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模式”破解人力资源供给难题-成都市温江区数字化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论文

“134 模式”破解人力资源供给难题
——成都市温江区数字化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文◎阳荣 姚洪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全面摸清区域产业、企业和人力资源“基本盘”,找准人力资源协同产业“主症结”,升级人才供需“度量衡”,探索建立数字化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的“134 模式”,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了企业招用工难题。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温江区人力资源供给出现三大问题:一是结构失衡,二是供需错位,三是配置效率低。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的问题,温江区探索通过数字化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134 模式”,破解企业招用工难题。其实践探索受到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充分肯定,成为全市3 个省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

“134 模式”主要包括——

“一平台”创新协同模式

升级打造“智汇·云”平台,构建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信息收集前端、应用主体终端和数据分析云端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机器人在室内运动模型可以如图2所示的,采样周期为T,机器人在k-1时刻所在的估计位置在点pk-1处,后验估计状态为假设机器人沿着弧s在k时刻运动到位置为pk处,在pk处的先验估计状态为则弧长弧s对应的圆心为o,圆心角角度 Δψ=Tdψk-1,圆弧的半径为r=s/Δψ,直线长度 l=2rsin(Δψ/2),该直线与x轴夹角为可推导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一是签约落地重点企业人力资源协同机制 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稳定发展各阶段需求,建立需求精准收集、人力资源精准供给、人才精准培育、服务精准跟进的闭环式、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源服务机制。

三是高效运用数据指挥“棒”动态分析网站流量、个人意向、个人浏览行为、现场招聘流量等信息,及时跟进优化服务;监控评估人才匹配效率和企业用工缺口,动态调整人才储备;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和信息,确保企业需求与人力资源储备同步。

二是多元引才 开展“双选会”“蓉漂人才荟”11 场,组织创业大学生、企业家走进驻温高校营销温江,引导重点企业申报“见习基地”,审定见习基地24 个,吸纳大学生见习120 人,成功留用46 人。

运用Epidata 3.1对数据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件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机制”深挖协同潜力

三是培育技能工匠 健全“三单”培训模式,帮助百裕药业、爱斯特生物等重点企业开展“三医技工”培训2018 人;校地联动打造,举办首届“康养护理技能竞赛”,培训医院、康养机构“温江护工”1421 人;在全省率先制订“园林植物编织造型”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开展花木编织造型专项技能培训216 人,首批42 名“温江花工”考核合格。

以入射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面为xOy平面,过入射光线且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为yOz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入射光线与以O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面的交点为A,反射光线与该球面的交点为B,z轴的正半轴与球面的交点为Z.

开展花木编艺造型专项培训

一是织密信息收集“网”通过引入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完善应用终端模块、建立8 个人力资源服务网格,实现点、线、面贯通,区域信息全覆盖。目前入库掌握的企业496 家,求职者4603 人,收集岗位18523 个/次。

三是配置效率提升机制 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 家;由国企向重点企业选派人力资源专员,建立高校人才工作站,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聘请高校、部门专家建立人力资源顾问团,指导企业制定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增强企业引才精准度。

二是中长期储备机制 调整社保缴费年限精简积分入户条件等吸引人才落户温江,2018 年底本科入户4999 人,居成都市第5 位;引导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员工进高校入职培训、开展校企“订单培训”培育人才,深化校企合作,2019 年驻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达8%;探索以“胜任力”指数和“交通灯”模型评估产业人才储备短板,强化人才储备预警。

“四聚焦”精准协同服务

一是援企稳岗 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由19%降为16%,失业保险总费率下调为1%,预计为企业实际减负8000 余万元;“就业温江”平台、“春风行动”赶场招聘线上线下搭平台,推送岗位信息2.5 万余个,达成意向7500 余人;兑付339 家企业稳岗补贴1074 万元,年底稳定岗位不低于6 万个。

二是升级人才供需“站”梳理高校、镇街、流动人才数据与3 个园区产业、企业岗位数据,分类建立人才库与需求库,供需缺口动态掌握;针对用户特征开发手机终端APP,依据企业和求职者交互痕迹“用户画像”,精准双向推送,提高匹配成功率;引导猎头公司与用人企业合作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众包”,引入o2o 招聘会系统,提高人才招聘效率。

聚焦重点产业、企业及重点群体,补短板、建机制,构建与产业相协同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式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四是优化环境 开展“省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创建、“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规范用工环境、和谐劳资关系、助力企业成长,全面提升劳动关系服务社会经济及全区中心工作的能力,全区年度欠薪案件发生率低于4‰,月度欠薪案件发生率低于0.5‰。

推动“134 模式”成效显

构建企业用工洼地 一是搭建起供需直通平台。针对岁末年初企业招工需求,通过数字化平台为2668家企业预约招聘,精心筹备“暖冬”“春风”“温江许你美好未来”等大型招聘活动,吸引900 余家企业、20000余人次参与,达成意向1.5 万余人。二是搭建起校企联通桥梁。借助园区、院校、部门力量,搭建校地企需求收集、用工培训和人才输送联通平台,促成四川理工技师学院、爱斯特生物制药、博奥晶芯等共建“三医”产业人才供需平台1 个,新华亿母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区人民医院等共建“康养护理”人才供需平台1个。三是打通区域人才流通渠道。与金堂、郫都等3 个周边区县建立用工调剂机制,与雅安、乐山、邛崃等地常态化开展旅游人才、制造业人才交流,组织60 余家企业开展跨区域招聘,提供岗位1972 个,达成意向518人。

定理1 若实数矩阵其中参数τ为任意实常数,参数l满足l1.此时,矩阵Q正定的充分条件是F为正稳定矩阵即F的所有特征值都具有正实部.

构建起产业人才高地 一是人力资源开发有“向导”。编制《温江区人才开发指引》,收集3 大产业功能区100 余家重点企业紧缺人才岗位需求400 余个,引导人力资源有序开发,做好人才梯度储备。二是人才实训有“点位”。建成海思科、爱斯特等5 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在四川理工技师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天星村编艺博览园等建成技能实训基地37 个,构建多点位、多层次、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实训平台集群。三是专家人才有“智库”。建成集7000 余名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库,开展省市专家服务基层活动152人次,促成企业与生物医药、都市农业、环保水利等领域13 名专家签订智力合作协议,纳入温江区专家人才库。

式中,函数增益因子g0以及滤波常数h0,h1,h2和h3与抽样频率﹑阻尼常数和地震仪的固有周期有关。对于100Hz抽样率﹑0.55阻尼常数和6s固有周期的日本气象厅地震仪,这些值为:

构建起人社服务阵地 一是信息推送常态化。常态化推送社保、就业、人才等最新政策20 余项,政策宣传108 次,常态推送岗位信息不低于1.5 万个,网站访问量19 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度达4.1 万余人,累计阅读量达7 万余人次。二是技能培训定制化。通过平台数据分析企业技能需求情况,联合青岛啤酒、顶益食品等开展仪表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等定制化培训,促进29 家企业200 余员工职业技能提升,为5116 名企业员工兑现技能提升补贴956.6 万元。三是人才招引社会化。依托平台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众包”,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4 家知名专业性网站免费为药明康德、罗欣安若维他药业等16 家重点企业发布用人信息,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向企业举荐中高级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就业服务管理局

标签:;  ;  ;  ;  ;  ;  ;  

“134模式”破解人力资源供给难题-成都市温江区数字化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