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朗读的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朗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有相当部分初中生,只注重默读,而不愿朗读英语;该朗读的时候,也只见其嘴动而不闻其声;有的学生则只敢轻读,不敢大声朗读。如何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
1.创设朗读的情境
我以生活为“大教材”,创设语言环境,增加学生朗读的信心。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我告诉他们要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善于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敢于开口,不怕嘲笑,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的决心;二是树立“大教材”观念,我把日常生活当作语言大教材,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和感知句型对话,以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觉的形成;三是开展朗读训练,我根据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学生跟读之后,开展分组、分男女、分角色朗读或齐读等形式的集体朗读竞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朗读能力。
2.关注课堂领读
领读是培养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表示不问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3.加强课外朗读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外,我在课外还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比如,初中课本上具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英文歌,课外时间可以教学生唱英文歌,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又比如,新课程编排了大量的角色扮演,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演绎。我根据教材内容将之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排练,先组织学生讨论剧情、剧中人物,再分配角色、纠正语音语调,然后组织表演。实践表明,这样的角色扮演对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完“打电话”这段对话后,编排了一个简明的生活剧,把玩具电话、手机搬进教室,学生两人一组上台表演,他们情绪十分高涨,很容易就掌握了打电话时的用语,较好地锻炼了朗读能力。
此外,朗读英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至关重要。
一要善于区分不同语种的语音。大多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已基本掌握了汉语口语,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而英语是语调语言,没有固定的词调。词中音节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它们要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kite这个词,随便你念成平调、升调或降调,它的意思不会改变,依旧是“风筝”,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这种语音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朗读的进行,因此要加以区分。
二要准确把握朗读的节奏。英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而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一句话中出现了几个重音,那么各个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大致保持相等。如:It's' half past' one.It's a'quarter e'leven.第一句话有4个音节,第二句话有8个音节。但因为这两句话都各有两个重音,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说这两句话所占用的时间是基本上相等的,每句话各占两拍。学生分清了英语与汉语的节奏区别,自然就能朗读好英语。
三要锻炼口腔肌。外国人说汉语,舌头不听使唤,发出的音调生硬别扭,而他们说起英语来则行云流水,琅琅上口。可见,朗读与口腔肌训练密切相关。有些学生不喜欢出声,常以默读代替朗读,由于缺乏口腔肌训练,口腔肌和大脑思维不能协调配合而导致语音、语调、节奏和语义不能自然结合。我给学生上语音课时,给他们剖析每一个语音的口腔部位,并告诉他们,如果口腔部位做准确了,所发出的语音就是准确的。如果强化训练舌部肌肉,坚持以快速、高声、清晰的方式来多读多说,久而久之,口腔就会自然适应一系列英语语音语调,从而产生出语感效应。比如,当我向学生提问“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n the morning”学生会理所当然地回答:“I usually get up at 6:00 in the morning.”而不会说成是“in 6:00 at the morning.”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回答时就会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