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双营: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战略意义_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互动与双营: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战略意义_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互动与双盈: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证券市场论文,战略意义论文,保障基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所诱发的问题远比其所解决的问题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设计,固然降低了风险,但又面临未来的财务压力。而“增值性”安排,需要社保基金超越货币市场运作的层面,提升到证券市场活动的空间。与此同时,证券市场也需要社保基金作为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去实现长期投资稳定发展的理念。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社保基金和证券市场双向互动的诱因,进一步探讨社保基金和证券市场两方双盈的战略意义。

互动: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诱因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通过收入再分配在劳动者暂时或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时给予物质帮助,起到社会的调节器、缓冲器、稳定器作用的一项社会机制,是与市场机制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基金就是为保证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时维持基本生活而建立并独立核算的资金。它基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等。

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金额在600亿元左右,1999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在9500万上下,基本养老基金收入约1960亿元左右,发放1800亿元左右,到1999年底滚存的基金约在700亿元。此外,目前还有约100亿左右的失业保险基金。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类社保资金累计滚存结余达1000亿元,而且,由于其它基金目前还没有推开,特别如医疗保险等股额相对较大,其发展潜力也还很大。如此巨大的存量资金折射出历史积淀背景下社保基金面临的第一个矛盾是“死”钱的现实约束和“活”钱的发展要求的对立,由此引发人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超越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的保值功能层面,在更高层次寻找增值的手段。在这里核心点是转变传统观念、调整理财思路。

据测算,未来五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险、医疗保险的资金缺口近1000亿元。当前,我国社会已初步显现老龄化的迹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老龄化的峰点,较好地应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财务压力,尽早作出未雨绸缪的预筹积累式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此巨大的需求短缺反映出发展趋势要求下的社保基金面临的第二个矛盾是基金扩张的紧迫性和基金扩张手段滞后性冲突。要求人们思考是怎样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社保基金的聚集和增值。这里的关键点是冲破货币市场的蓠樊,走入证券市场的空间。

据介绍,允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国家,其保险基金投资比例一般为:公司股票60%,公司债券17%,政府债券6%,短期贷款3%,抵押贷款11%,房地产投资3%。而美国的医疗保险金和养老保险金,均有相当数额投放到证券市场,社会保障基金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并且,在80-90年代,美国私人管理的养老金在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后年平均投资收益在10%左右。如此成熟的运作机理显现出示范效应条件下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的第三矛盾: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落后的运作方式的差异。促使人们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科学和成熟的管理方式,建立全新社保体系。着眼点是引进先进证券市场机制,改变传统行政划分模式,推进社保制度进步。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都要有一定的制度空间和市场组织来支撑和促动,而制度、体制、组织自身也要有其独立运行主体来推进其发展和扩大。社保基金要有证券市场来实现其保值增殖的目的,同时,证券市场也要有角色多元化、机构稳定化来保证其运行。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经十年有余,此间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投机气氛浓烈的过程,究其原因就是短期投机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其背后则隐含着投资主体多是散户,而机构尚未形成主流的事实。经验表明,在投资者完全是散户的市场中,他们的买卖实力大致抵销,股指在低水平较为平稳。而在机构投资者数量、金额有限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又往往利用散户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制造大幅震荡行情、获取暴利。随着机构投资者数量大增,市场又会进入高层次的平衡发展。目前,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券商增资扩股;二是新基金的继续扩容;三是“三类企业”闲置资金,直接入市和商业银行资金间接入市;四是保险资金入市比例稳定提高。需要清醒地意识到的是这些机构投资资金尚无法起到平抑市场,促进投资成份增大的作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机构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保基金需要进入证券市场以实现其基金的理念,而证券市场也需要机构投资者来促使其完成变投机为投资的思想。这一互动的内在要求和迫切愿望必然使其形成双盈的新格局。

双盈:社保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价值判断

社保基金的安全属性与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趋同。社保基金从“保障”角度上讲是对社会公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保证,未来生活质量好坏,生活水平的高低,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保基金的获取与分配,这就涉及社保资金的资金属性的首要条件即安全性,安全性具体含义是“稳健第一,增值第二”。传统社保基金管理模式中的“社保基金全部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就是基于安全性来设计和安排的。现实问题是这一安全性的要求能否在证券市场得以实现,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是长线为主,兼有短线。依靠包括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的介入,长线投资的理念将有可能得到真正体现。在此,社保基金由于基金规模比较大,不易经常进出股市、注重资金的长期投资,不追逐短期效益,因而其投资趋于长期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投资品种选择上侧重于一些业绩优良、成长性较好的大盘股、蓝筹股,特别是成长性较好的科技股将备受重视。二是操作手法上着重在理性操盘,在大盘过高时,它会回避而减仓,大盘超跌时,它会扶持而增仓,对抑制大盘非理性的大起大落起到了积极稳定作用。

社保基金的增值属性与证券市场的运作机理同构。社保基金从“基金”层面看又有增值的内在冲劲,这就要求社保基金必须商业化运作。所谓商业化运作就是追求盈利和增值。具体讲,既要通过投资,为就业群体进行预筹积累,又要通过资产变现,向退休群体提供社会养老保障,这期间重要中间环节是要有增值的内容,否则只有资金的聚合,而没有资金的增大,无法化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证券市场的动作机理恰是通过投资与投机的理念组合,风险与收益的对策组合,稳健与凶悍的手法组合等来保证所投资金的增值。从这个意义讲,一方面,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增值追求者;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又给社保基金提供了保值增值运作机制。

社保基金的规模属性与证券市场的创新要求一致。金融创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市场发展已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机构投资者发展也有相当规模和厚度。以往,由于证券市场缺少“航母级”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在以散户群体为主的背景下,投机成份多于投资行为,制约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社保基金入市为证券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提供规模、体制、机能的可行性因子。例如,指数期货的设计和运行就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缺乏做空机制的市场对于越来越多大资金的长远运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尽管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的确加大了市场震荡的可能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专家理财的长处也将日渐显现。从这个意义讲,社保基金入市不只是凭其规模表现为资金数量的堆砌,更重要在于通过规模经济要求促使证券市场深层次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

综上所述,社保基金入市不仅是为证券市场提供一个长期稳定资金源头,更是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推动力。社保基金与证券市场互动的结果将双盈。

标签:;  ;  ;  ;  

互动与双营: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战略意义_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