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反腐败力量--“天在上”_苍天在上论文

现实中的反腐败力量--“天在上”_苍天在上论文

来自现实的反腐力作——《苍天在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力作论文,在上论文,苍天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陆天明的小说《苍天在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力作。这部作品使我联想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一段名言:“不管出版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如果里面没有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如果里面不写出我们今天需要的人物来,它在今天就不会有任何影响。”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关注现实,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素材,而是为了投入现实,在现实中思索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发现并创造出时代和群众所需要的人物形象。《苍天在上》对当今国人痛心疾首的腐败现象、对反腐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作了深刻的揭示,作者追索腐朽势力如此猖獗的社会和思想根源,从总体上把握现实,并且通过惊心动魄的反腐斗争,创造了当代的英雄人物形象。

只要不回避事实,就不能不承认近年来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确实相当严重。《苍天在上》所揭露的腐败现象就是怵目惊心的。田副省长家族把国家重点投资的企业万方公司当成了私人的“小金库”,小说中一些人为田副省长的“大公子”带回一个非法同居的俄罗斯女子竟送上那些动辄十几万、数十万的“礼”,而他们也因此而上了当“省交银集团驻香港总代理”、“什么开发公司的“总裁副总裁”。“大公子”田卫明居然可以从万方公司挪用1400万元钱到俄罗斯去做生意,而田副省长本人又可以从万方公司攫取近200万元拿去买股票赚钱。 这种巧取豪夺使得国家投入巨资的万方公司长期不能正常动转,成了市里乃至省里的“老大难”企业。当他们拿着“批条”、带着“口谕”拿了钱以后,为了掩盖罪行,这位副省长又用手法从主管副市长手里拿走批条,逼得副市长自杀;同时“田大公子”带着一帮打手公然去查抄、绑架掌握着材料的反贪污局长,真是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小说不是新闻报道,它当然不会停止在数字和现象的反映上。《苍天在上》所着力追索的是造成如此腐败的社会根源。为什么章台市的腐败如此猖獗却无法查处?在作者看来,田家的所作所为是有其牢固的社会基础的保护网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社会中依然存在势力强大的腐朽的宗法制宗族观念。宗法制度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在小说中这种双重功能得到了充分显示。田副省长一方面公然以上级领导的政治权势“指令”、“口谕”,另一方面其老家章台市林中县田姓的宗族乃至围绕着其宗族所形成的帮派体系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无形中把握着上上下下的权力。所以尽管他本人已到省里工作多年,但他的势力始终笼罩在章台人头上,至今要调动这些人,还得得到他的点头才行。他过去在章台住的房子,使用的办公室,都一直替他保留着,而他所建立的庞大关系网也仍然在左右着章台市的走向,保护着章台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抓住了这个总根,小说展示的许多现象都不难理解了:市委林书记为什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举一动都万分小心,生怕触动了那张关系网的游丝,田家二公子田卫东来章台,他竟然布置要用“副省级”的规格来接待;堂堂国家投资重点企业万方公司的总经理葛会元自从坐上“总经理”的位置上,一天也不能行使总经理的职权,就连撤换一个严重渎职的职员都得看别人的眼色,因为这个田姓职员来自田副省长的老家上八里村,他购进的劣质水泥又正是上八里村水泥厂的产品;万方公司的职员几乎一半都是来自田副省长的家乡田姓人;新来的代理市长黄江北想为梨树沟小学校修一修危房的主张和行动竟然会遭到那么大的刁难;而“田大公子”面临着审查和法律的追究,居然有恃无恐,毫不紧张,还洋洋得意地胡诌什么“阳光明媚着哩,小风儿飕飕着哩,形势大好着哩,不是小好,而是越来越好着哩!”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田姓派系的首脑省委常委田副省长的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狡诈的手腕,他通常不出面,而是遥控指挥(在小说里他也始终未露面)。对章台发生的事情,他往往是站在原则的立场“批评”“章台的同志”。对万方公职员中有半数田姓人,他一再表示“很恼火”,对他的一幢小楼,他也不止一次派人传过话来“让章台的同志把这幢小楼分给更需要的同志住”,但“章台的同志”却一直替他留着,其实他在郊区还另外有一幢“带花园的小楼”。为了收买黄江北,对黄在章台所遭到的刁难,他甚至还假惺惺地表示“愤慨”和“同情”,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对要做的事亲自下“口喻”。他几乎没有什么证据落在章台的干部手里。所以林书记和黄市长落入了一个二律背反的怪圈:一方面“他是副省长,没有确凿证据,谁敢组织人查?”另一方面,“你不组织人查,怎么能得到确凿的证据?”

对腐败现象的宗法制家族观的追索,是《苍天在上》的新贡献。新时期的“改革文学”的创作潮流中,出现过《祸起萧墙》、《新星》和《大上海沉没》等小说,这些作品都描写过封建专制帮派对改革的阻碍。《祸起萧墙》通过一位立志改革的地区电力管理局长推行改革惨遭失败的悲剧,让我们看到那个以封建家长的方式来“领导”工作的地委郭书记,是怎样肆无忌弹地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这是一种可怕的专制统治!他不容许任何冒犯!他用他的锄头经营着他的宝地,一切有碍于他的既得利益的,不管是外面扔进来的石头还是自己地里生长出来的杂草,都在被铲除之列!”《新星》里这种思想观念的主要体现者——古陵县委副书记顾荣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在古陵的绝对权势,他所习惯和“受用”的也是下级对他个人的顺从和忠诚,谁冒犯了他的“威严”,不管有理没理,他都会用封建专制的那一套来打击谁,反对得越正确,他的打击就越沉重。《大上海沉没》也不把改革的阻力归咎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导干部的阻挠,而是揭示这种政治力量和封建宗法制的农业文化的心理基础。问题不仅仅是观念之争、方案之争,还在于改革力量与某种宗派利益体系的较量。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封闭体系成为改革的主要负面,当其成员利益遭到触犯,它马上会作为一种极大的逆阻作出反应。《苍天在上》的新贡献,在于揭示出宗派利益派别观念的核心是宗法制的家族观念,并揭示了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的强大力量。上面提到的作品中所控诉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帮派利益体系,其思想基础和核心也正在这里,那些封建帮派体系其实也就是放大了的宗法制的家族,不过上述作品没有《苍天在上》剖析得如此明白和彻底。难怪万方总经理葛会元在哀叹自己因为“不姓田”就无法处理严重渎职、造成了公司三百七、八十万元损失的田姓职员时,要发出如此沉痛的诘问:“我们到底是在十六、七世纪还是在二十世纪?我们到底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还是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们是在办一个最现代化的高技术企业,还是在折腾一个封建行会?就是解放前的青红帮,也没有这样护着同宗同姓同乡短的啊。”

《苍天在上》有主人公——章台市代理市长黄江北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体现了作者所立足的历史高度和历史一道德观。历史的发展是诸多社会成员和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能够清醒地感受到历史潮流的涌动,并且投身这个潮流,以自身的勇气和智慧来创造历史的人,只能是少数高屋建瓴,有远见卓识者。

黄江北这个人物是富于血肉的,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和审美理想,对其内心世界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掘。这个人物所体现的创造历史的自觉、对邪恶的无情和无私的献身精神,这使得他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反腐斗争中立场和意向极为坚执。

作者为创造这个人物,着重开掘和展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揭示其高于常人的政治素质。黄江北不靠派系,不找靠山,而依靠章台的干部和群众,这是他不谋私利的必然选择。对于上上下下的腐败现象,他深恶痛绝,“他绝对轻饶不了这帮吃老百姓刮老百姓、爬在老百姓头上拉屎拉尿、还要代表党代表国家来教训老百姓的家伙”,“决轻饶不了那些往老百姓眼里揉沙子的家伙”!这并不是空洞的宣言,而是他实实在在的政治立场和素质。所以当他认清田副省长的面目以后,既不受其收买,也不惧其威胁,而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正如他的老师葛元会所谓叹的:“江北这个人有他让人讨厌的地方,但是他不贪”,“纵观古今中外几千年历史,当官的不贪,这实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能寄托的最后一点希望”,这实际上也是为群众说出了他们心底所期待的政治家的最低限度的标准。黄江北来到章台短短的时间内,就有能耐吸引住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渐渐地变得跟自己同心同德同呼吸,其基本原因正在于他在政治立场上的无私和坚执。

作者也表现了黄江山的政治经验和策略手段。尽管他身上的真意和火力使他说要干什么就不顾一切,但他毕竟不是个一味蛮干的人。他知道作为新上任的代理市长,最聪明的做法,是绝对地按组织原则办事,绝不上车伊始哇哩哇啦,一屁股就陷在某一派或某一个圈子当中,而失去对全局的制约权。所以在赴章台上任的汽车上,他有意识地疏远特地找他汇报极其重要情况的已经被市委“免了职”并且遭到迫害的前反贪局长郑彦章,忍痛看着这位老同志一瘸一拐地走回去。在章台干部面前,他也绝不轻易地提起那数十万被挪用了的教育经费,免得打草惊蛇。当他查明田卫明挪用了万方公司1400多万元巨款以后,却不立即拘捕田卫明,为的是让田有时间吐出那1000多万元,否则田会诈死躺下,万方的那笔巨款就会完了。他也深深地知道自己刚来章台不久,谈不上有什么实力,在斗争面前决不可掉以轻心,稍有马虎必招失败,所以一定要在确认他为市长的人代会到来之前,扎扎实实做一、两件上上下下都拍手称道的大事。他选择万方公司作为突破口,尽心竭力地扶植这个企业,为的是让从省里到市里上上下下的目光都看到黄江北为这个国家投下了无数血本的重点企业做出了实绩,为自己的被确认做准备。这些都体现出他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谨慎老到的斗争智慧。黄江北身上的那种高屋建瓴的崇高的抱负,也是不同凡响的。他不象以往出现的改革家那样常常是只见眼前的实干家。他的政治生涯与一种崇高的抱负是统一的,其中有着自己的生命力诱惑与整个生命的张扬。他清楚地看到今后世界必定还会存在种种狂热、偏激、腐败和痛苦,他觉得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世界摆脱几千年来蒙昧的史前状态作贡献,这是在为历史、为下一个世纪做着催生的努力,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这正是对历史的预见性和创造历史的自觉性,是他超出一般人群的可贵之处,而如今在一般人心目中谈论创造历史的责任被认为是可笑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作者看来英雄人物不会是不食人间烟火食的怪物,因为他来自群众。所以英雄人物一方面有超越平常人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有与普通人相通的地方。黄江北坦率地承认同许多中国人一样,自己灵魂深处隐藏着一个做官的情结。章台市市长这个职务对他拥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我确实想当一个市长”,“我这个章台弟子的确非常想衣锦还乡”。虽然这并不是他的灵魂的一切,但正由于作者不回避他与许许多多中国人灵魂深处一样隐藏着的东西,就使这个人物来得真实可信。况且对于一个人来说,“做官情结”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在我们以往的许多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中,似乎还没有象他这样坦率承认自己也有“做官情结”的。

黄江北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总体力量的估计,换句话说,即使他不在万方公司汽车的煞车管上摔跤,他还是可能在别的方面失误的。这与其说是他的经验不足,还不如说他的力量暂时尚难以同社会上的各种腐败力量的合力相匹敌。在黄江北同章台的腐败势力宣战的前夕,他一再问及能否生产出第一批汽车,使秘书小高感觉到他是“这么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说明黄江北对双方力量的对比也是有着清醒估计的。其实,正是由于双方力量的不等,才迫使他在万方公司铤而走险。联系到现实生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党中央多年来一直号召反腐倡廉,但至今仍需要花大力气来惩治腐败。但黄江北毕竟是一位英雄人物,读者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性的把握,即使从他在万方公司采用不合格的煞车管事件上勇于承担责任、甘于受罚的行为上,我们也能够受到他与传统文化的负面的决绝心态,从而得到启迪。“苍天在上”是一种悲壮的呼喊,是失败了的反腐斗争英雄向人民迸发着血泪的呼喊。

这部作品涉及面广、人物众多,头绪和事件繁复,但却被作者安排得有机有序,这说明作者拥有整体把握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作者全身心投入生活,对人们的心态情绪充分的感受的结果。对于作家来说,生活意识说到底就是其审美意向要贴近同时代的人们。生活和时代情绪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内化在个人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来。对于作家来说,只有熟知一个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情绪,才能把握时代的特征。

除了主人公黄江北以外,小说还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从市委书记到县长、村长,从衙内恶少到几个月领不到工资的中小学教员,从大企业的总经理到风度翩翩的女强人,虽然只描写他们的若干侧面,但对其心态意向都有比较实在的个性化的揭示。这些人物的个性在章台市即将发生的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斗的前夕的背景上展开,而且同主人公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关联,不显得枝蔓松散。其中有上面提到过的市委林书记在田氏关系网的笼罩下,敢怒不敢言,“胆子越来越小”,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谨慎小心,甚至还要违心地做一点迎合的动作(如伪造被逼自杀的女市长等人的他杀现场)的痛苦心态,以及他为了支持和保护“快刀”式的年轻市长所施的种种苦心发人深思;在田家的“衙内”——“大公子”田卫明的身上,尽管只用了寥寥几笔,但其骄纵蛮横、为所欲为的恶少相却很传神(二公子田卫东虽然用笔较多,却比较一般化);梨树沟“父母官”曲县长的“工作”作风以及威胁谁要是再借几个学生冬天露天上课的“那点小屁事儿”闹得全县都不安宁,“就要让县公安局出面来收拾这个档子事了”的那副“土皇帝”的尊容也很有代表性。黑格尔说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一个海洋,我们当然不能说《苍天在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对重要人物田曼芳的描写较程式化,对其内心缺少揭示;万方公司总经理葛会元的痛苦内心也显得朦胧。)但是总的说来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意向和心态确实把握得比较正确。因而这些人物的面貌清晰,给人的印象也是比较深的。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中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小说中一些重大事件和冲突的结果,就很生动在显示了这一点。这些事件和冲突的发展走向,总是许多人的意志的合力的结果,而不是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黄江北初到章台,想为梨树沟村小学的孩子们翻建一下危房,对一个市长来说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实行起来竟然如此之难。这里有小学教师华随随的希望老爷们“少用一辆轿车,就有了教育经费”的迸着眼泪的呼吁;有黄江北的多方努力、用尽心机;有曲县长的当面硬顶;有深知师生们向上面请愿必定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村长的极力阻拦;也有市委林书记为怕得罪曲县长这一大批干部而不得不几次阻挠,结果这件事最终就是办不成!万方公司最终采用六河道乡煞车管厂的不合格产品,更是多方意志和交错的力量较量的结果。试想假如不是黄江北在章台已经成为田氏宗派的眼中钉,市委林书记能提前召开市人大以便尽早让黄江北去掉那“代理”二字,并且把全部希望寄托于万方,以至竟连打八次电话来催问黄江北“有何举措”么?假如黄江北不是为了早点作出成绩在章台站稳脚跟同腐败作斗争,他会心急火燎得不得不冒险同意用这种煞车管么?假如不是曲县长为了在退休以后能在家乡有个待遇丰厚的位置, 而抓住田副省长挪用170万元公款的把柄,逼着要田出来讲话,指令万方采用六道河乡的产品,田能在这个岌岌可危的关口,为这种风险极大的事亲自给万方的总经理打电话么?假如不是田副省长的亲自干预,万方的葛总经理能够万般无奈地屈从(尽管他已经顶住了黄江北市长的指示)么?假如……你看,是否采用一种产品竟然牵动了那么多的人,人人怀着不同的动机来参与这件事。事情的最终结果也正是这些力量的合力的结果。可见生活的走向是有其内在动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黄江北的失败确实不是偶然的。对各类人物内心的深切剖析和复杂关系的把握,显示出作者对其心理的穿透力,这也正是他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缘故。

标签:;  ;  ;  

现实中的反腐败力量--“天在上”_苍天在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