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公路水泥路面施工需要严格地调配混凝土配比,并做好水泥质量以及路面质量控制工作。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不断推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应用,并优化路面施工流程,让农村公路水泥路面施工得以更高效地开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1、水泥路面特点
1.1、寿命长
水泥路面较为耐用,同等级路面,其寿命是沥青路面2倍以上,这与水泥混凝土本身的材质有直接关系,水泥强度高、耐久好,较为适合铺筑公路的路面材料。
1.2、施工简便
水泥路面进行施工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施工设备,只要搅拌机、振捣棒等简单工具就能够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简单,养护方便,有一些材料能够在当地取得,对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推动。
1.3、方便行车安全
水泥路面平整光滑,整体能见度非常高,行车过程中不受路面影响,夜间行车更加安全可靠。
1.4、后期维护成本低
水泥路面使用后,其养护成本不高,特别是在后期,出现的质量问题很容易处理,整体看,与其他路面相比,养护费用不高,是经济型路面。
2、农村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农村公路工程水泥路面的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材料、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的准备工作。而且,应该保证施工工艺流程的有序落实,并确保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通常来说,农村公路工程的水泥路面施工,需要应用到钢模板、振捣设备、切缝机以及灌缝机等设备和工具。为了便于材料运输和使用,还需要配置提浆滚筒、自卸运输车以及混凝土拌和机械。
其次,施工人员需要准备好拌和场地。选择场地时,应以便于施工为第一准则,将场地位置选在施工现场不远处;而且场地内应具备充足的水源和稳定的电源供应。应在场地内搭建水泥库房,并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而且,在施工前应保证场地充足施工要求、材料到位。施工中,应保证相关材料以及拌和机械存放和应用的合理性,还应注重场地的排水能力,为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最后,需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此环节,应先针对当地的路面基本情况,对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配比进行试配。在相关的试验工作之中,可选择两种不同尺寸的粗集料完成混凝土适配。根据所用材料以及试验的具体参数,明确配比需求,并根据28天抗折试验,在经过试验以及强度比对后,选择出最为科学合理的级配。工作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水泥用量,且必须确保材料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3、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
3.1、安装模板
首先,在正式安装之前,需要确定好路面工程的模板安装中心线,还需要明确路边线的位置,只有在两条施工线完全确定以后,才能顺利开展后续模板安装工作。就通常而言,在这一阶段中所用到的模板形式主要是钢制模板,并且要求模板的施工高度需要和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厚度保持一致。其次,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模板的平顺、紧凑搭接,还需要用钢钎来固定模板,使得模板能够充分地固定到路面基层当中,保障固定、扎实、不位移,还应当用砂浆密封施工缝隙。最后,在模板安装施工工作结束以后,需要再均匀涂抹一层肥皂液或者脱模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的配置搅拌与运输
在进行材料的配制时也是有要求的,配制的量和顺序都会影响到材料的质量。在进行配制时,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配制,砂、水泥、碎石、水泥、砂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在掺入水时也要适当,水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搅拌的时间控制在九十秒以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材料的作用,对于其中混有的杂质也要进行及时的排除,避免影响材料的质量。就通常而言,在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施工工作中,主要采用混凝土搅拌施工的方式,主要搅拌方式为双卧轴式,通过这种搅拌方式可以有效保障原材料能得到充分的混合与搅拌,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搅拌时间控制在60~90s左右。待混凝土搅拌结束以后,需要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及时运用到混凝土施工当中,另外,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到,需要有效避免混凝土产生污染或离析。倘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恶劣的高温、暴雨、大风天气,应当对其予以有效的保障措施,通常以掩盖为主。
3.3、摊铺施工
摊铺工作具体工作流程包括:首先,需要在混凝土摊铺工作中对模板的安装高程进行核实,以此保障所有施工工作能够完全按照图纸顺利进行,还需要有效保障基层的干净与整洁。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基层出现了损坏问题,应当提前及时补修,以此保障混凝土的摊铺质量。
3.4、混凝土振捣施工
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事关混凝土质量,施工时必须对其技术和设备应用进行严格控制。施工人员不可使用平推或拖拉的方式振捣,应轻插慢提振捣棒,并严格地控制振捣距离。施工中,振捣棒的有效移动距离应在其半径的1.5倍左右;振捣时间也应该控制在每一个部位30s以上。应使混凝土达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且粗集料无下沉的振捣效果。
3.5、收水抹面及表面拉毛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收水抹面以及拉毛操作关系混凝土路面的构造性能,尤其是平整度和粗糙度以及抗磨性能等相关质量效果,因而对于以上所述的内容务必做到切实有效的处理。抹面的施工通常是在小型电动磨面机的协助下具体推进的,操作的时间以及强度务必确保精准高效,并切实注意不同季节的施工强度。在以上操作完成之后接着就是后续的磨光和拉毛的具体操作,从而为路面的平整美观提供保障。
3.6、防滑结构施工
为了有效保障混凝土路面的行车安全,还应当在路面平整工作结束以后,开展路面防滑结构施工,尤其是对于农村公路施工而言,防滑结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的施工工作包括拉毛处理或者割槽两种施工工艺,具体看施工设计要求。在路面防滑结构的深度要求方面应将其控制在2~4mm之间,而在特殊山区,应将其控制在3~5mm之间。
3.7、水泥接缝施工
这一项施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缩缝施工。缩缝工作一般采用5m长的等距离横向布局,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板长,最大板长也不能超过5.5m,并且最小的长度不能小于板宽。缩缝施工主要的方法应当为切割的方式,应当控制好时间,并且尽可能做到磨损小、缝边缘不开裂。其次,垂直施工缝。如果公路的总宽度大于混凝土一次摊铺的宽度,应当设置垂直施工缝。为了保障安全度与美观度,需要保障垂直缝和车道线位置之间的一致性。
3.8、养护施工
在水泥路面施工基本完成以后,混凝土路面养护很重要,其对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有很直接关系。这需要采用湿法养生的方式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施工,养护时间一般控制在14d~21d之间;而冬季的养护施工不应低于21d,夏季的养护施工工作不应低于14d。
总之,基础建设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其在我国取得了突出成就,尤以农村公路最为突出。在现阶段我国公路分类中,主要包括国道公路、省道公路、县道公路、乡道公路、村道公路以及专用公路。而对于农村公路而言,主要分为县道、乡道以及村道。伴随着农村开发建设工作、西部开发工作,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公路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主要的路面形式为水泥路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水泥路面施工质量引起重视,以此切实提高施工水平、保障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欧德全.农村公路工程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61-62.
论文作者:朱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工作论文; 农村公路论文; 模板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