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_吴衍国刘哲

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_吴衍国刘哲

吴衍国 刘 哲 山东省宁阳第十一中学 271400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实施,是提升学科育人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以活化国家课程、优化实践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重点,积极推进英语课程校本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着力进行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活化国家课程,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把国家课程转化为适应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课程。实践中,我构建了“一课三步一堂六环”、“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即上好一节英语课分“课前预习、课中改进、课下跟进”三步走;一堂课的环节设计有六个,即 “激情导入、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达标测评”。

1.做好“三步走”。

(1)发挥“课前预习”的先导作用。一是优化预习方法。我通过从书本、网上查阅资料,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特点,编印出了英语学科预习方法,印发给学生学习掌握,保证了学生预习方法的科学性,提高了预习效率。二是设计预习学案。预习设计按照“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优化设计方式,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我们组织各备课组按课时编写了预习学案,预习学案包括预习课题、目标、重点、任务、诊断、质疑六项。三是保证预习时间。提前一周把预习学案发给学生,由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自主完成预习任务。

(2)突出“课中改进”的关键地位。“课中改进”是在学科组内开展“调研课”、“互观课”、“评估课”,本着“明确流程、优化设计”的实施原则,通过全组成员的参与,集体研讨,促进我们任课教师对英语教学流程更加熟练,环节设计更为科学,教学效果更具成效。为落实活动效果,每学期初,学科组成员都要制定《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方案》,明确课堂存在的问题,梳理改进的着力点,制定措施和方法,预测改进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改进档案,收集、汇总每个学期的课堂改进资料,使课堂质量循序渐进地得到优化提升。

(3)课后抓跟进,实施有效的跟进式教育。课后跟进形成了“管理跟进、服务跟进、活动跟进”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管理跟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课余时间的生活和学习,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服务跟进”:立足解决好学生的各种学习之忧,对学困生及时跟进辅导,使其“吃得饱”;对学优生,做好拓展学习的指导,使其“吃得好”;对心理困难的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和帮扶,使其“想得开”。

“活动跟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课后跟进的有效实施,较好地打通了课上与课下、学校与家庭、知识与能力、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科教学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抓好“六环节”。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初步构建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1)激情导入:针对课时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导入活动,让学生尽早走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

(2)预习交流:利用英语预习学案,通过组内学生交流展示活动,查摆、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提交全班来解决。

(3)精讲点拨:针对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举例、讲解。重点是点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课时教学重难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举例、讨论等活动进行突破和强化巩固。

(4)拓展延伸: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即时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系统总结:通过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小结,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达标测评:按照“闭卷组织——限时完成——组间互阅——当堂讲评”的流程组织实施,通过学生做达标题,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学科课程特色

课程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对国家课程的丰富和补充。只有用高质量的课程做支撑,学科质量才具有生命力。

我对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三个基点,即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施中把握“五个环节”,即分析环境、设置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在开发目的上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有利于促进课程特色的形成。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后,要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具体实施为:

1.教师每学期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分阶段、分层次实施课程计划。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学生为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

4.教师在每次校本课程讲授后,做好记录。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每学期针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把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手册。

三、着力开展课外活动,积极构建实践课程

1.组织英语专题活动。

(1)建设英语角(English Corner)。每周举行一次英语角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话题,固定场所,学生自由参与,在活动时用英语对话交流。

(2)开展英语比赛(English Contest)。我把英语比赛设计为单词竞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分期组织学生参与,对在活动中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快的学生进行表彰。

(3)开展家庭英语活动(Family English Activities)。开展每日或每周10分钟“我和爸爸妈妈说英语”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和爸爸妈妈最得意的对话录下来。每学期组织一次“家庭英语比赛(Family English Competition)”,使家长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大帮手、大伙伴。

(4)组织大课间英语活动(English Activities during the Break)。利用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播放英文歌曲,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游戏、学唱英文歌曲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感受成功的快乐。

2.建立三个英语社团。

(1)建立“扬帆”英语文学社,编辑《Sailing》英语社刊,每学期出版两期。以文学社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采编稿件、编辑印刷。通过组织英语写作讲座、征文、学习交流,促进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英语写作热情。目前,社团成员300余人,编辑社刊16期。

(2)建立“Happy Sky”英语剧社,排演英语短剧。我们在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排演英语小剧目,包括英语课本剧、英语小品、经典英语短剧等。剧社有固定活动场所,每学期组织一次展演。

(3)建立“星光”英语广播站。我们利用学校校园广播系统,每周一、三大课间组织学生用英语播音,内容包括校园新闻、日常会话、经典诗歌、英语金曲、英语小故事等。广播站由学生组织运转,成立了小记者站和播音小组,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在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学生英语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提高。我深知,只有紧紧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定位,精心设计内容,做好课程评价,英语课程校本化之路才会更具生命力。

论文作者:吴衍国刘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论文_吴衍国刘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