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52例临床分析与护理论文_黄永梅,丁建茹,雨露,白宇航,许楠,杨春山

黄永梅 丁建茹 雨 露 白宇航 许 楠 杨春山

唐山市协和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原因,探讨及减少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住院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水平与颌面间隙感染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受各种感染侵袭,通过有针对性加强口腔护理、伤口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糖尿病相关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口腔颌面间隙;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93-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表现急性炎症过程。若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大多数可在1周内治愈[1]。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持续高血糖水平,口腔卫生差,机体免疫力低,这些都增加了颌面间隙感染机会。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可引起感染的扩散,感染向周围蔓延,导致休克、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口腔医院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期间,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提出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52例 (男28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8.7岁。糖尿病病史2~42年。52例患者中空腹血糖(10.6士4.7)mmol/ L,餐后2h血糖(16.3土6.2)mmol/L,18例并发高血压,16例并发脑血管病变,22例并发冠心病,9例并发糖尿病肾病。所有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2]。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符合诊断标准。包括颌下间隙11例,颊间隙7例,嚼肌间隙7例,颏下间隙4例,舌间隙2例,多间隙感染21例。

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与年龄病程关系 见表1

2.1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和病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60岁,病程≥5年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明显增加。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肾病等并发症的人群发生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P<0.05)

2.2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与血糖的关系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平均空腹血糖值为(10.6士4.6)mmol/L,餐后2h血糖(16.0土5.2)mmol/L。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炎症控制和创伤愈合的主要因素。

2.3 治疗方法

①感染灶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口腔颌面外科治疗规范进行切开引流、抗感染、支持治疗。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患者症状缓解,体温于术后第1天降至正常,疼痛明显减轻。4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周后拔出气管插管,无呼吸困难,患者病程约2~4周。所有患者对糖尿病认识显著增加,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h血糖 ≤11.1mmol/ L) 。所有患者均治愈( 血糖控制良好,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消失) 出院,无死亡病例。②高血糖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缺陷,表现在糖尿病患者易受各种感染侵袭,如化脓性细菌感染、坏死性感染和真菌感染。高血糖可以导致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随着血糖值升高发生颌面间隙感染的危险增加[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发病及转归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感染更严重,多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有更高的死亡率。许多学者对糖尿病患者感染和非糖尿病患者感染都进行了比较,结果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控制血糖极为重要[4]。血糖水平可以预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死率。利用入科血糖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可以迅速有效地评估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入科血糖≥10mmol/L作为判断颌面间隙感染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更要关注入科血糖≥16mmol/L的患者[5]。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与患者血糖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①血糖监测 每日测定患者早中晚餐前餐后血糖及睡前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及时与医生沟通,②做好口腔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唾液分泌减少,局部自洁作用降低,故易发生口腔感染,感染后疾病易向颌面间隙扩散、难控制; 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有张口受限,影响进食或进食减少,可进一步加重口腔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口腔感染是阻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措施。为此,护理人员应督促并协助患者每日4次( 三餐后及临睡前) 用口泰溶液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舒适; 病情重者,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每日3次(上午、下午、临睡前)做口腔护理,注意动作要轻柔;口内有伤口者,协助医生做好口腔清洗。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为发热患者温水擦浴、更换衣服及被服,疼痛患者遵医嘱口服或肌注止痛药,或读报、听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舒适度。③伤口观察:协助医生及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我科采用苯扎氯铵溶液冲洗伤口[6]。观察伤口引流情况,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引流量。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流。④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颅内并发症及呼吸道梗阻。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情况,特别加强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观察; 对发热、寒颤患者应及时询问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感染的征象,颌面部间隙感染向口底发展或扩散至咽旁间隙时,易导致喉头水肿; 加之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吞咽不畅甚至困难,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三凹征。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予抬高床头、氧气吸入,加强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护理,以防患者发展到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同时床边备齐气管切开用物,以免出现极端情况时缺乏必要的抢救措施。⑤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学会测定尿糖,有条件者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饮食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做到自我监测,自我调节。通过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采取饮食控制,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加强运动疗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孟海峰,李鹏冲.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3):252-253.

[2]钱荣立.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孙竹萍,张世平,阎秀欣.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吉林医学,2006,27(7):772.

[4] Peralta G,Sanchez MB,Roiz MP,etal.Diabetes does not affect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emia[J].BMCInfect Dis,2009,13(9):94.

[5]张克春,杨明蓉,鲜芝香.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入科时血糖水平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7):58-60.

[6]李庆隆,高峻鹰,王建国.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比较[J].口腔颌面外科,2013,23(8):58-60.

作者简介:

黄永梅(1970-)女,毕业于承德医学院本科,副主任护师/副主任,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

论文作者:黄永梅,丁建茹,雨露,白宇航,许楠,杨春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52例临床分析与护理论文_黄永梅,丁建茹,雨露,白宇航,许楠,杨春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