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分析论文_孙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邮编:130033)

第一作者张鸿雁通讯作者李亚军第三作者郝春艳,姜珊,程艳红[]3

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关键词:PICC;固定方法;断裂;气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ToreducetheincidenceofPICCcatheterfractureandairbubblesfromextensiontubebyimprovingthebudenhancedfixationmethodofPICCcatheter.Methods120casesinbudwithenhancedPICCcatheter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60casesineachgroup.Controlgroup:leavesomeroutineoutsideofPICCcatheterwith"S"shapeand"U"shaped,andappliesthesilebuckledevicefixed;Observationgroup:leavesomeroutineoutsideofPICCcatheterabout1.5--2.0cmfollowbloodvesseltowalktogoanti-tothelength,present60°withlongaxisofarmandformsanarc,maketwowings,thelinkpipe,decompressionsettubeandthehead2cmasastraightline,padthick(about32layers)gauzeundertheextendsiontube(withthecontactoftheskin),thegauzeisfixedontheextensiontube.Results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ofPICCcatheterfractureandextensiontubeairbubblesproducedbetween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fixationmethodofobservationgroupcaneffectivelypreventcatheterfractureandextensiontubeairbubblesofbudenhancedPICC.

Keywords:PICC;Fixationmethod;Fracture;Airbubbles

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因其尖端呈三项瓣膜,只用盐水冲封管,对于血液病和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了肝素钠封管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另外每周冲封管一次,既方便,又减少了感染机会;对于胸腹腔压力高的病人,减少了导管阻塞的机会。肝素钠药物说明书指出:对肝素过敏禁用,肝功能不良者不宜长期使用,还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针对这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1]。然而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材质为硅胶,特别柔软,延长管为塑料,如果导管使用和维护不当会出现导管断裂现象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处理不及时,导管断入右心房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2]或迅速导致患者空气栓塞而死亡[3]。2012年以来,我科对120例使用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跟踪维护,采用了新型的固定方式,对预防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120例,其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22-78(55.52±13.4)岁;白血病13例,乳腺癌37例,胃癌19例,肠癌21例,淋巴瘤17例,骨髓瘤13例。选用具有PICC穿刺置管资质的专业人员,根据外周血管条件进行肘上或肘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日常维护,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就医环境、医疗设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导管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增强型PICC导管,型号为4Fr;导管固定的敷料均选用施乐辉医用产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IV3000,规格型号4007,大小6cm×7cm。

1.3方法

1.3.1固定方法①对照组:在PICC导管维护中,先用酒精消毒去皮脂,再用碘伏顺逆时针交替消毒,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将导管外留部分放置呈“S”形和“U”形,以穿刺点为中心,单手将无菌透明贴膜轻轻覆盖在摆好位置的导管上,用手抚平,沿着导管走行,用拇指和食指捏一遍,再用手掌在贴膜上放置1-2分钟,除去支撑塑料纸。用思乐扣、“S”形、“U”形固定方式,以降低导管压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4]。②观察组:在PICC导管维护中,消毒方法同对照组,固定时,将导管外留部分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形相反方向留1.5-2.0cm,再将体外导管其余部分与手臂纵轴呈60度角弧行弯曲,用无菌剪刀剪6条宽1cm的无菌透明贴膜,在距离穿刺点0.5cm的反向走行及弧形弯曲的外留导管上,用一条新剪的1cm宽的贴膜横向、以四面粘胶的方式、双点固定,并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处及前端2cm处成一条直线摆放,在其下面垫纱布,用无菌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单手将无菌透明贴膜沿着导管摆好的位置轻轻覆盖上固定,用手抚平,揭下外面支撑的硬塑料纸。连接器与延长管连结处用一条剪好的1cm宽的无菌透明贴采用蝶形交叉固定,上面再用一条1cm宽的无菌透明贴以四面粘胶的方式将延长管隆起,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用一条宽1cm无菌透明贴膜将纱布固定在延长管的连头,将延长管摆放成“U”型,并将厄路锁处用一条1cm宽的无菌透明贴以四面粘胶方式固定在皮肤上。固定后,屈肘,检查导管外留部分,尤其连接器与减压套筒处有无扭曲,固定是否适宜。固定方法如图:

1.3.2评价方法:①PICC导管断裂分为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判断体外断裂:冲封管过程中检查贴膜、导管及减压套下垫的纱布或衣服有无潮湿,或PICC导管不存在了,且X线检查证实断入体内;体内断裂:导管滴速超过原始滴速很多,并经血管造影证实断裂。②产生气泡,每次冲、封管前观察延长管中是否有气泡;并回抽观察是否有气泡。

1.3.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行t检验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对两组断裂和气泡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型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断裂和延长管内气泡的产生,详见表1、表2.

3讨论

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的主要原因为固定不妥,肢体过度活动,外力牵拉以及非PICC专业人员维护,王颖[5]在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护理干预的文章中报道的10例导管断裂中,有7例是因方法固定不正确导致。导管的“S”形固定,当手臂屈伸肘活动或衣袖牵拉时,导管“S”处易弯曲、扭曲、打折,易断裂;尤其病人出汗时,贴膜松脱“S”在贴膜内部移位、变型,导管易进出血管,变成一条直线,随着肢体活动,导管像杠杆一样,使导管与减压套、铁芯互相摩擦,易发生导管断裂,此外,冲、封管时,导管“S”受力不均,尤其导管弯道处受力过多,长时间受力导致此处导管易变薄,患者一旦肢体稍微有较大的活动就可能将导管拉至断裂,另外PICC导管容易从此处漏液、断管,甚至断入体内;U”形固定,随着手臂的曲伸,肌肉收缩,引起较大幅度的牵拉运动,导致导管连接器处扭曲,减压套筒、导管与铁芯之间互相机械摩擦,天长日久,此处容易磨破成为漏点,造成断管。

新型的固定方法,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形留1.5-2.0cm的长度,防止导管固定过于平直,而一条宽1cm的透明贴膜以四面粘胶的方式、双点固定,可以减少穿刺点处的摩擦[6],使导管和皮肤之间有空隙,即有充分活动余地,小贴膜与大贴膜受到的张力不同,贴膜松脱不同步,避免了上肢外展内收时,导管走行位置发生一定移位[7]。这种固定方式,可以避免人在大幅度运动时肌肉长度和张力的变化,而且这种固定方式是缓弯,外留导管与手臂纵轴呈60度角弧行弯曲,运用了力学原理,导管体外部分与手臂纵轴有一定角度既能做到分力[8],又能有效地缓冲外来的冲击力,能随弯就弯,除去了弯道处的受力点,随着手臂的屈伸,肌肉的舒张和收缩,作用到导管的力变小,牵拉力最小,变形也最小,整个导管及连接器无迂曲、打折,防止了断管的发生。避免了因手臂弯曲、穿脱衣袖等外力牵拉或推搓等波及导管[9]。

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产生的气泡并非是输液时产生的,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贾晓燕等[10]报道PICC导管连接管处产生气泡,导管的延长管是塑料材质,与皮肤充分接触,由于传导作用,人体的温度传导到延长管上,塑料受热产生间断的附壁气泡,这些小气泡由底层逐渐向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不断增大,汇聚在一起,变成了大段气泡,成为肉眼所见的空气柱。“S”和“U”形固定:导管外留部分用透明贴膜固定,透气度差,加之皮肤缺氧,贴膜内温度增加,所以延长管不能完全覆盖在透明贴膜下,防止塑料遇热产生蒸汽热,由于贴膜覆盖,影响散热,延长管因热气不能蒸发而再次出现气泡。

采用垫厚纱布控制温度的传播方式,切断传播途径,这样可以将导管处于恒温状态,人为地控制条件变化,避免气泡产生。延长管与连接器的固定方式,使易产气的塑料延长管与皮肤不能充分接触,切断温度的传播方式-传导。

参考文献

[1]蔡艳华.1例PICC导管断裂至心脏的处理及防范[J].吉林医学,2012,33﹙15﹚:330.

[2]梅思娟.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35-437.

[3]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等.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

[4]王建荣,蔡虹,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8.

[5]王颖.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26(17):57-59.

[6]郭梅,龚海芬,王丹等.两种固定PICC导管方法的对比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10):2783-2784.

[7]ForauerAR,AlonzoM.Changein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tippositionwithabductionandadductionoftheupperextremity[J].JVaseIntervRadiol,2000,11(10):1315-1318.

[8]张海霞,付艳枝.三向瓣膜式PICC固定方法改良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51-552.

[9]李文红.PICC导管的外固定的方式与皮肤感染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69.

[10]贾晓燕,刘伟,康峰等.PICC输液微量气泡产生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6.

论文作者:孙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PICC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效果分析论文_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