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设计角度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论文_高冠男

试论从设计角度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论文_高冠男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1001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出现,对我国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并不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对此,笔者从交通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设计角度;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大中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趋严重。由于财力、物力等限制完全依赖修建新路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本职工作,从设计角度出发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

一、交通工程设计的衔接作用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一般只确定道路红线、横断面、坐标、标高等,深度还不足以指导施工图的设计。因此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都是通过规划确定道路等级、线形、红线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没有进行交通工程设计,或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缺少有机联系,这样的结果使得竣工后道路出现例如转弯半径不足,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横断面布设不合理,公交车站无处设置等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另外,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而道路红线正是保证合理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道路网络,而交通工程设计是通过对道路的横断面、交叉口和交通设施的详细设计来指导工程的实施。因此若没有交通工程设计这一环节,或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不能很好的衔接,那么完成的施工图就会出现道路功能不全的问题,交通工程设计思路也无法体现。所以,目前需要完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重视交通工程设计在道路规划与施工图设计之间起到的重要衔接作用。

交通工程设计是道路设计、施工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功能是否完善,道路设计是否合理。施工图设计应在交通工程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最好在交通工程设计完成后紧接着进行施工图设计,以更好的体现交通工程设计的思路。《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对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阐述很少,各地对交通规划的编制、管理和实施措施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城市还未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要使交通规划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在规划编制法规上对交通工程设计予以定义和保证,补充完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及管理办法。

二、城市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纲领,一旦确定,日后改变将由于拆迁等原因而变得相当困难。在设计中要根据规划,按照确定的设计车速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其线形指标必须满足机动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的力学要求和动力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应考虑线形的连续性、行车舒适性、路容美观性。特殊困难情况下,当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采取限速等安全措施,以满足机动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同时提出今后逐步改建以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并结合该地区发展方向和交通实际特点,要多次深入实地进行现场勘查,听取百姓意见,确定路线走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基处理

地基是路基路面的基础,要求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一般地段的粉土、 粘土路段,地表土含水量较高,不易达到压实度要求,进行填前碾压时易出现“橡皮土”现象,路基设计时应根据土基承载力、含水量、土质等情况进行处理,可采取晾晒回填、掺石灰等措施 以降低土体含水量,当情况严重时可换填部分级配砂石或建筑垃圾进行碾压,以达到路基路面对地基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好排水设计。而对于软土路段,必须进行特殊处理,一般采用排水固结法,可采取插塑板、碎石桩、粉喷桩等措施结合堆载预压,达到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目的。地基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处理不当,日后造成路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损害了公众利益,也损害了投资的综合效益。

3.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设计时应根据规划要求、交通量资料、土基回弹模量及地基处理方式、路基填高等因素经计算结合经验综合确定。特别是快速路、主干道等有载重汽车行驶的路段,其路面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性。事实告诉我们,往往一辆超载重车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车辙、 拥包等破坏。除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路政管理外,从设计方面也应适当考虑超载因素。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一般采用面层、 基层、垫层三个结构层次。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及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并为车辆提供行驶表面,因此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经济性,所以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或级配砂石。垫层起排水、扩散应力的作用。在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车辆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结合当地地质条件,遵循强基薄面的原则进行组合计算,进行初步设计。通常情况下,会拟定基层为30cm石灰粉煤灰碎石,拟定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两层摊铺,底面层5cm AC—20I型沥青混凝土,面层为3cmAC—13型沥青混凝土。

4.交通工程设计

标志、标线、护栏、护柱等交通工程设施是道路的重要安全设施,应根据不同路段合理设置,设计原则是能够正确及时诱导行驶,使驾驶人员获得清晰的道路信息,以方便选择行驶路线,根据不同的道路状况判断行驶状态,及时进行操作控制,保持车辆安全行驶。特别是不满足规范技术指标的路段,一定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人员减速行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才能畅通,安全行驶才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5.交叉口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处交通组成复杂,左转和直行车辆存在交通冲突点,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快速路、主干道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车速快,设计处理不当,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量的组成情况采用渠化式、分道行驶式、加铺转角式等几种平交方式,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上一般均采用信号灯控制,并且在快速路、主干道上应严格控制交叉口的间距和数量,以满足交通流的畅通和安全要求。快速路、主干道和快速路、主干道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根据交通组成和地形地物情况选择合理的互通型式,以满足交通集散的要求。在学校、工厂、商业网点等人流集中处,应考虑设置人行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以满足人车分流、安全行驶的公共需要。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中最为常见,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

总之,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要从细节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才能加以解决,而前瞻性的规划,科学的设计以及规范的管理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占慧.如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水平[J].青海交通科技,2012(05)

[2]周凤耀,卜伶俐等.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公路与汽运 ,2013(01)

[3]陈元.高浅谈如何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J].汽车与安全,2014(07)

论文作者:高冠男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试论从设计角度如何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论文_高冠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