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享小语种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路径的探索-以吉林省为例论文

高校共享小语种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路径的探索-以吉林省为例论文

高校共享小语种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路径的探索
——以吉林省为例

李莲花

(吉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当前世界新形势下,我国坚持改革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对国际化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急增,由此,吉林省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从单一型转向“专业+多种外语”的复合型。纵观吉林省高校小语种建设,在种类和数量,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引用共享资源理念,提出通过顶层设计和高校间合作与校内课程体系的创新,着重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

【关键词】 高校;小语种;共享;人才培养

当前,世界经济暗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的新形势下,我国坚持改革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把“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据我国国家一带一路官网统计,截止到2018年9月所涉及的“一带一路”国家共有71 个,大概使用60多种除了英语以外的官方语言。因此,做好五通,深化区域经贸合作,其布局背后“多语种+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作为顺利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因素存在。

高校生涯规划不仅是高校负责生涯规划的教师根据国内外形势,指导大学生结合自己专业、自身能力做规划,更需要的是全员,即包括高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其他人员在内,共同参与、共同引导。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结合学生特点、专业内的职业特点,对学生加以具体化的详尽的指导和规划。

吉林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正面向全球积极寻找发展新坐标,预打造内联外通、便捷高效、功能配套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和东北亚区域物流大通道枢纽。在这个过程中,吉林省高校有义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小语种人才,为吉林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一、吉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开设的小语种地缘特色鲜明,但开设种类和学生数量与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

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之前,我国大多外国语大学开设的小语种主要以欧美日朝语言为主,如俄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朝鲜语等12 种,随着倡议的提出,为提供语言服务范围,最近几年,外国语大学率先加设沿途路径国家语言。目前,开设小语种最多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达97 种,其次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为 45 种。

吉林省高校小语种开设情况最近几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吉林外国语大学作为省里唯一一所外国语专门大学,开设的小语种最多,为9 门,其次为长春师范大学,开设了6 门。其他高校中,除了长春大学开设了省里唯一一个波兰语之外,大都高校开设的小语种主要以周边国家语言,即俄语、日语、朝鲜语三个语言为主,地缘特色鲜明。

新型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要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主义民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关系就决定了各民主党派既不等同于党委政府,也不完全是对民意的机械反映。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不仅仅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只起到桥梁、纽带、联系群众的作用,而且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催化剂,起着“化合作用”,是民主过程。虽然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政治结构中的议会制度,但各民主党派具有批评监督、协商、表达整合等政治功能,也遵循民主运行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民主的运行也正是基于民主党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才得以实现。正是由于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功能,民主党派才不同于政治协商中的一般社会界别,而称作“政治界”。

从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重点发力”阶段,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幅明显,市场上对小语种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所谓高端人才就是既精通语言、对对象国国别有一定研究,同时具备国际经贸、法律、金融、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因此,新时代的外语人才是具备“多语种+某一专业、方向、领域”的国际性复合型外语人才[1]

(二)小语种信息资源少,建设相对独立,校间发展不均衡

2.信息化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基本完成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都配有多语种外语类网络或实体资源。因此,着眼于全球化需求和国家战略,在目前高校普遍普及英语的基础上,共享校内小语种外语教学软硬件资源,设计出一条新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培育出掌握多语种的专业人才,真正为地方经济的全球化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同时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

(三)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出现结构性偏差,需要课程体系的新考量

从吉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人数来看,日语最多,吉大、延大等211高校每年培养三个班级,约160 名,吉林外国语大学每年培养大约200 名日语人才,其他高校大多常规每年招2 个小班。而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亚语、葡萄牙语和波兰语等语种目前全省每年只招一个班级,每年培养人数约为10-20 名,可见吉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语种和量上与国家战略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当EBV检测不到所有的弹簧开关位置时,出现故障代码077故障。分析认为有两方面造成:一方面是EBV限位开关卡滞导致;另一方面是连线线束故障引起限位开关输出异常。

大多吉林省高校在小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改单纯强调单一语种技能的学习,相继引入了复语型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复语型人才一般是指掌握两门外语的人才,而复合型人才指“外语+专业”人才。从吉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看,复语型人才因“英语+小语种”的形式比较多,因为学生入学前就已有12年义务教育的英语基础,因此,本科生教育期间继续深化学习英语的同时,加上一门小语种,相对培养是可以达到的。主要问题出在真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虽然大多高校在高喊“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教育,但由于高校院系之间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缺乏高校层面的整体布局,无法实现本校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大部分高校“外语+专业”中的“专业”,只是象征性地把文化、文学、翻译的课程加进来,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也就很难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个部分需要学校高度改革课程体系,可从共享教学资源着手,使学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探索共享小语种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新路径

(一)共享教学信息资源的可行性前提

2.打破孤立和封闭状态,校间建立自建与共享机制,为小语种学习者提供更多信息资源

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高校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据笔者调查,目前省内高校小语种信息资源相对中文和英文少,且大都各自为政,相对独立。根据笔者调查,在吉林省高校中校馆藏小语种图书最多的为延边大学,总计有20.2 万册,其次为东北师范大学,为19 万册,分别占该校图书的8.8%和5.1%,但其他学校小语种图书总量不足10 万册,个别学校不足1 万册,而且大多以教材类为主。明显看出表中列出的高校虽都开设小语种,但高校间小语种信息资源建设出现显著的不均衡,大多高校由于经费、学科建设重点的不同,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小语种信息资源,影响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出台高校小语种信息资源协调发展或共享机制。

(二)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小语种人才新路径

共享资源为前提,可建立政府、学校、院系“三位一体”共享资源和成果模式,为培养真正复合型小语种人才找出新的路径。

1.从政府层面高层设计,共享政策、成果,为小语种教学、信息资源提供保障

图书、报刊、图像、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作为强有力的学习辅助资源,可变相弥补外语学习者语言环境缺失问题,是小语种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大多吉林省高校小语种信息资源少,校间建设相对独立且发展不均衡。这就需要做好高校小语种信息资源自建的同时,高校间建立合理有效的小语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非常重要。信息资源自建是以本校为单位,根据各校办校定位和特色,丰富外语信息资源,如,本校特色为理工科或财经类,那么小语种图书资源的采购上可以偏向相关内容。而校间共享是,在自建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建立校间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学校间馆际互借,图书馆主页互作链接,访问数据库,文献校间传递等业务,变相的为小语种学习者提供更宽的学习平台。由于信息自建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成本,因此校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想要长期有效,应依据协作关系,通过协商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规范各参与馆的收费行为,均衡利益关系[2]

1.21世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免费把核心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作业和试题全部在互联网公开,供全世界免费享用。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全球有200 多所高校加入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成为新世纪资源共享的一大亮点。

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出发,政府应重视高校应用型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共享的政策保障。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已经开始,如2015~2017年,由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大批非通用外语相关专业出国进修、学习,为国家外交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但有效提升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还急需建立小语种发展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小语种教师队伍建设、小语种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比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外语数据库开发过于市场化,企业层面盈利为先,因此,外语数据库主要以需求量多的英语为主,小语种也只限于日语的中级阶段,很少有其他语种的开发。这就在小语种教学上不能充分利用现阶段“因特网+”的技术,影响小语种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政府进行高层设计,如通过立项、专项资金等方式,大力支持开发小语种数据库,使高校共享其成果,为高校培养更多应用型小语种人才提出政府高度的支持。

3.共享校内特色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双语+ 专业+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根据市场对复合型高端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把本校特色资源和小语种资源结合起来,从改革课程体系入手,积极打造“多门外语+专业+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搭建专业基础平台,适当增加语言类课程模块、外语实践模块,多角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对于小语种专业的课程设计中,系统的增加本校其他专业的课程;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学习小语种的机会。目前大多高校公共外语的特点之一是班级人数多,而且除了外语专业的学生之外,培养的学生大多是“专业知识+一门外语”的知识结构,很少有机会学到第二门语言,并缺乏外语实践经验。在国际合作的大环境下,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高校语言类和外语实践模块中,可以考虑共享本校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和优质课程,增加开设外语语种,并加大实践类课程和校内外实践的比重。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培养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在缺氧条件下能够将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当机体受到外界某种应激,乳酸脱氢酶活力会升高[22]。如图4所示,保活5、7、9和11 h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都显著高于未处理前的值(p<0.05),分别上升 30.53%、32.33%、37.38%和58.40%,保活时间达到11 h时,乳酸脱氢酶含量骤增。清水中复苏24 h后,保活5、7、9 h基本恢复麻醉前的水平。这与聂小宝等[19]人研究的低温无水状态下LDH的变化趋势一致。

2.“一课双师”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围绕“三条主线”,从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择一批课目实施“一课双师式”,即人物线(10篇)、自然线(10篇)和励志线(10篇)。中学三年累计30篇文章,平均5篇/学期。

三、结束语

具有“多语种+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通”的作用。分析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状况,不难发现开设语种相对战略实际需求少,信息资源建设不均衡,本校特色专业教学资源没有有效利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本校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和高校间合作与校内课程体系的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夕雅.“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结构性短缺高校培养急需顶层设计[J].第一财经日报,2016(7).

[2]陈稚芝,范丽莉,刘壮生.陕西省图书馆文献传递协作网的建立思考[J].情报杂志,2007(7):128.

Exploration on the Way of Sharing Small Language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ized and Compound Talents——Taking Jilin as an Example

LI Lian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world,China adheres to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one belt and one road”as the focal point,and forms an open pattern of linkage between land,sea and abroad.As an important opening to the north of Jilin's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ized compound language talents is increasing rapidly.Therefore,the talent training of Jil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urn from a single type to a“professional plus multi foreign language”compound.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languag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rms of types and quantities,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This paper quotes the idea of sharing resources,and puts forward that through top-level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to-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intramural curriculum system,we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ized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to provide talents for national strategy.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mall languages;Sharing;Tal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9)07-0001-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共享小语种外语教学资源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高校共享小语种资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路径的探索-以吉林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