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思考_研究生论文

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思考_研究生论文

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生教育论文,学科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研究队伍日益扩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科,构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

一、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学科的发展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研究生教育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研究生教育理论化、规范化,无论是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于研究生教育学科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自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立大学院和通儒院算起,我国研究生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研究生教育真正获得长足的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至今,我国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制度,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些感性经验虽然很重要,但大都是偶然的、零星的、片面的,需要加以理论总结,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各种具体、偶然的、零星的感性经验中总结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理论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进一步发展。

2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研究生培养条件问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生教育专业结构问题、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问题、研究生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解决。

在新的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首先,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时,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万人;到1980 年建立学位制度时在学研究生达2.1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较为43∶1;而到1998年, 全国在学研究生已达19.9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1∶1。 研究生教育规模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对高层次理论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开发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需求的重心上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心呈现出由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名牌大学,在校研究生数已超过本科生数,研究生教育正取代本科生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再次,党和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国务院1999年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使高等学校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我国研究生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需要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要对研究生教育本质和规律进行探讨,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承担起历史的重托。

2.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建立的标志;学科理论体系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门学科的发展水平。关于理论体系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黑格尔在谈到哲学的理论体系对哲学的重要性时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说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1] 鉴于理论体系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一直是学科建设的重心所在。因此,著名科学史学家G·霍尔顿指出:“科学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从那些混乱和不断变化的现象中探索出一个有秩序和有意义的协调一致的结构,并以这种方式解释和超越直接的经验。”[2]对于研究生教育学科而言, 这些道理同样是适用的。

我国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在研究生教育实践发展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导师,都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又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理论水平不高。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及其他研究生教育研究杂志发表的文章看,大多数文章都是作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工作经验的总结,由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学说的文章或者以某种理论学说为基础去研究实践问题的文章都很鲜见。其二,研究规模偏小。总的来说,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队伍相对较小,而且比较分散,研究者大多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大规模的研究分工与协作较少。其三,研究缺乏系统性。从整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缺乏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很多研究者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整体上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零乱感觉,而且还常常是一篇文章涉足若干个研究领域,而在每个方面又都浅尝辄止。

就已经出版的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理论著作的体系来看,基本上属于经验体系或工作体系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理论体系的水平。大多数研究者只不过把教育学的知识体系移植到研究生教育这个研究领域,缺乏对研究生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等)的探讨,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与审定、硕士生与博士生的选拔、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学习与教学组织、学位论文、学位评定、学位授予质量评估、研究生教育的管理等。这种经验体系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所提供的知识、经验、规范、措施、方法,对实际工作者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但这些研究成果并不能完整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自身固有的内在逻辑,对人们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指导意义。这种价值作用只有科学的理论体系才具备。经验体系只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初步阶段,实现由经验体系向理论体系的升华,才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就研究生教育学科的发展而言,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快构建起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使研究生教育学科走向成熟。

二、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科学的方法论是构建一门学科的根本前提,也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

1.从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任何理论体系都是一个范畴体系,都是通过范畴体系来解释其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那么,怎样确立范畴体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沿着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两条道路进行的。第一条道路是“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先是获得“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近的规定之后,……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由完整的表象达到抽象的规定之后,人们的认识“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踏上认识发展的第二条道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在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时,是遵循第一条道路还是遵循第二条道路呢?马克思进而指出:“后一种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马克思还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处理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也表达了认识的两个阶段或两条道路的思想。他指出:“研究方法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一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他还指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4]按照马克思的看法, 学科理论体系的展开(叙述)虽然必须在对具体材料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研究工作完成之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但学科理论体系的展开方法(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不同,它是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先验结构开始的。总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构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的方法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2.确定学科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关键

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是指该门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所组成的逻辑系统。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关键就在于确定学科的逻辑起点。所谓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是学科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简单的概念,是范畴体系的出发点或称逻辑始项。作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规定:

首先,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科学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概念有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之分。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科学概念,必须是反映客观现实而非主观臆造的概念,必须是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人们对该概念所指代的东西不会产生误解和歧义。

其次,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学科概念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抽象的概念。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很多科学概念,但并不是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充当逻辑起点,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在科学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概念,本门学科的其他概念均可以通过它加以说明。

再次,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是包含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切矛盾的“胚胎”和“萌芽”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推演出学科理论体系中的所有概念和关系。

最后,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必须能体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维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形式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5] 从恩格斯的话可以看出,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与学科研究对象领域内人类实践活动的起点相一致,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演进应与学科研究对象领域内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相吻合,能够体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3.逻辑分析、演绎推理等思维过程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主要手段

我们把学科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简单的概念作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相应地,我们把与之相对应的最具体的概念、原理称之为逻辑终点。从逻辑起点向逻辑终点,即从最抽象的范畴向最具体的概念推进,必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推演出一系列中介概念,使理论体系的构建沿着最抽象的概念这个逻辑起点经一系列中介概念到达逻辑终点,同时找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原理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构建起学科的理论体系。

在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归纳、分析、综合对经验事实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学科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后又通过分析、综合特别是演绎推理揭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原理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构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单纯依靠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思维过程去构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都是不现实的。

以上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精神。按照这种方法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典范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确定“商品”这一概念为逻辑起点,根据从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方法,从“商品”逐步推演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最后到达逻辑终点“阶级”,从而构建起科学的《资本论》体系,亦即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那么,按照这种方法论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按照科学的方法论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就是要将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按照从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的思路展开。首先,要找出该门学科的最基本、最抽象的科学概念作为理论体系展开的逻辑起点。由于确定逻辑起点的实质是揭示该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因此一般将这一部分内容称之为存在论。其次,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最基本、最抽象的概念推演出能够抵达逻辑终点的中介概念,形成与之相联系的相应的判断,即该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由于这一部分主要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一般将这一部分称之为本质论。最后,从基本原理和规律向逻辑终点推进,推演出基本原理和规律在具体中的体现,得出各种具体的逻辑结论。在应用性学科中,逻辑终点就是基本原理和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这一部分一般称之为实践论。

1.研究生教育存在论

存在论部分的中心任务就是确定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我们认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那么,这一概念是否符合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所必须具备的规定性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是一个科学概念,它所反映的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是广为人们接受的概念。其次,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抽象的概念,其他概念(如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课程等)均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加以说明,它们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这一概念在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再次,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包含了研究生教育的一切矛盾的“胚胎”和“萌芽”。由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产生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本科生教育之后的教育(postgraduate education、graduate education),这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教育我们又可以推演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研究生教育的途径等一系列下位概念。最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研究生教育在19世纪初出现是因为社会需要比本科毕业生(graduate)更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每一次发展也都是以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的变化为前提和动力的。

存在论部分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 由于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与学科研究对象领域内人类实践活动的起点相一致,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演进应与学科研究对象领域内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相吻合,因此,在存在论中我们首先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来探讨研究生教育是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19世纪初研究生教育发端于德国,就是因为德国需要培养科研人员。19世纪末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以及战后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都是研究生教育对社会发展和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的不断扩大所作出的反应。

(2)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生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是否一致、研究生教育如何满足社会不同方面的不同要求等。

(3)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现在研究生教育有多种模式, 如学徒式(研究式)、专业式(课程式)、协作式等。不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不同需要以及人们对这种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的不同理解。

2.研究生教育本质论

研究生教育学科的本质论,主要是探讨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进行研究和创造的活动。这是因为研究生教育产生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离开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就无所谓研究生教育。

(2)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职能决定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性、创造性、探索性的特点。在职能方面,我们把教学、科研、服务称为高等教育的职能,那么研究生教育的职能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探讨的。教育的基本关系由人、社会和教育三者构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关于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学已有充分的研究。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教育基本规律的制约,但同时也应有其自身的规律。那么,研究生教育有哪些基本规律?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与教育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行研究。

3.研究生教育实践论

揭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由于研究生教育学科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实践论在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论部分主要讨论的问题有:

(1)研究生教育目标。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规定着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的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这里主要探讨教育目的与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关系、制定研究生教育目标的依据、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具体培养规格、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2)研究生教育制度。 研究生教育制度是指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和指导具体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规范和保证,主要探讨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学制、招生制度等问题。

(3)研究生教育结构。 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就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区域结构等。该部分主要探讨影响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因素、怎样确定研究生教育各个层次的比例、如何划分研究生教育的专业门类、如何处理研究生教育的实施主体相对集中与合理布局的关系、在加快西部大开发中研究生教育如何向西部倾斜等问题。

(4)研究生教育组织。 研究生教育的组织是指实施研究生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探讨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机构,研究生导师的资格、遴选,研究生的特点等问题。

(5)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学位授权制度。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部分主要探讨学位制度的沿革和发展、学位的层次和类型、学位授权制度等。

(6)研究生教育途径与方法。 研究生教育途径与方法是指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具体措施,主要探讨课程学习与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以及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选择等问题。

(7)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价。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对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现象及其属性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主要探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价的意义、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价制度;等等。

(8)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研究生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有效地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活动。该部分主要探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学位管理制度、研究生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与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自律与中介制度及其机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环节、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

另外,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除了有关研究对象的逻辑结构之外,还包括有关学科自身建设问题的研究,一般称之为导论或绪论。导论部分主要探讨研究生教育学科的性质、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这样,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

导论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本质

第五章 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

第六章 研究生教育目标

第七章 研究生教育制度

第八章 研究生教育结构

第九章 研究生教育组织

第十章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

第十一章 研究生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十二章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价

第十三章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

四、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建设问题

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必须靠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而开展研究生教育科研要靠一支富于实践经验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科研队伍。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至今,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6]然而, 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水平和研究规模上显然不足,从而限制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方面已成长起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支科研队伍仍处于较为分散的无组织的状态,研究人员各自为战,凭自己的兴趣和工作性质来研究研究生教育,所以,科研队伍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仍处在缺乏组织的自发状态。因此,在社会和研究生教育的现实迫切要求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的情况下,建设一支有组织的、自觉的、能够“集团作战”的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是极为必要的。

1.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的组成与建设

研究队伍的成型与发展状况大体上可以通过对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的作者群进行分析得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自2000年7 月起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编者注),是研究生教育方面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性核心刊物。1994年和1997年,有两位作者分别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作者队伍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该刊核心作者大多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和导师群体。[7]

研究生导师中既有勇于创新、富于开拓精神的年轻人,也有在指导和培养研究生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学者。他们工作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线,直接体验和实施着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德育、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拥有直接的发言权。他们所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实践,其研究成果对实践也更具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他们都有较为深厚的理论水平,若将他们的经验提炼为理论,将是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大贡献。但他们都有各自的专业主攻方向,撰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论文只是他们的副业。有些导师还没有认识到研究生教育研究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因而从没考虑过撰写这方面的论文。有些院校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等涉及个人利益的关键时刻,不考虑导师们发表的专业以外的论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打消了他们撰写研究生教育方面论文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奖励机制,鼓励导师们积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另外,还应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期在研究的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

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在学位授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所研究的问题针对性极强,所写的论文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然而,他们多来自各种不同的专业,相对缺乏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因而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特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会同各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向管理人员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班、研讨班和培训班,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学、管理学、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另外,许多管理人员因满足于干好本职工作,无心探索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科学研究的学术气氛不浓。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科研计入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作为其晋职加薪的重要条件,鼓励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科研。

从1994和1997年的分析得知,我国缺乏一支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专职队伍。许多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研究室(所)并没有将研究生教育研究作为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应是高等教育研究所(室)的重要任务。

我国多年来没有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专职队伍。这表现在高等教育学位授权点中缺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的设置。所以,至今为止,我国仍没有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应该在有权授予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博士点设置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尽快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已经在硕士点中设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并已招收了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武汉大学成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方向的设立和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势必会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专职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专职人员,作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者,应把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作为专门研究方向,有系统地研究研究生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他们是建构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骨干力量。

在研究队伍的建设中,专业期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都拥有一支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而这支核心作者群正是专业研究领域中的中坚力量。在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发行的专业期刊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研究生教育》(原名《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其它还有《上海研究生教育》、《浙江研究生教育》、《湖南研究生教育》、《四川研究生教育通讯》等。它们除了作为发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的阵地外,还应肩负着培养一支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的任务,从而变消极等待为积极培养,主动地、有意识地为发展壮大研究生教育研究队伍服务。

2.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的素养

科研人员的素养与科研成果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科研人员的自我提高是极为重要的。首先,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应有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只有在不断地探求中才能揭示出来。只有那些勇于“攀登”的人,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希望“登上光辉的顶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还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要排除各种障碍、束缚和压力,张开创造思维的自由翅膀,铸造一颗只服从真理的自由心灵。其次,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应不断扩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水平。由于研究生教育研究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教育或管理专业,因此,他们首先需要具备并提高自己的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了解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的概况、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有关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站在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世界前沿来反思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相关研究。对一些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如研究生教育规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立法等,则需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专职队伍、导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科研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训练与熏陶。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掌握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是对研究生教育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第四,一些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有时甚至是跨学科或跨国的研究人员的合作,因此,科研合作与协调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素养。最后,随着国际交流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遍应用,研究生教育科研人员还应熟练掌握一门到几门外语以及应用网络的技术。搜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3.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由于分散在各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他们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集团作战”的整体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对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的组织与管理是发挥整体效益、体现集体力量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是一个“虚拟”的集体,因而不能通过一个行政的实体来对之进行组织与管理。在研究队伍这样松散的集体中,这种组织与管理一般可通过“学会”这样的民间团体来进行。担当组织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科研队伍重任的民间团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已经于1994年成立。一些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地成立了各自的学会。这种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学会组织正好可以肩负起组织与管理科研队伍的使命,在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项目、研究方案等问题上进行协调与统筹。另外,学会还可以通过召开“年会”的方式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学术成果的交流,并通过“学会秘书处”对各“会员”单位的科研进行一定的组织与协调。

国家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审批、检查、评估等来对研究生教育研究队伍进行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可通过课题的申报来有意识地培养某个领域的研究力量,或让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承担某个课题的研究任务,或通过课题来进一步深入和突出某些研究人员的科研重点。国家还可通过课题的审批或其它行政手段来有意识地扶持研究生教育研究落后地区或将科研力量吸引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来。

无论是研究生教育学会,还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都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等经济手段来对研究生教育研究队伍进行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各种具体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标签:;  ;  ;  ;  ;  ;  ;  ;  

关于构建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思考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