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诊断论文_何丽

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诊断论文_何丽

何丽

(合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646200)

结核病是一种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病死率为全世界最高的疾病。目前临床对结核病的诊断主要将接触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抗酸染色和分泌物培养等作为诊断依据,但漏检率比较高。而利用简便、快捷且可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来加强结核病诊断,已成为临床发展的主要趋势。

结核菌素试验

这种诊断结核病的原理是Ⅳ型超敏反应,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纯化蛋白衍生物,它是一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混合物,具体的皮肤试验方法是把结核菌与结合蛋白作为抗原,注入到人体当中,用于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不是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当将纯化蛋白衍生物注入到皮内之后,会和已感染结核菌的人体特异免疫细胞发生互为作用,释放出一系列的淋巴因子,促使巨噬细胞活化,从而产生免疫变态反应,这样注射局部便会发生红肿、产生硬结,硬结大小和反应强度与结核菌感染程度呈正比。

基于细胞免疫为主的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应用原理为:在初次感染结核杆菌之后,由此产生的记忆T淋巴细胞会在机体中长时间遗留,当结核杆菌有关抗原再次刺激机体之后,它们便会快速增殖,成为效应T淋巴细胞。由这些效应T淋巴细胞所分泌出来的γ干扰素与其他细胞因子,会对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刺激性,继而激活巨噬细胞。因该过程主要是针对特异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原获得反应,所以进行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反应,便可检出患者是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基于体液免疫为主的试验

用来做体液检测的免疫方法有半点免疫金渗透技术、ELISA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印迹法。不管是哪一种方法的应用,其方法原理都是:患者机体当中的特异性抗体和试剂盒所包被抗原特异性结合后,经过相应的显色方法显色最终判断检测结果。不同方法所包被的结合特异性抗原种类决定了最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诊断的影响因素

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诊断过程中因其有快速、简便和经济等突出特点,所以受到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重要关注。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完善,该方法的使用也已经日渐成熟,但仍不能忽略导致检验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只有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才能做出最终的综合判定,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那么,可能会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呢?

1、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我国感染现状:我国是属于结核病感染高危的国家,不仅感染例数多,而且新发感染也有很多,死亡人数多,耐药患者越来越多。相较于其它发病率低的国家而言,我国大部分人都存在着自然结核菌感染情况,机体当中皆有不同程度的抗体。

鸟分支杆菌复合体:采取鸟分支杆菌致敏素做皮肤迟发反应进行评估,约有10%的成年人都是鸟分支杆菌复合体的亚临床感染者。在做抗体检测时,结核杆菌抗原都有很大几率是和鸟分支杆菌复合体抗原同宗同源的,所以会由此产生假阳性反应。

2、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免疫水平因素:各类群体其机体免疫水平都是不相同的,临床感染初期的患者,其体内抗体水平比较低,还达不到检测的最低量,因在“窗口期”,所以易产生抗体阴性。

重症疾病因素:有些重症肺结核患者虽然得到的痰结核菌结果为阳性,但是因为不具较强的免疫功能,所以抗体检测易为阴性。但在治疗后抗体会转阳。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到老年之后,老年人机体功能都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免疫功能陷入紊乱,细胞免疫下降,而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亦或是旧病灶复发时,病情便会直接加重,进展速度也快,并且伴随纤维后壁空洞出现,更进一步发展成为难治性肺结核。其免疫学反应极易发生假阴性反应。

基于各类结核分枝杆菌抗炎其特性各不相同,单一抗原检测方法势必会因存在局限性而被淘汰,而筛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组建不同特性抗原结合方法,用于结核病免疫学诊断成为大势所趋。

论文作者:何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免疫学方法用于结核病诊断论文_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