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以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田家林

【摘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撑作用越发显著。面对知识产权主体的创新动能不足,知识产权质量不高、转化率低、服务不完善、保护力度弱的困境,只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升知识产权技术、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才能使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 知识产权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特别是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经济规模化、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天津现有的控煤和环保压力,该地区已没有新建煤电的可能性。建议对有新增供热需求的现有热电厂考虑扩建燃气热电项目。

知识产权战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知识产权强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54.2万件,连续多年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稳居世界第一位。在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方面,我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还有待提高。面对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挑战,我们需要提升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

知识产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创新驱动提供了动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还包括经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明确了产权的边界,界定了市场主体的权责利,通过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知识产权高级生产要素。随着创新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美国2016年关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级生产要素,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也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支撑之一。

综上所述,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知识产权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知识产权服务不完善。知识产权业务涉及不同的市场主体,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这些业务流程也将不断外包,这就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来提供支持。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内容还停留在提供知识产权申请代理等基础服务,而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诉讼、国际市场布局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还比较缺乏,规范化程度不够,国际化水平不高,这使得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

知识产权转化率低。在知识产权的创造方面,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一直是最重要的主体。但是,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其定位并非盈利机构,导致其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会偏离市场的真实需求,难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很多中小企业受到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难以真正长期坚持创新活动,在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产业化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脱钩,政府的桥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看出来,中农控股作为中国农资行业的“国家队”和国家调控化肥市场、落实惠农政策重要抓手,始终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基本使命,很早便在多点布局,构建起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终于宣告了中国农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式上线。

知识产权质量不高。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知识产权质量关乎转化运用,目前我国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专利密度)、PCT国际专利的数量有待增加,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缺乏,企业掌握核心专利能力、专利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核心专利还很缺乏,无法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运用和价值实现,不利于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培育和形成,导致我国企业商标数量众多,但是缺少国际知名品牌。

首先正如桂大使所言,使领馆的职责和重要任务,就是保护中国公民在境外的生命、安全和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就是通常所谓“领事保护”。

知识产权主体的创新动能不足。知识产权的主体以企业为主,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很多企业依靠低成本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依然可以维持生存,而创新活动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创新主体面临着研发失败、技术成果市场化失败、研发成果的专利侵权等风险,所以很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知识产权难以有效支撑企业发展。而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其市场导向不足,导致很多知识产权质量和市场转化率不高,其创新的动力也难以激发。同时,创新主体利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评估制度等的不健全,无法有效保障创新者的基本利益,影响了创新动力。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我国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但是与数量庞大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相比,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其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难以准确计算,导致对侵权行为的惩罚显得无据可依。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惩侵权行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但是,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强,在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作用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稳定了创新者的市场预期,保障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能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稳定的创新动力来源。2008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发展迅速,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文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协调性还有待加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需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的制度安排,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提升知识产权技术。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要力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积极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瞄准产业前沿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市场上创造高价值专利。引导企业开展专利的国际市场布局。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优势,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发挥各创新主体接近技术、接近市场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方面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真正面向市场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成果目前还非常缺乏,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不高。除了所有权人自行开发使用外,知识产权项目还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来运营。目前,我国亟需健全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引导国有与民营投资机构协同运营,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融资、质押、许可等运营服务,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引入商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水平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知识产权的公共服务,需要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标准,构建知识产权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等,继续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二是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化,加大外引内扶力度,加快市场化服务的培育,促进国内机构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①顾晓燕:《知识产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经济问题》,2018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 F120.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系列专项重点项目“江苏知识产权支撑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17DDA003)阶段性成果】

责编/韩拓(见习) 美编/宋扬

标签:;  ;  ;  ;  

以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