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史庆英论文_史庆英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史庆英论文_史庆英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结构。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土木工程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认真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几个因素,然后对工程中应用到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提高工程建筑项目的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展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土木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崛起,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这个行业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这时就必须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去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水平。在如今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让土木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对于建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能够达到一定标准的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比重比较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2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粗骨料(碎石、卵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与水搅拌而成的工程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梁、混凝土板、混凝土墙、混凝土基础等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又可分为素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中没有钢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常见的素混凝土结构包括柱墩、基础墙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以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形成具有较高强度、较大刚度的建筑结构。

3.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实际上属于一种混合施工材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中所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纹包括: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出现深度的裂纹以及出现贯穿性的裂纹。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原因包括:温度发生改变、水泥产生热化、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以及混凝土自缩等。

4. 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4.1 主客观因素

首先,主观因素是施工相关人员。在工程项目中,施工的主体是人,人控制着工程的进度、施工标准等,但是,在一些工程中施工管理不严格、施工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等现象普遍存在,工程的质量无法进行把关,必将出现豆腐渣工程,危害社会。因此,要想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要从对人员的管理抓起,全方位的提升人员的思想和专业素质,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其次,客观因素。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也是水泥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反应的过程需要有相适宜的温湿度,这就需要在施工时选择外部适宜的环境进行施工,避免由于温差问题导致热量不能良好释放,从而造成裂缝等现象。

4.2 施工材料因素

工程中不合格施工材料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工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工程企业的竞争激烈,市场的规范导致很多隐藏利益日趋透明化,这就导致很多工程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幅下降。为了追求高收益,工程企业开始放松材料的质量标准,采购并使用性能不能够保证的材料进行施工,最终工程的质量不能够控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②相关部门管理的不完善。工程企业能够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应用到工程中,很多情况是由于对工程企业的监管存在漏洞,工程企业不顾工程质量钻各种空子,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5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

5.1 搅拌混凝土

选用性价比较高的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搅拌,并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采用容量小于250L的自落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凝土坍落度须控制在3cm以下,搅拌时间至少要达90s。若采用容量大于500L的自落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凝土坍落度亦须控制在3cm以下,搅拌时间至少要达到150s。若采用容量小于250L的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凝土坍落度须控制在3cm左右,搅拌时间至少要达到60s。若采用容量大于500L的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凝土坍落度亦须控制在3cm左右,搅拌时间至少要达到90s。搅拌时,可采用水泥裹骨料法。首先将全部骨料与70%的水倒入搅拌机,搅拌10~20s;再倒入水泥,搅拌20s;最后倒入30%的水,搅拌80s。采用这种方法可节约15%~20%的水泥,同时将混凝土的强度提高15%。

5.2 加强施工中温度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同时如果夏季的天气特别炎热,还需要做好保湿的工作,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太阳直射,如果施工的时间是在冬季,那么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保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控制好温度,在降温的时候进行覆盖。这样就不会因为温度的问题而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保养工作,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拆模,可以防止温度的变化所造成的一些影响。还需要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管理,一般都选择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及时的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最后在施工进行的时候,也要对施工的顺序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浇筑的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均匀的铺开,有效的防止堆积的问题。

5.3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执行,避免裂缝产生。浇筑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和紧固,将缝隙堵住避免漏浆,且通过浇水使模板保持湿润。为了降低天气因素对结构质量的影响,应避免直接在高温、光照强烈的施工场地施工,并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控,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梁板的浇筑应首先进行节点处的浇筑,振捣密实后再使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当结构的尺寸较大时需要分层进行浇筑并分层振捣,需在前一层的初凝时间内完成后一层的浇筑作业。浇筑时应均匀、平缓,避免出料口的高度与模板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在尚未初凝前进行振捣,振捣深度应在进行振捣时应快插慢拔,多个点位同时进行避免漏振,控制好时间和频率,直到表面出现浮浆、无泡沫和下沉为止。在浇筑后应对边角和表面处及时进行补浆,确保边角的质量和表面平整度。拆模时应注意对结构边角的保护,出现表面裂缝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5.4 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力也不能忽视,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运用中在不断应用新技术降低内部约束力,如常见的暖棚法、覆盖法和蓄水法等,通过这些保温措施减小内外的温差,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盈利,同时也在不断降低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从而避免在外部约束力的长期作用下使内部产生裂缝等缺陷,如在地基与混凝土结构间设置滑动层,从而在地震等情况下减少地基带给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力,使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等满足恶劣情况下的受力要求,避免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等情况的发生。

6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发扬工匠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细化的混凝土施工作业,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为用户打造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肖宇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8,44(26):94-95.

[2] 邵磊.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167.

[3] 莫兴岩.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7):80-81.

[4] 周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50.

[5] 桂传良.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08):134.

[6]彭国运.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22):153-154.

论文作者:史庆英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史庆英论文_史庆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