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_郑锦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_郑锦峰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牢牢围绕学生的需求、学科的特征进行教学。核心素养教育能够充分展现学科价值、学科作用以及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广泛利用知识,引导学生获得地理能力、实践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成长。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地理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地理教师都在积极地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地理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探究

近些年,我国越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地理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的人口发展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手段。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核心素养虽受到教育界的认同与确定,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没有具体定义,并没有达成理论上的共识。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对核心素养及地理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掌握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为基础,从而运用地理学原理解读并理解改造世界的方法。

二、践行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内涵以及思想特征,并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地理环境对人口影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胡焕庸线。该线是中国人口的分界线,其显著特点是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密集,大约集中了全国94%左右的人口,而胡焕庸线以西60%左右的国土上只有6%左右的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胡焕庸线以东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平原,诸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丰富,南方地区一年三熟、中原地区一年两熟,东北严寒,但是土地肥沃,一年一熟,因此大量的人口聚集。通过胡焕庸线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地协调发展观。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总体来说,就是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展开,包括课程设计、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地理知识具有共性,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同时会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这就导致区间的差异性,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区域的特点,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这样才能把握地理规律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越来越突出,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第37题,通过对“白令海峡”的介绍,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还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通过已知的条件分析、判断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而求未知条件。可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单单要流于表面,教师必须要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学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从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从目前的高考试题中我们能够看出,直接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题目已经很少了,一般都是将地理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地理知识的变相考查就要求学生不能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于地理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做到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所在地作为甘肃省的工业重镇,有许多的企业,在学习工业的相关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对其中某一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看多想,进而掌握影响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工业地域的形成等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对学科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好自身指导者的职责。教师也要多进行各种教研活动的参加,积极地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束语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更新理念,互换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地策略研究——以“民俗与旅游”为例[J].聂利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2)

[2]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基于区级评优课的听课感悟[J].汤正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

论文作者:郑锦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_郑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