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国家安全问题分析_沙特论文

海湾国家安全问题分析_沙特论文

海湾国家安全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海湾论文,安全问题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湾战争结束后,科威特的主权得到了恢复,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受到多国部队的沉重打击,美国因取得“辉煌胜利”而趾高气扬,俨然以“保护神”的姿态出现在海湾。但是,濒临海湾的8 个国家: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伊拉克和伊朗,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天下太平,而仍觉得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威胁的世界里,始终被安全问题困扰着。

一、招惹大国垂涎的石油资源

海湾地区的重要性就在于有丰富的石油。它是致富的源泉,也是招祸的因由。

在当今世界的180多个国家里,有137个属于贫油国,只有33个属于富油国。根据1992年探明的储量统计排榜,位于前五名的都是海湾国家。它们依次为:沙特阿拉伯(2578亿桶)、伊拉克(1000亿桶)、阿联酋(981亿桶)、科威特(940亿桶)、伊朗(929亿桶),5国总储量为6428亿桶,占全球总储量10065亿桶的63.86%。加上阿曼、卡塔尔和巴林,海湾8国的石油蕴藏量就占全球已知数的65%以上。〔1〕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湾是石油的海洋。

海湾国家的油田具有储量丰、埋藏浅、压力大、自喷率高、油质好、开采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如阿联酋的扎克迈油田的储量高达350亿桶,超过了全美国的总储量;又如沙特的加瓦尔油田,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已知储量高达900亿桶,比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这4个产油国已知储量总和还要多。

还须指出的是,海湾国家在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探明储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仍在逐年增加。如1950年所知仅为500 亿桶,1960年升为1200亿桶,1970年升为2500亿桶,1980年升为3700亿桶,1990年跃增到6300亿桶,1993年达7000亿桶, 预计到2000 年将会高达8000亿桶以上。〔2〕

迅速增长的石油生产和国内相应的低需求,使海湾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给地。介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海湾水域,从入口处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拉伯河口,全长1000公里,最宽处350公里, 最窄处仅有40公里,形似封闭的湖泊,每天过往船只100多艘, 堪称世界上最忙的水上通道。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国家所需石油,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出,从而使霍尔木兹海峡成为举世无比的咽喉要道。

由于石油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可燃性好、单位热量高、比重轻、安全可靠、易于开采和运输等优点,因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是各种机械赖以运转的动力。汽车、飞机、轮船离开石油将寸步难行。世界上无论富国和穷国、北半球和南半球,之所以都关注海湾国家,就是因为那里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将会日甚一日地依赖海湾石油。

自从1859年石油被发现和开始使用以来,至今全球已消耗掉6500亿桶,而且今后每年的消耗量都在不断增加。伴随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与日俱增,石油消耗量预计将会以2%的速度逐年增长。本世纪初的消耗量仅为200 万桶/日,本世纪中已达700万桶/日。1980年跃增到6200万桶/日,1988 年升至6300万桶/日,1989年又升至6400万桶/日,1992年高达6500万桶/ 日。〔3〕

从1993年《世界能源统计》公布的数字可知,当今各国对能源消耗的情况可分三个等级。第一就是冷战后硕果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每日高达1600万桶;第二等包括12个国家,每日消耗量在100 万~550万桶之间,依次为日本550万桶、俄罗斯440万桶、德国280万桶、中国260万桶、法国200万桶、意大利190万桶、英国170万桶、 加拿大170万桶、墨西哥170万桶、韩国150万桶、巴西130万桶、印度120万桶、西班牙100万桶;其他100多个国家属第三等,其石油消耗量每日不足百万桶,甚至只需千桶。

从上述情况可知,对石油需求量最大的是西方工业国家,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是海湾国家。全球耗油大户是美国,供油大户是沙特。所以正如阿拉伯经济学家陶菲格·谢赫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石油与政治》一书所说:“美国看到了沙特石油的战略价值,早已把保卫沙特同保护美国的利益连在一起。沙特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就意味着世界石油秩序的稳定,意味着美国经济的稳定。”尽管美国的人口不足全球人口的5 %,但它消耗的石油却占世界的近25%。美国、西欧和日本进口的石油,来自海湾国家的分别占25%、50%和70%。海湾石油是西方国家的生命线,能否保证油源和油价的稳定,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美国总统布什在1991年1月29 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我们必须确保对世界石油的控制权。”一语道破了美进行海湾战争的目的。尼克松更直截了当地说:“美国进行海湾战争,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由此不难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石油资源的贪欲,是海湾地区不得安宁的重要原因所在。

二、无休止的外强争夺

海湾地区一直是世界大国觊觎的对象和强权主义与扩张势力激烈较量的竞技场。

1971年老殖民主义者英国撤出海湾时,新殖民主义者美国为阻止苏联南下,曾提出帮助和扶持沙特和伊朗的“两根柱子”政策。而当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使美国失去了伊朗这根“柱子”时,苏联则悍然出兵阿富汗,强力推行南下政策,构成对美国利益的重大威胁。面对苏联进逼海湾的势头,美国政府作出强烈反应。卡特于1980年1 月宣布,海湾是美国具有切身利益的地区,苏联军事力量的增长,导致了对美国利益的严重威胁。并宣称,必要时美将不惜使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加以保卫。卡特政府还曾作出决定,为能以最快的速度对付“外部势力的威胁”,美要立即在海湾地区组建一支“快速部署部队”。里根执政时期,美将该部队扩充到23万人,并于1983年1 月成立了该部队的联合指挥部——“中央司令部”,统辖红海和海湾地区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海域。

这时,开始走下坡路的苏联,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步步退让。尔后,伴随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两霸相争时代,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在此情况下,拿出更多的精力对付地区强权力量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并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时重视与其伙伴们的合作,就成了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总原则。这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在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的同时,公开呼吁其他国家出兵出钱,以强大的军力和高精尖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很快地打垮了伊拉克,并利用联合国通过的13个决议对伊进行谴责和制裁,使其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美此举不仅削弱了伊拉克,也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向其他地区强权势力发出警告。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在大喊控制军备的同时,大量抛售军火,向海湾6国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并先后与它们签订了双边安全条约, 还在海湾保留了一支海、空军力量和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军事装备,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它在海湾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以军事威慑实现美国主导下的所谓稳定。

但是,海湾地区总有不散的阴云,令美国感到忧心忡忡。近来,美一再强调对该地区的关注。今年5月14日, 美驻海湾地区海军发言人麦克里阿利说,美打算组建一支以海湾为基地的新的海军舰队,以对付该地区复杂的新形势,以保证美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安全。

虽然美国在海湾地区处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等于其他大国会听任美国主宰海湾事务。西欧、日本出于自身利益,不仅对美在海湾战后重建中独占鳌头不悦,而且对美动辄就想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和对伊拉克、伊朗实行双重遏制政策持有异议。它们在海湾地区的安全安排上也独立于美国的中东政策,各自都为争取在建立战后秩序中拥有更多发言权而积极采取行动。1991年欧共体向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的平民提供715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欧洲议会还在1993年7月15 日通过一项决议,对美国使用导弹轰炸巴格达并造成平民伤亡的行径提出谴责。

法国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不同意美国的一些做法,而与俄罗斯在某些方面的外交行动相呼应。它已同伊拉克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外交关系,并与科威特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分别与科威特、阿曼签订了防务合作协议,与卡塔尔合资兴建石油化工厂,而且参加了伊朗霍梅尼港的承包工程。德国在伊朗承担了重建在两伊战争中被摧毁的价值约10亿美元的聚氯乙烯厂。英国除积极参与海湾战后重建工作外,还极力扩大对海湾国家的出口,并在军火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日本由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海湾石油,所以十分关注海湾地区的安全和石油供应的畅通, 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1991年4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朝野的反对和抗议, 正式决定向海湾地区派遣扫雷舰队,表明它要更多地介入海湾事务。为减少对美国控股油田的依赖,日本已开始在该地区购买油田股权。日本各大公司也乘机扩展在海湾地区的活动。如日本石油勘探公司投资参加了伊朗海上石油的钻探,三菱公司参加了卡塔尔北部气田的开发。在经贸方面,日本更是以咄咄逼人之势打入海湾各国市场,以致于在1992年已超过美国,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各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在苏联解体后曾陷入内外交困中的俄罗斯,经过调整又重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不甘心让美国独揽中东事务。1994年被认为是俄罗斯重返中东的一年。俄外长明确表示,今天的俄罗斯仍为世界超级大国,华盛顿想让莫斯科在国际事务中打下手是行不通的。科济列夫与克里斯托弗在海参崴会谈后重申,俄的作用必不可少,俄军事力量在海湾的存在是这一地区局势稳定的重要因素。1994年10月,当海湾局势再度出现紧张时,俄罗斯明确表示不允许海湾地区局势失控。在解决伊科边界紧张局势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产生严重分歧,俄表示为了反对美国在海湾采取军事行动,不惜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

另外,与美国坚持继续制裁伊拉克的立场相左,俄罗斯争取解除对伊的制裁。同时,俄总理还出访了海湾,游说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阿曼4国接受其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 建立包括伊拉克在内的海湾“安全体系”。俄还同沙特、科威特、阿曼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与阿联酋达成了经贸合作和能源开发协议。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今年以来,继1月8日俄罗斯与伊朗正式签订合同由俄帮伊完成位于海湾的布歇尔核电站建设工程后,俄又答应帮助伊建立两座核反应堆。美国为此大为光火,要求俄罗斯停止这项交易,并宣布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但是,不仅俄罗斯不买美国的帐,而且伊朗也毫不示弱。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指出,美国不可能把它的意志强加给世界,美国也不可能操纵别国的命运。同时,美国要求它的西方伙伴一道制裁伊朗也遭到冷遇。法国表示不会跟随别人对伊朗实行国际制裁。欧盟发言人表示不打算仿效美国。因为欧盟认为伊朗是海湾地区的战略性产油大国和潜在的大市场。德、日、意、英是伊朗的四大贸易伙伴,都不愿冒经济损失去支持美的制裁。

总之,在未来的海湾地区,美想独霸不可能,俄罗斯仍将是重要制衡力量,其他西方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必将继续加紧渗透。各方的激烈争夺使海湾国家欲求安全而不可得。更何况它们内部之间亦有许多难分难解的恩恩怨怨。

三、错综复杂的地区矛盾

外强插足海湾除因诱人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外,还由于海湾国家内部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尤其是三个地区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存在的领土纠纷。

在海湾八国中,伊拉克、沙特和伊朗是三个地区强国,都在对周围小国施加影响。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时而表现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时而表现为深层的战略利益。三国都想加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树立在海湾地区的霸权地位。彼此之间既有联合又有斗争。

伊拉克和伊朗虽然都想谋求地区霸权,但在反对世界霸权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他们与美国的双重遏制政策针锋相对,反对美国干涉海湾事务,反对沙特等国传统的温和和保守的势力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过密,反对沙特仰仗储量丰富而采取温和的石油价格政策迎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尤其反对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

伊拉克和沙特在对伊朗上有共同语言。首先,作为阿拉伯人在与波斯人的民族矛盾上是一致的。同时二者都与伊朗有着领土纠纷,都警惕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煽动这两国的什叶派起来造反夺权,更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威胁地区安全。

伊朗和沙特也有合作的一面,那就是抵制伊拉克的世俗化倾向,害怕伊拉克公开地或隐蔽地宣传复兴社会党意识形态,鼓动推翻现政权和进行破坏活动。伊拉克的意图往往使伊朗和沙特产生疑虑,二者都想限制伊拉克地区作用的发展,以致于采取联合行动,从物质上和道义上支持伊拉克的反对派和其他妄图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力量,不管这种力量是国际上的、地区的或内部的。

所有这些双边关系,随时会因每个国家内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国际形势和地区风云的变幻而反复。这三个国家就像争夺地区霸权的三极,它们之间的互相猜疑多于相互信任。同时,在海湾地区有其利益所在的外国势力,也时刻在窥测方向,以便利用三国之间的矛盾火上浇油,使矛盾激化乘机介入。这些矛盾和斗争是海湾地区不得安宁的又一重要原因。

而处于这三国之间的五个小国——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只能小心翼翼地与大国相处,谁也不敢得罪。它们既害怕不甘受海湾战争之挫的伊拉克东山再起,又害怕国力越来越强意欲在海湾地区称雄的伊朗,也害怕地大人众的近邻沙特。寄希望于三个海湾大国保持平衡,地区保持稳定。

边界矛盾和领土纠纷是海湾地区不安定的另一重要根源。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都与领土有关。

两伊边界长达1280公里,多处存在领土争端,最重要的是阿拉伯河主权。该河全长204公里,入海处的一段约105公里是两国界河。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集中了两伊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港口。伊朗的重要港口霍拉姆沙赫尔和世界上最大的炼油中心阿巴丹就座落于东岸。对于伊拉克来说,阿拉伯河是它通向海湾的唯一海口和石油运输线,更为重要。因此,两伊历来对河界划分有争议,多次兵戎相见。 尤以1980 ~1988年的战争最为激烈。虽然海湾危机期间伊拉克答应伊朗对阿拉伯河拥有一半主权,但这只是为避免两面作战而安抚伊朗的权宜之计,并非问题的最终解决。

另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土争端是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这三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扼海湾通往印度洋这一举世闻名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自伊朗于1971年11月30日乘英军撤离之机派兵占领以来,一直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伊朗和阿联酋之间多次在三岛问题上发生争执。近年来,双方围绕三岛主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会谈,至今收效甚微。

此外,伊朗还宣称巴林群岛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伊朗在与沙特、科威特、阿曼的沿海大陆架划分上也有争议。

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内部的领土纠纷也比比皆是。首先是伊科争端,伊拉克始终认为科威特是其领土的一部分。虽然科威特被多国部队解放了,边界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划定了,伊拉克在国际的压力下承认了科的主权和伊科边界。但伊是不情愿的,只不过是外交上的一个姿态。不仅科威特不放心,其他海湾国家亦有疑虑。

巴林和卡塔尔关于哈瓦尔群岛主权之争是引人关注的又一热点。由13个礁石岛组成的哈瓦尔群岛,原先只是两国渔民休息之地,后因发现石油而引发主权之争。争吵了几十年未见分晓。

还有,沙特这个海湾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与它的邻国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都有边界矛盾和领土纷争。

就连构成阿联酋的7个酋长国内部也存在着领土主权的争议。 阿联酋总统讲道:“我不能不痛心而遗憾地说,有时他们之间的争吵只不过是为了几十平方米大的土地。你无法相信,我们在某个地方建座医院,竟有两个酋长国为所有权而发生争执。”〔4〕

四、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

海湾地区早就是世人皆知的军备竞赛场所。接连发生的两次战争,使海湾国家更失去安全感。一位科威特人士说:“连国家都保不住了,石油美元又有什么用处。”这句话反映了海湾地区人们的心态。各国为了自身安全,不惜血本加强国防,购置新式武器,从而把军备竞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外交家们在谈论和平,将军们在准备战争。”这就是当前海湾地区形势的最大特点。

沙特阿拉伯国王在1991年4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我们在海湾危机期间取得的经验指引我们做出果断决定:立即扩充和加强武装部队,向武装部队提供最有效、最先进的陆、海、空武器和装备。沙特参谋长表示,他的国家打算把军队扩大3倍,达到8个师,20万人。在科威特刚遭到伊拉克入侵时,沙特便立即从美国购进100亿美元的军火,1990年9月又向美国提出价值20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1993年签订了价值35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5〕美国已同意向沙特提供“爱国者”导弹、战斗机、反坦克直升飞机、主战坦克等先进武器及各种配件。

被多国部队从伊拉克的占领中解放出来的科威特,至今仍怀着恐惧心理,感到威胁依然存在,正执行独立以来最庞大的国防建设计划。遭入侵前的科年度国防开支仅15.5亿美元,1992年即把国防拨款增至90亿美元,并计划把职业军人从原来的2万人增加到5万人。1993年签订了增购160亿美元军火的合同。美国已同意向科出售价值25亿美元的导弹、 反导弹、战斗轰炸机、反坦克直升机。科目前正在接收80年代末同美国签订的价值19亿美元的F—18弗兰特战斗机和空对空、空对地、 空对海导弹,还接收16架英国螺旋桨教练机和法国的福特型导弹等。并且,科计划增加坦克、装甲车以组建装甲师,增加战斗机、导弹以重建防空系统。

伊朗也正在积极参加新的一轮军备竞赛。计划花500 亿美元更新武器装备。由于美国的遏制,伊朗把目标投向独联体国家。在1993年2 月阿布扎比的世界军火展销会上,伊同俄罗斯签订了购买75架新型米格战斗机和200辆新式坦克的合同。〔6〕尤其是“基洛”级潜艇的购进使伊朗能在海湾水域进行高效作战和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对过往油轮以及执行巡逻任务的西方国家军舰构成威胁。

此外,伊朗还在陆续从捷克和斯洛伐克购进T—72型坦克, 从俄进口“飞毛腿—C”导弹、地对地导弹, 并加紧研制生化武器和建造核反应堆。实际上,早在苏联刚刚解体时,伊朗已明确表示愿出高价吸引前苏联的科学家帮助它制造原子弹。提出:凡愿意在伊工作的核专家,每月工薪1.1万英镑,外加6万英镑的现付款、住房、福利和其他生活设施。伊朗研究核技术的经费不断增加。

伊拉克尽管被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战败,遭封锁被孤立。但它仍是海湾强国,有正规部队38.25万人、预备役军人10万, 作战坦克2300辆、飞机316架。〔7〕目前伊拉克已渡过难关稳住阵脚,正千方百计绕开军火禁运,重建在约旦的门面公司,以便向全世界购买电脑、核技术和用于修复军事设施的各种设备。据称,如果取消制裁的话,伊拉克可在两年内拥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

其他海湾国家,为保安全,也都在积极加强军备。如:阿曼从美国订购了两艘反潜战舰,巴林从德国订购两艘潜艇,阿联酋从美国订购了阿帕奇直升机、主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海湾小国由于自身力量薄弱而不得不依附于外国,与武器和零配件的供应国、与军事专家的提供国紧密地连在一起。这些军事专家站在本国利益的立场上影响着驻在国的内外政策。所以它们寻求的保护并不能给它们带来安全。

总之,接连不断的军备竞赛,使军火商们获得了巨额利润,带给海湾国家的却不是和平与安全,而是会增加发生新的地区冲突的危险。目前,美国力图控制海湾和海湾地区国家反控制的斗争正在发展,海湾大国争雄局面仍在继续,不仅原有矛盾还没消除,而且新的矛盾又已出现。大国再度对海湾地区进行军事介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海湾地区难以风平浪静。

注释:

〔1〕《世界能源统计》,伦敦,1993年6月。

〔2〕黎巴嫩《阿拉伯未来》,1994年3月,总第181期,第5页。

〔3〕见前引《世界能源统计》。

〔4〕阿卜杜拉·艾什阿里:《阿拉伯湾的边界问题》,第73页。

〔5〕埃及《国际政治》,1993年10月,总114期,第44页。

〔6〕见前引《国际政治》,第46页。

〔7〕同上,第45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海湾国家安全问题分析_沙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