局和世界的大局来弄清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解决面临的“三大历史性课题”的重大意义;要弄清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要弄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这是“为什么”、“干什么”和“怎样干”三位一体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观”和“方法论”,富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意义。二是要弄清本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要深入调研、分析本单位对于落实“两个牢固树立”、“三个显著提高”的基础(有利条件)和差距(存在问题)。从而集中群众的智慧,把“两头”联系起来,探讨和解决本单位“怎么办”的问题。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本单位群众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基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围绕“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这个核心,制定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基地建设的远、近期目标。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这是人们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有无明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是一切进步事业成功的关键。在党校建设中,若无明确而科学的奋斗目标,不仅不能创造党校发展中欠缺的条件,而且现已具备的发展条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导致时机的贻误;只有制定了明确而科学的奋斗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党校建设成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也才能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基地的作用。

要制定党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基地的明确而科学的目标,将党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明重要基地,就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同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建设目标的关系。这两个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一切建设都是为了人的建设,都是人进行的建设, 最终都是人自身的建设。但从人的自身建设对象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它的外延数量大;而党校教育主要面向党的领导骨干、宣传理论骨干和其他干部,外延数量小。因此,在制定党校的建设目标时,要有处理好这两个“外延”的关系(具体涉及到领导与群众,提高与普及,辐射与吸收等关系)的要求,并按这一要求,开展党校创建精神文明“基地”的活动。

2、两个目标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但从两个目标的内涵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是“一般”,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建设目标是“特殊”。因此,在制定党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基地的建设目标时,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党校特有的内容。如在“两个牢固树立”的要求上,要上升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上来;在“三个显著提高”的问题上,对“公民素质”,要增加共产党员干部的特有素质,对“文化生活质量”要增加党校文化生活的特有质量,对“环境的文明程度”也要增加党校教学、科研环境的特有要求。从而使党校的实际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的地位相称。

3、无论是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党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都是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都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依托,都必须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但党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在校内要与自身的物质文明建设互为前提,互相推动;而且在校外,也要尽可能地为社会上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使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应根据上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制定党校“创建精神文明基地”的目标,进一步落实有关的工作。

(三)党校工作同志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应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创造一切应有的条件,使党校建设前进、再前进,工作水平提高、再提高,把党校真正办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头等重要基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党校所做的一切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党校领导同志应围绕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如何提高党校领导班子的素质?如何提高办校人员队伍,特别是教师队伍素质?如何提高各期、各班、各类学员的素质等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提高“多层次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而,为实现这些素质要求去创造党校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不断地求实创新,开拓前进。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基地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标签:;  ;  

提高人民素质把党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