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构建探讨论文_朱卫坪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0088

摘要:随着民用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建筑工程的资源消耗逐渐增大,若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视程度不足,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针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构建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系统构建

1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1.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可归纳为在建筑工程使用期限内,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施工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场所。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功能:延长建筑物使用周期,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选取耐久性能高的建筑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加固次数;确保建筑物使用者的健康,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逐渐恶化而提出来的一种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使用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健康性、耐久性,并可减少建筑物内部材料等对人体的伤害;重视绿色建筑物的功能,绿色建筑物的关键点是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并确保人们使用建筑物时,不遭受建筑物的伤害,因此需要在建筑物设计时,就需要重视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指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有效融合为目标,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要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工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二,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地势地貌等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建筑结构优化和改进,减少建筑建设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三,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吸收用户的建议,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第四,利用新型资源,减少对资源浪费,保护自然资源。同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对资源的保护。

1.2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1)有效利用太阳能自然资源

太阳能的合理利用为绿色节能要求提供了方法,又因其价格低廉、随处可得而深受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喜爱。太阳能是目前最理想的洁净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随处可得。绿色建筑在暖通设计中可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应用,利用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和热能的双重转换。例如,在太阳能向热能转换过程中集合加热设备与热水箱构建讯混控温系统,根据室内温度需求合理调节太阳能的利用系数。因此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2)充分利用建筑自身节能设计

研究表明,采用相同尺寸、相同材质的保温材料,其外保温比内保温效果较明显。建筑外保温的适用范围比内保温广,其不仅适用于新建的建筑结构中,还适用于旧建筑进行保温性能改造,施工可能性高。此外,外保温位于建筑结构的外侧,可以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地保护,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适用寿命,并可以避免内保温中保温材料发生热桥现象,且可以避免保温材料出现冷凝,减少建筑墙体的温度扩散,确保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控制在1.55W/(m2?K)。

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需要改善窗框、拨料材质、窗扇型材等。例如,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增强建筑室内的保温效果,并在中空玻璃种设置一定量的干燥剂,有效地避免了玻璃表面的结露,提高门窗的洁净和透明度,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门窗玻璃的保温效果。

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体系架构

2. 1模型系统的作用

模型体系主要是整合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体系,建立三维模型和建立仿真平台,对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绿色节能建设进行优化设计和指导工程施工,组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数据库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2模型系统体系框架

通过对各类型建筑信息的整合,辅以软硬件产品的合理利用,从而建立一套集绿色节能信息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处理、分析于一体的建筑节能减排评估系统。其大体结构框架如包括以下几部分:

图1 体系框架

(1)基础库、业务库、服务库。在对各类型建筑建设阶段能耗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积累建筑设计、施工建设阶段的数据信息,然后在数据库基础上,构建绿色节能与绿色建筑子模型,从而为整体模型服务。

(2)管理信息平台。根据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分析结果,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工程节能管理控制。

(3)其他方面,如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等。

3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主要内容

3. 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构建设计,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总体构想,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并对工程项目的各层次、各方面、各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绿色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设计的主要架构师总体架构设计层面,它是建筑工程建设的蓝图和总体框架,对工程建设进行指导,主要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三主要部分,以及技术架构、信息标准、安全架构和工作机制等。

其中,业务架构,主要是指从职能管理入手,对现行的业务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相关的业务事项,并收集相关业务汇成业务链条,并对业务进行分类。

图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国家级管理

数据架构是在业务线的基础上,识别不同类型的业务产生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归类分析,从而确定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应用架构,主要是对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的业务线和主题数据库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形成应用系统架构。

3.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架构

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中,重点是对构造各异的建筑进行耗能分析。例如,在民用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过程中,空调系统的动力输送占据能源消耗的较大部分。在温度调节中,能耗主要集中在水泵与风机的能耗。为了减少空调动力输送过程中的输送阻力,提高水泵与风机的运行效率,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损耗。①调节供回水的温差,通过调节供回水与送回风温差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动力损耗,实现节能目标。研究发现,在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需要确定空调温度调节的控制标准,满足人体感官舒适度的基本要求,然后再采取措施,调节供回水的温度设置,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空调系统的动力损耗;②热量输送中可通过减少流速降低风机与泵的耗电量,因此,需要确保空调系统处于低流速运作状态。在变频控制系统中,可确保流速、水泵与风机能耗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实现了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3构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平台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信息平台主要是为建设单位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物业单位等部门提供服务,该平台提供了建筑节能的监管、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分析计算、能耗分析等功能。

(1)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架构

研究发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信息平台具有并行处理功能,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功能,为用户开放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了不同需求用户、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要求,并可为用户提供监管、研究、分析等功能。

图3 多角色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信息平台

(2)管理信息平台功能

节能监管。通过航空热红外遥感数据分析城市的温室气体状态,从而对该地区进行宏观监测,并可对该地区的建筑物能耗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对该地区的建筑耗能情况进行评价,制定城市热岛控制对策。

节能优化。通过管理平台对某个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对建筑管理部分提供监控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能耗监测数据进行优化,从而为建设单位提供改进的措施。

4结论

绿色建筑可提高用户居住的舒适度,可提高用户的身心健康、减少室内有害物质含量,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实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目标。而构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系统可以用于监督、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理桥.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2010,(06):8-19.

[2] 郭理桥.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07):36-44.

[3] 栾晓华. 江苏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推进机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4] 张轲,邢燕.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研究[J]. 建筑知识,2016,36(07):159+168.

论文作者:朱卫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构建探讨论文_朱卫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