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研究论文_何焯坚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研究论文_何焯坚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不断货币化、市场化的城市居民住房福利分配政策之后,人们对居住要求改善的背景下,推动了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本文对现行住宅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分析,总结了现行住宅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的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住宅;市场化;设计规范

1引言

在城镇化的发展下,房地产业愈加的壮大,特别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对推动城市房地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带来了强力的作用,在规模上的扩大与住宅建筑的面积上尤为明显。住宅是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满足传统居住的生活需要,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住宅项目的商品属性具有的实用价值在不断深入的房地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由于大众消费观念与认知的改变,所以对住宅品质和建筑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与市场化的需求相符合,建筑设计就需要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变化,使新创造的建筑具有环保性、安全性、创新性与舒适性,来满足人们的不断变换的需求。

2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发展

自90 年代始,住宅房地产投资就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经济与投资增长当中,在近几年中,我国住宅建设投资始终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目前在城镇新建的住宅中多层、高层住宅所占比例愈加增大,城镇居民住宅不存在严重短缺的问题了。住房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改革、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多方面就是城市住宅建设变化的多重表现。而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随着不断市场化城镇居民的住房供给,是我国住宅房地产业发展启动的发动机。

我国的住宅建设不仅明显的改善了居住面积,还把内在品质也提升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对住宅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也由此产生了住宅形式多样的局面,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群的各种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住宅建设领域中,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运用,“绿色”、“环保”是人们对住宅的新要求,符合人们意愿的建筑设计思想是“以人为本”,并且周边环境与住宅功能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居住区环境要求回归自然,便捷、亲切、基础设施齐全是住宅小区的最基本要求;平面布局要做到动静区分开,更加合理的住宅空间设计,满足不同住户的需要;结构、防水、装修、门窗的耐久性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住宅性能要求隔声、通风、保温、加强日常防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在卫浴设备、厨房成套设备一体化设计的安装同时还新出现的居家办公的设计。

标准的制定是住宅建设的依据,这十几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住宅建设方面的标准修编工作一直在关注和加强,我国在不断改进与住宅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发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住宅所编制的建筑设计规范,它对住宅的户内设计、室内环境、共用部分、建筑设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住宅建筑设计的规范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1999 年,规范编制组在经过大量范围的调查研究后,总结实践的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把《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更名为《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于3月25日发布,1999年6月1号实施,对之前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了住宅套型的分类与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每个房间最小的使用面积、楼电梯与垃圾道的设置等;并且扩展了建筑设备及室内环境的内容,室内环境中增加了关于隔热、保温、隔声的具体要求,建筑设备也细分了采暖、燃气、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等不同专业的要求。2003年发布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对原规范的部分条文进行局部的修订。2005 年11月30日,经国家建设部正式批准,根据现行相关标准,总结这几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使用、维护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以发达国家通行做法为参照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与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国家强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正式发布,并于2006年3月1号实施,本规范将住宅建筑的环保、安全、节能、健康、与合理的利用资源的要求突出的体现了出来。2011年7月26日发布了新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对旧版规范进行了有机更新,修订了各房间最小使用面积、住宅套型分类、楼电梯与信报箱的设置、技术经济计算等;扩展了室内环境、节能、建筑设备及排气道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版的规范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具体指导和控制着我国住宅设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3现行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3.1无法跟上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发展变化

由于变化的家庭结构,为了更加完备住宅内部功能空间划分,出现了活动房、工人房、衣帽间、书房等一些新的功能空间。这些新功能空间都有它特定的空间和自身的功能特点要求,在现今实行的《住宅设计规范》中仅对功能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提出了要求,起居室( 厅) 的使用面积还是不能够准确的确定;厨房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各种新型厨房电气在厨房中不断的增多;其本身的储物功能进入了厨房在电冰箱回归后,而且容积设计愈加大。直饮水设备一般是在厨房。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了餐厨合一的形式。现今的《住宅设计规范》并没有及时针对市场变化,对“开敞式”厨房需要解决的油烟问题,作出有效的规范要求。

3.2未对保障性住房作出相应的规范要求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居民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由政府统一规划与统筹,提供给的使用人群也是特定,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销售价格、租金标准也给予限定,是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保障房给人的感觉就是小户型、造价低,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创新。如何做到拼弃错误观点,在满足保障性住房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和精细的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的努力,还需要相关规范对这部分内容作出相应的规范要求与指导意见。

3.3垃圾收集设施规范应补充及完善

新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取消了对垃圾收集设施的规范内容。由于垃圾收集设施布置在住宅共用空间,影响住宅保温层的设计与施工,气味难闻,蚊虫滋生,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最后导致垃圾收集设施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被闲置了。规范编制组应针对垃圾收集设施的利弊,吸收新技术,总结经验,对该部分内容的规范作出相应的补充与改善。

4完善我国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建议

4.1提高设计自由度,实施以性能规定为基础

为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体系得到保障,在体系的构建上,不仅要体现出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特点,还要求满足建筑物各部位的性能,在推动评价机制与强制性建筑法规的时候,一方面要将规范体系的自由度、灵活性体现出来,也要从“性能规定型”上加强优化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设,将住宅中各功能空间的指标一起结合起来,避开不符合住宅发展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我国现行建筑设计标准体系。

4.2密切结合设计及使用实际

力戒合法而不合理的设计规范条文,现今的《住宅设计规范》中,还有一些“合法不合理”的条文内容,譬如将住宅本身的舒适性和私密性忽视了,只是在片面性强调要将高层住宅的出口数量增加。从人员疏散条件的角度,不如在通道宽度、防烟楼梯、提高疏散通道门的防火等级一些的方面作出调整,这更能提高高层住宅的防火性能与人员的安全性。住宅设计中“合法不合理”的条文内容应该要经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对其作出合理的修改,正真做到以人为本。

5结束语

推动我国建筑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的是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故此,从现有的问题上来看,要将规范的编制工作的统一性与广泛性进一步加大设计,使得我国建设项目在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上能更加的规范。

参考文献:

[1]蒋巍.新版《住宅设计规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2]宋刚,杨昌鸣.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几点思考[J].建筑学报,2011,(02):

[3]罗玉轩.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论文作者:何焯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研究论文_何焯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