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战略_期货论文

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战略_期货论文

论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方略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曾经运转过的金融期货市场有3家,分别进行外汇、国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一)外汇期货

1992年6月1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推出外汇期货交易,成为我国第一家金融期货市场。人民币汇率虽已并轨,但并未实现可自由兑换,外汇仍处于管制状态,买入外汇要填写外汇用途,这就限制了愿意承担风险以获取利益的投机者的参与。但金融期货市场如果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那么这个市场就会缺乏流动性,难以正常运转,没有人承担风险,期货市场就类似于现货市场了。由于多方面原因,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不久就被关闭。

(二)国债期货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91(三)、92(三)、92(五)三个国债品种按3、6、9、12月设置的12个合约],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国债期货合约。武汉、广州等地纷纷开办国债期货业务,开办的场所达14家之多。1995年5月17日,各市场持仓量如下:上海71万口(每口为2万元面值),深圳68万口,武汉20万口,北京不到10万口,其它市场更少。基本上是上海、深圳、武汉三分天下[①]。由于交易、管理等方面不规范,特别是出现了“327”国债事件,国家有关部门于1995年5月17日暂停了国债期货交易。

尽管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投机性较强,违规事件对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其意义和作用还是不可抹杀的。

1、唤醒了广大投资者的国债投资意识,促进了国债现货及回购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中长期品种国债现货交易的活跃。同时,对重塑国债形象,推动国债发行起了积极的作用。

2、对广大投资者进行了期货的启蒙教育,培育了一大批期货专业人才,大大提高了期货从业人员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投资者的操作技巧和技能,为今后金融期货市场的开拓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得到发挥。国债期货促使人们深入地考虑期货与现货的关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国债市场的价格。对国债现货市场的价格起了一定的揭示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从中进行套期保值,大大地减少了他们的经营风险。

(三)股票指数期货

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中心首次推出深圳股价综合指数期货的A股指数期货[②]。它的出现为广大股票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避股价波动风险的手段。股票指数期货与现行体制几乎没有冲突,而且交割简便。但由于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并非全国性市场,会员单位有限,因此,参与者有限。而且设置品种有限,仅仅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加之开办当初经验不足,投机之风太盛,开办不久即被关闭。

二、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方略

(一)时机选择

1、考虑因素

在选择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的时机时,要通盘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内政局。只有在国内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的情况下才能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否则,在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则必定夭折。二是经济运行。只有在国内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平稳的情况下才能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如果在经济过热或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则不利于其发展。三是金融秩序。只有在金融秩序稳定、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如果金融秩序混乱,就谈不上金融期货这种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四是现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是建立在金融现货市场基础上的。只有金融现货市场发育较完善,才能发展金融期货市场。五是现实需要。金融期货市场只有在现实需要特别迫切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否则,即使建立起来了,也难以继续运行。

2、最佳时机

我认为,我国建立第一家金融期货市场的最佳时机是2000年前后。这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主流,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预计在2000年前后我国的政局是稳定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二是预计本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增长热点是亚太地区,中国是该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三是到2000年,中国已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市场运行已日趋完善。四是2000年前后,我国金融现货市场基本发育成熟,股票市场的规模比现在大得多,其成熟度也比现在高得多。五是届时企业、个人对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有迫切要求,以便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

3、战略步骤

基于上述预期,我初步拟定了一个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步骤:第一步,用三年时间(1998年—2000年)搞起步,打基础;第二步,用五年时间(2001—2005年)见成效,成规模;第三步,用十年时间(2006—2015年)渐完善,近成熟。

(二)顺序选择

金融期货市场开办初期的主要决策,是选择金融期货的种类及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即顺序选择。金融期货市场起源和发展的顺序是: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这与当时美国的客观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满足了当时现实的需要。我国发展金融期货市场,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而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期货市场发展顺序。我认为,这个发展顺序应为:股票指数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1、开办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条件较为成熟。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我预计和推测,1998年前后,我国将开办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因为届时我国开办股指期货市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截止1996年12月31日,我国深、沪两个证交所上市股票已达533只。到1998年,股市规模将更大,股市投资者将更加成熟。(2)1997年我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后,香港和深圳将连为一体,香港联交所很可能与深交所联网或合并,届时,将以恒生指数期货为基础,创建我国第一个股票指数期货市场。(3)国内公众的股票投资意识日趋加强,股票投资者(投机者)转移股价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4)深圳、上海两个证交所发布的股票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股票市场行情,股票指数已成为广大投资者熟悉和认同的统计指标。(5)到1998年,我国的电脑技术、卫生技术、通讯水平将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为开展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提供了硬件设施。(6)股票指数期货实行现金交割制,交割程序最为简单。

2、开办外汇期货市场的条件将逐步成熟。目前,我国汇率尚未放开,汇率管制较为严格。但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逐步加大外汇体制改革的力度,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许多进出口企业都面临着汇率大幅波动的巨大风险,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外汇期货市场来规避这种风险。因此,我预计在2000年前后,我国将继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后又开辟一个金融期货市场——外汇期货市场。

3、开办利率期货市场的条件较为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条件也会慢慢成熟。我国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集中性”表现得极为明显,目前虽然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但计划的影响太深远,以致在转轨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和摩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尚需时日,利率市场化也就步履维艰。可喜的是,我国正在向利率市场化方向发展。因此,我认为,利率期货市场的发展,在我国要晚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利率期货市场必将会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战略目标

我认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可能描述得过细过于具体化,而只能勾画出如下轮廓。

1、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基本建成我国的三大金融期货市场,包括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和利率期货市场。

2、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要使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成为世界性的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期货市场。

3、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要使我国的利率期货市场走向国际,成为世界利率期货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4、到二十一世纪末,要把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和利率期货市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注释:

①参见《证券市场导报》1995年4月。

②参见《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标签:;  ;  ;  ;  ;  ;  ;  

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战略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