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两组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分析_党员责任区论文

对高校两组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分析_党员责任区论文

对高校两个群体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员先进性论文,群体论文,状况论文,两个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7)04-0017-02

抓好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对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党员总体上由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组成,但这两个群体在年龄结构、成长背景、社会职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对这两个群体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群体党员先进性表现的特点,探求党员先进性建设的规律,并对高校党员的先进性建设进行分类指导。

一、两个群体党员的先进性表现

1.党员的入党动机

据调查显示,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主流都是积极的,但差异明显。教工党员更多地把入党当作追求个人信仰的现实行动,追求理想信念的归宿感和实现理想信念的责任感是其主要动机。61.9%的教工党员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愿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与教工党员相比,只有31.3%的学生党员选择了这一项,却有59.8%的学生党员选择了“既可以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工作,又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相对于教工党员,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更趋多元和复杂,考虑个人发展的成分明显增多。

2.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意识及奉献精神

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关系反映了党员奉献精神的强弱,影响着党员实践这一宗旨的主观意识和现实可能性。相对于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对个人的利益更为看重,奉献精神明显减弱。有64.1%的教工党员选择了“为了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高出学生党员16个百分点。学生党员中甚至有1.4%的人认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扭曲,走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对立面,让人忧虑。

3.党员的组织纪律性

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既是其先进性的体现,又是其先进性的保障。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弱于教工党员,存在一定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对于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85.4%的教工党员积极参加,69.4%的学生党员积极参加,有22%的学生党员“感兴趣就参加”,7.8%的学生党员“强调必须参加才参加”,个别党员甚至不参加。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工党员在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表现得更好。

4.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认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了党员发挥作用主观愿望的强弱和实际动力的大小。在这方面,教工党员的认识比学生党员更深刻。有72%的教工党员认为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学生党员高出近10个百分点。而有34.5%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只需要“在关键时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有极少数学生党员认为“在思想和行为上不落后就可以了”。与此相对应,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发挥得更好。认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或“较好”的教工党员占70.1%,学生党员仅占53.7%。

二、两个群体党员先进性表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1.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意识薄弱

从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情况看,只有31.9%的学生党支部能够“定期学习”,教工党支部则达到48.6%。反映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上,学生党员除了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上比例接近于教工党员外,对其他文献的学习均极大或较大地落后于教工党员。理论学习不够,使学生党员原本薄弱的理论基础难以增强,思想认识难以升华,先进性水平难以提高。

2.学生党支部基本制度落实不够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有56.8%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上级党组织有统一安排时才开展”、“基本上没开展”或根本“不清楚”。有9.2%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支部没有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另有32%的学生党员则表示“不清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学生党员对本支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满意”或“较满意”比例少于教工党员18.9个百分点。

3.学生党员对如何保持先进性的看法不够成熟

在看待如何才能保持先进性的问题上,教工党员更加理性和成熟。有48.6%的教工党员认为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主要靠“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督促”以及“制度的制约和引导”,选择这两项的学生党员比例仅为23.8%。另有69.7%的学生党员认为主要靠“个人的自我修养”。毋庸置疑,党员个人的自我修养对保持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认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主要靠个人自我修养的观点却值得商榷。第一,这种看法在思想和实践上容易导致党员个体轻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作用,甚至产生不耐烦的心理;第二,这种看法在实践上容易流产,特别是对自制力不强的党员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党组织正确的指导,没有制度的制约,“个人的自我修养”在客观上往往会迷失目标或自我松懈,最终变为个人的随心所欲,甚至连原有的先进性也会逐步散失。

三、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对策

大学生党员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数量多、年龄轻、潜力大,能否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建设能否健康发展。通过对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分析,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要突出以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生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的考察,保障党员发展的质量。与以往追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相比,当前青年学生入党的动机更趋多元和复杂,而且会继续发展。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要妥善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在严把发展程序关的同时,特别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现实表现是否全面的考察。要坚持综合全面、深入持续的原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群众公认等进行跟踪考察,综合素质不高的不宜发展,表现时好时差的不宜发展。当然,对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也不必过分担心,通过党内生活的教育,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可以逐步纯正的。

2.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扫除其思想困惑。与教工党员相比,学生党员的理论积淀相当薄弱,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多,但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在对他们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联系实际,着重解决普遍的困扰他们思想的具体问题,以取得实效,如如何正确理解个性发展与组织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关系等。要把这些问题讲透,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信服,有效防止个别学生党员存在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其次,要着重加强学生党员的实践锻炼。开展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效果。由于成长中客观经历的限制,学生党员的实践经验相当缺乏。通过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学生党员服务岗以及广泛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受到考验、锻炼和成长,而且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了平台。

3.进一步严格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保障基层组织制度的严肃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如上所述,为数不少的学生党支部尚未严格执行党支部的基本制度,严重削弱了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党组织对违纪党员的处理还失之于软,一些不合格的党员滞留党内,损害了党员队伍的形象。我校制定并试行了《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条例》和《学生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同时成立学生党员纪律督察小组,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学生党员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初步建立了学生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了实处。

4.进一步抓好教工党建,促进学生党建。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两大部分,两者既存在着较大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教工党员长期稳定地在学校工作,学生党员却是流动的。另一方面,教职工是育人者,他们中党员的党性修养、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教工党建应作为龙头和根本来抓,应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抓好了教工党建,就可以长期稳定地促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教工党建促进学生党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教工党员的先进性。教工党员的先进性整体上虽然比学生党员强,但依旧存在着某些不足,如个别教工党员的党性修养等还不符合党员的标准。其次要建立教工党建带动学生党建的平台。教工党员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开展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二是在具体的学生党建活动中发挥作用。我校广泛开展的教工党支部和学生班级“一助一”活动,在教工党建促进学生党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标签:;  ;  ;  ;  

对高校两组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分析_党员责任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