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沈文婷1,姜宏宁2,朱勇1(通讯作者)

(1杨浦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009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均拍摄患侧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CT检查。根据AO/ASIF分型,分别对X线正侧位片及CT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一致性程度弱(P<0.01)。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图像更清晰,分辨率高,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及分型更准确,尤其对复杂关节内骨折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AO/ASIF分型;MSCT X线平片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73-02

影像学检查是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主要依据。X线平片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但受其密度分辨率低的影响,准确性受到限制。现今CT应用的普及,优势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选取96例在外伤后就诊的患者,对其X线及CT检查对判断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差异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选择杨浦区中医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及2017年1-8月曙光医院收治的共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62例,年龄15~86岁,平均53.44岁,患者在创伤后1h~10d内分别进行了X线及CT检查,期间未进行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

1.2 成像设备和方法

X线检查采用飞利浦DR摄片机,拍摄包括桡骨远端及腕关节在内的标准正侧位。CT检查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扫描机及Philips 256层极速CT,患者前臂置于扫描孔内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桡骨远端及腕关节。扫描参数:130kV,35mA,层厚1~2mm,螺距1.0,矩阵512×512,重建层厚1.0mm,间距1.0mm。

1.3 图像处理及分型方法

CT图像由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及容积再现(VR,Volume rendering)后处理。所有X线及CT图像经PACS传送至工作站,由二名主治医师作双盲诊断及骨折分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型采用AO/ASIF分型标准,共分为A、B、C三型,关节外骨折(A型),部分关节内骨折( B型),完全关节内骨折(C型)。A 型分为A1仅尺骨远端骨折,A2或A3桡骨远端骨折而无或有粉碎及嵌插;B型分为B1桡骨矢状面骨折,B2为背侧缘骨折,B3为掌侧缘骨折;C型分为C1桡骨干骺、关节内简单型骨折,C2关节内简单型骨折,桡骨干骺粉碎型骨折,C3桡骨关节面粉碎型骨折,伴干骺端简单或粉碎型骨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96例患者,X线漏诊8例,诊断骨折88例。根据AO分型,其中A、B、C型分别为45例(46.88%)、9例(9.38%)、34例(35.42%)。MS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发现96例患者均骨折,A、B、C型分别为A型11例(11.45%),B型10例(10.42%),C型75例(78.13%)。包括单纯尺骨茎突骨折1例,尺桡骨均受累23例,其中累及桡腕关节、尺桡关节73例,主要表现关节面骨质断裂、嵌插、塌陷分离,骨片游离(图1、2)。其中X线漏诊8例为B1(3例)、B2(1例)、B3(1例)、C2(1例)、C3(2例)(图3)。X线平片和MSCT检查就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2,P<0.01)(表1)。两种检查方法就A、B、C三种分型的一致性检验(表2),Kappa=0.242,说明两者一致性弱,P<0.01,说明Kappa值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AO分型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与临床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由瑞士内固定协会于1986年提出,2007年由骨科创伤协会认可为“骨折与脱位的AO/OTA分型”[1]。此分型包括了骨损伤的不同严重程度,为指导治疗、预后评价提供基础。根据这一系统,桡骨远端骨折分为三个基本型:关节外骨折A型,部分关节内骨折B型,完全关节内骨折C型。这三型按骨折的严重程度、形态复杂程度及治疗难度递升。在判断骨折预后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AO分型涵盖面较广,有3型,9个组,27个亚组构成。A、B、C型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程度较好(k>0.6)。

3.2 MSCT助于准确分型并早期判断不稳定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伴有再次移位的高危因素者应推荐早期手术治疗。潜在更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在单纯平片检查时并不容易发现。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桡骨缩短、掌侧粉碎、失去桡骨尺偏角、AO分型中有三组(A3、B3、C3)是再次移位的重要影响因素[2]。Neritan et al[3]发现特定的骨折分组(A3、C2、C3)、年龄>70岁、远端尺桡关节损伤、背侧骨质移位是闭合复位后预测不稳定的重要因素。Pogue[4]报道当桡骨缩短小于2mm,掌倾角改变小于20°并且尺偏角大于10°时,才能维持正常的腕关节功能。故而患者在最早的影像检查时应准确全面的诊断分型,CT能充分显示关节面的分离、塌陷、骨片移位及下尺桡关节关系,并准确分型(图1、2),利于显示不稳定骨折,是否存在再次移位的高危因素。本组96患者X线及MSCT对照研究中充分显示出CT重建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的优势。X线片漏诊8例为B、C型,多为简单关节内骨折。回顾发现简单关节内骨折线在X线平片上恰是腕关节处骨质结构重叠,易有所遗漏(图3)。平片而漏诊的C型骨折则是老年患者伴明显的骨质疏松给诊断带来困难。B、C型内分组诊断恰是难度最大的[1],而C型又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多的一型,尤其需要CT的应用帮助诊断。

4.总结

MS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提供了空间概念,显著优于X线。对于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因素尺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远端尺桡关节关系,MSCT比X线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Prakash Jayakumar,Teun Teunis,Beatriz,et al.AO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lassification:global perspective on observer agreement.J Wrist Surg 2017 Feb;6(1):46-53.

[2] Walenkamp M M J,Aydin S,Mulders M A M et al.Predictors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Hand Surg Eur Vol,2016,41(5):501-15.

[3] Myderrizi Neritan.Factors predicting late collapse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Malays Orthop J,2011,5(3):3-7.

[4] Goldfarb C A,Yin Y,Gilula L A et al.Wrist fractures:what the clinician wants to know.[J].Radiology,2001,219(1):11-28.

论文作者:沈文婷1,姜宏宁2,朱勇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MSCT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沈文婷1,姜宏宁2,朱勇1(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