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为例论文

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
——以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为例

□ 程红莉,雷银生,钟生成,谭 勇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 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武汉轻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以竞赛为导向的《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安排、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构建了“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了反馈意见的收集。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竞赛导向的“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 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1 引言

随着各级竞赛活动活跃度增强以及影响扩大,各大国赛的奖项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成果评价的重要维度,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都在积极探讨和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学赛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与学习模式。例如郭一晶[1](2014)等针对计算机学科各个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并实施“赛学创”人才培养模式;沈澍等[2](2016)提出以课程学习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学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进行“以赛促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设计和探索(张智超,2017)[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采取人人参与,以赛代课,优中选强,以赛促建的做法(姬中英,2014)[4]

“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科专业的比赛元素、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5]。为了提高学生竞赛参与率及深度,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武汉轻工大学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了《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以期通过该课程串联和整合不同物流管理专业有关学科竞赛项目间的知识,探索“学赛创”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与教学方法。课程实施快两年,现对该课程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

2 学赛创一体化指导下的《物流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2.1 “学赛创”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选取

《物流创新实践》课程最初是为了引导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倡导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而设置的,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下两学期共64个学时,以往届大赛案例赛题为训练项目。因为“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两年一届,其中第五届之后第三年才举办第六届,为了提高竞赛的参与度,将竞赛训练项目从《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拓展到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以及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即训练项目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师:在几何图形的世界里,有些图形我们还不太熟悉,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两个.请大家看看(出示小熊饼干包装),说说你对这个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有什么认识.

2.1.1 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训练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从创业政策到大学生创业大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大力支持。目前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国家级创业大赛有: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配合国家级创业大赛,各省、高校有校级、省级选拔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大赛参与度,本课程将创业项目计划作为《物流创新实践》的一大教学内容。

2.1.2 全国物流仿真设计以及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

《物流创新实践》学赛创教学模式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根据教师自身的体会以及学生的反馈,可发现如下几个问题,并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

目前AR在朱家尖为例的海岛旅游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虽然AR技术诞生多年,但是缺乏足够吸引游客的“魅力”,主要问题如下:

物流仿真大赛基本上是9月-10月份开始,因此,第一学期前半部分,主要针对物流仿真大赛开展教学。因为该课程设置在大二年级,相关课程还没开设,所以需要根据大赛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知识点的讲解,如储位优化与库存控制、物流网点选址方法等。同时,武汉轻工大学搭建了百碟的虚拟仓储运营的仿真平台,在大赛开始前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仿真运营演练,动员全班同学报名参加初赛,根据设计方案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当系统完成任务分配后,如何使提升机和穿梭车合理配合,高效完成作业任务是双载式多层穿梭车立体仓库调度优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对提升机和穿梭车的上述作业路径进行规划,而建立合理正确的复合作业过程模型是系统路径优化的关键。

2.2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采用竞赛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从竞赛项目涉及的问题与知识点出发,展开理论教学与实训,即采用了项目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按照大赛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按自愿组合的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实际比赛的成绩,适当调整出两队队员实力都较强的团队,通常情况下,实力较强的学生会自动组合在一起,不需要调整。具体的教学安排见表1。

2.1.3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项目训练

表1 《物流创新实践》课程安排与教学方法

该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倡导主办,面向各高等院校正式录取的全日制在读物流类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是目前中国物流管理与工程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竞赛之一,一般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赛者需要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真实物流企业的案例,自主确定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完成设计内容,涉及内容可涉及信息系统开发、软硬件开发、企业管理、数学建模、财务分析、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企业战略管理、物流各环节(采购、包装、仓储、流通加工、配送、运输等)的优化设计等等诸多方面。

在物流仿真大赛结束后,则进入创业计划训练项目。通过创业大赛视频观摩、创业计划书范文学习、创业计划书撰写规范与常见问题的讨论、学生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路演、创业计划书的点评与修改来完成创业计划训练的教学,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尽量引导学生对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发展的了解,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知识,启发学生在项目选择上,多以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等与物流相关的创新型创业。并根据各级大赛的举办时间,安排创业项目计划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二氧化硫作为果酒生产的必备原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抑菌、抗氧化和护色的作用[29]。酒中的二氧化硫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游离二氧化硫,以亚硫酸和溶解二氧化硫状态存在,具有抗氧化能力;另一种是结合二氧化硫。两种状态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30]。

大二下学期的《物流创新实践》课程,则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训练为主。即该大赛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运输、仓配、信息化、系统评价决策、战略等不同知识模块,选择往届有关案例,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师会先提点学生会用到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提供有关学习材料,适当时进行讲解与练习,即将知识点的教学与具体案例问题结合起来,按需教学。按照知识模块对单个案例训练后,让学生学习往届获奖的优秀方案,学习如何选择串联几个相关案例,从战略层、战术层或者相关的支撑保障等设计完整的方案。全国物流设计大赛通常两年一届,从头一年的10月底公布赛题到第二年进入复赛以及总决赛,历时半年。大二下学期以物流设计大赛的往届赛题进行训练,正好为大三上学期时启动的大赛做准备。

城里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丰厚底蕴,他们从小就可以阅读各类的书籍,接受各类不同的信息。丰富的学习途径,使他们的语文视野得到了拓展,语文底蕴得到了充实。而在农村,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缺乏应有的语文能力训练的环境。

2.3 考核方式

该课程实施近两年,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热情与能力有所提升。49%的学生参加过校级比赛,39.2%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2018年百碟物流仿真大赛参赛的两组均获得省赛二等奖,而2017年报名的参赛小组由于不够重视不能坚持到底而选择中途放弃了。2019年上半年百碟链战风云“供应链”对抗赛参赛两组均获省级二等奖。2018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经管院暂获三个省赛一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4人)、一个全国一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3名),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三个全国三等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5名)。从参加竞赛获奖学生的大一综合成绩排名来看,学生成绩与参加竞赛行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物流专业竞赛获奖的学生基本在前十,而参加创业模拟大赛的学生大都处于二十名以后,说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好专业竞赛获奖能力更强,而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对创业兴趣更大。

第二学期的学业考核方案为:期末以最新一届的物流设计大赛为赛题,四人一组撰写完整的设计方案并进行PPT演讲展示,占考评总成绩的60%,考核过程与创业计划书一样,即有个反馈修改的过程。平时针对单个案例的分析与方案设计作业占20%(为单人作业),其他签到、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参加其他竞赛加分同第一学期。

3 课程实践效果

3.1 竞赛成效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应该有引导及正向激励作用。本课程第一学期的学业考核方案为:期末创业计划书文本与PPT路演占总评成绩的60%,以4人团队的形式完成,每个成员所做的工作需要在方案上进行说明,以便对组长与组员适当加减分,方案学生可提前给老师提修改意见。路演时制定评分表,选派学生代表进行提问和打分,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方案文本成绩根据学生修改后提交的方案来决定,即有个反馈修改的过程。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的设计方案以及参赛情况占比20%,签到占10%,平时课堂参与讨论与回答问题占8%,每次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做好记录,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剩下2%为参加其他竞赛获奖加分项,视竞赛级别与获奖等级给予2-8分的加分,即有超额的加分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其他竞赛。

3.2 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该课程结束之时,对所教学的物流管理17级5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满意度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满意较高(见表2)。此外,有48名学生(占95.12%)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参加有关竞赛项目的能力提高了,有3名学生(5.88%)则认为没有提高,这三名同学分布在学业综合成绩排名11-40名之间,对于这种现象,还有待收集更多的样本进一步分析。

表2 学生满意度得分表

4 反思与改进路径

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与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都为上海百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平台支持的大赛。其中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为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起并主办的专业物流赛事,面向全国物流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大学生,2015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四届。其中比赛平台前两年为虚拟仓储中心运营平台,后面用的虚拟电商物流运营平台。电商物流平台仓储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每个参赛团队要求三人,根据赛题设计物流运营决策方案(如根据出入库数据库进行业务预测、储位优化、出入库作业方式优化或者物流网络选址、运输规划、仓储储位与库存优化、补货拣货等,每年赛题有所不同),并在百碟提供的物流仿真平台中模拟不同的岗位角色,对设计方案进行虚拟运营与验证,以实现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职业素养。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则由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分为本科组和高职组。每支参赛队在百蝶智慧供应链运营平台中组建一家企业(在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零售商中选择一种),对虚拟供应链商业生态进行市场分析、投融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运输与商业模式创新,与其他参赛团队在相互竞争与合作中构建供应链体系。此竞赛能培养学生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职业素养。

4.1 开课学期的矛盾

根据教学计划,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上下两个学期,主要考虑通过大二一年的训练,进入大三时可挑选学生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但因为学生对包括仓储、采购、运筹学等知识物流专业知识的接触还比较少,在此阶段就进入综合性的物流竞赛项目,学生知识与能力储备不足,虽然可按需安排教学内容,但不系统,据问卷反馈,有6名学生(11.8%)反映教学内容难度有点大,尤其是物流教学部分。因此,开课时间的设置需要调整,建议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与大三上学期比较合适。

4.2 教师团队建设问题

在参赛的影响因素中,从问卷反馈来看,赞同“指导老师经常给与意见与指导,会增强获奖信心并坚持到底”的占比最高,为94.1%,赞同“指导老师经常督促、鼓励,会增强信心而坚持到底”的占比为90.2%,赞同“周围同学积极参加竞赛,会带动我参加”的占比为82.4%,赞同“学校很重视鼓励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有竞赛学分要求,会促使我参加竞赛”以及“专业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参加比赛,并将参加竞赛并获奖作为课程的加分项,会促使我参加竞赛”观点的占比均为74.5%。由此可见,指导老师精力的投入对学生参赛并坚持到底的作用最大。

(5)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同样已测定的木香药材6份,每份约0.15 g,每份均加入去氢木香烃内酯与木香烃内酯对照品,按照“2.1.3”项方法制备,每次进样10 μL,求得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01.1%,RSD分别为0.89%、1.61%,表明回收率良好。

由于本课程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对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教学中涉及到对学生方案的指导,面对一个班50多名学生,一名教师精力有限,因此对学生方案的跟踪指导与优化提升效果有限,需要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商定教学方案并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承担指导学生训练项目的任务,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教师团队合作,平衡好教师团队成员的工作量问题。同时采取导师制,在竞赛期间,做好对参赛学生的指导督促作用。

4.3 增加校内比赛,全面提高学生技能和综合能力

根据问卷中针对学生参赛动机与行为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60.8%)都有愿意参加竞赛的意愿,其中比较愿意、非常愿意的分别占19.61%、13.7%,但仍有近40%的学生参赛意愿较低。49%的学生参加过校级比赛,39.2%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即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没参加过竞赛。对于“如果获奖可能性大,我会参加,如果参奖可能性很小就算了”的观点,45.1%的学生表示基本认同,即在获奖机会较小时,会因信心不足而容易选择放弃。为了鼓励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提高物流管理学生通过竞赛提高专业能力,可将校外物流大赛引入校内,即由物流管理专业牵头申校级学科竞赛,全员参与,如可从百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开始,组织专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答辩,根据答辩成绩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校级竞赛获奖证书,同时根据政策,获奖学生可获得校级素质综合素质拓展1学分,以激励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同时可根据结果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4.4 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问卷中,有5名学生(占9.8%)提出建议,建议给他们到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和问题。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有实习实践基地,与几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主要针对高年级的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在大三也有参观实践活动,但仅限参观,没有深入到管理层面,更没有涉及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可考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一方面,一线教师到物流基地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体验或顶岗工作,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可让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以兼职的形式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6];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深入参观了解企业的情况后,在老师带引与指导下,以竞赛的形式在学生团队中针对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解决方案,或针对发展机遇进行项目规划,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展开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参考文献]

[1] 郭一晶,康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学科“赛学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9):74-76.

[2] 沈澍,韦伟,邹志强.“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259(07):9-11.

[3] 张智超,郝世绵,钟德仁等.以赛促改——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3):157-158.

[4] 姬中英,王骏.人人参与 以赛代课 以赛促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技能比赛经验交流[J].交通职业教育,2014(5):11-12.

[5] 罗学强,黄丽珍.电子商务专业“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搜索引擎优化》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0):164-166.

[6] 潘经强.竞赛效应驱动下的物流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15-17.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of Learning -Competi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urse of Logistics Innovation Practice

□CHENG Hong -li ,LEI Yin -sheng ,ZHONG Sheng -cheng ,TAN Yong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by competition,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offered a course named “Logistics Innovation Practice” which is oriented competition.In the course an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of “Learning-Competition-innovation”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and feedback has collected from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th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ompetition-oriented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Competition-innovation”,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pattern,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Learning-Competition-innovation;teaching pattern;logistic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9)11-0170-04

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9.11.061

【收稿日期】 2019-09-20

*基金项目: 武汉轻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9);“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2017)

【作者简介】 程红莉(1977— ),女,湖北汉川人,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

标签:;  ;  ;  ;  

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物流创新实践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