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陶娜,谢小红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陶娜,谢小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肿瘤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总结49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健康宣教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饮食指导和基础护理等。本组观察表明,及时准确地做好疼痛评估,加强健康宣教,规范疼痛治疗,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提高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率,从而使癌痛患者达到无痛生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42-02

疼痛为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已被视为肿瘤患者第5大生命体征,也是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1]。据WHO调查,约70%的肿瘤患者正受到疼痛的折磨,甚至有些癌痛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2]。我科自2013年3月开展癌痛患者规范化诊疗工作以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49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和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男31例,女18例,年龄32~71岁,平均54岁。原发肿瘤部位:肺癌15例,乳腺癌8例,鼻咽癌6例,肝癌5例,宫颈癌4例,胃癌3例,食管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各2例,肾癌、膀胱癌各1例。患者疼痛评分≥4分;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钝痛、胀痛、刺痛和绞痛。

1.2 给药方法

1.2.1标准化滴定 通过规范化的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找到适于患者的标准剂量,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疼痛的治疗 摒弃“忍耐疼痛”的观点,主张预防性用药,首选口服给药。根据疼痛评估程度,实施“三阶梯镇痛”给药:即轻度疼痛口服非阿片类镇痛药;中度疼痛口服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在此基础上如仍然不能有效缓解则加用吗啡针剂。

1.3 评价方法

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到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3];CR+PR为总有效。

2.结果

2.1 疼痛缓解率

用药后7天疼痛完全缓解(CR)36例(73.5%),部分缓解(PR)9例(18.3%),轻度缓解(MR)4例(8.2%),总有效率(CR+PR)为91.9%。

2.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49例患者出现便秘35例,(71.4%),恶心、呕吐9例(18.3%),嗜睡3例(6.3%),尿储留2例(4.0%),无一例发生谵妄、过度镇静、呼吸抑制。

3.护理

3.1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对临床癌痛患者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估我们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对新入院患者在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详细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评估疼痛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规律,疼痛促发和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对轻度疼痛(1~3分)患者每天评估1次,中度疼痛(4~6分)患者6小时评估一次,重度疼痛(7~10分)患者每1小时评估一次;口服给药后1h内进行评估,皮下和肌肉注射后30min后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上,为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提供依据。

3.2 健康宣教

患者和家属缺乏癌痛知识,不能准确评估和报告疼痛,不按时用药,缺乏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均会影像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的准确评估和药物剂量的滴定。责任护士借助癌痛病房患者床头的“数字疼痛评分法”图标指导患者准确进行疼痛评分;指导患者通过病区内的宣传栏了解癌痛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发放疼痛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纠正错误认知,让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疼痛,每月采用幻灯片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相关癌痛知识,使其配合医护人员按时按量用药。指导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反应,消除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心理,按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向患者说明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由于镇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切勿空腹服药,以饭后2h内服药为佳;阿片类药物镇痛无标准剂量,用药初期应从小剂量开始,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初始剂量滴定,直到调整至疼痛控制满意为止,避免过量用药的发生。指导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等糖衣片时不能含服、咬碎或掰开服用;对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告知按时给药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量及频次,以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保证药物持续缓解疼痛。

3.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3.3.1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00%,通常会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全过程。护士应每天主动询问患者大便次数及性状,知指导患者多饮水,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养成规律性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早晚空腹去饮蜂蜜温开水约250ml,并顺时针按摩下腹部15min,以促进肠蠕动,预防或减轻便秘症状,必要时根据病人便秘情况,给予乳果糖溶液口服,开塞露纳肛及清洁灌肠等。本组35例便秘患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便秘均得到减轻或缓解,无一例并发肛裂和肠梗阻。

3.3.2恶心、呕吐 一般在使用镇痛药物的初期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月30%,本组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爆发痛时予吗啡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后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给予甲氧氯普胺20mg肌肉注射后症状缓解。其余8例患者均在口服止痛药2d~5d后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症状。经按医嘱在镇痛药物的初期给予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药物,待症状消失1周则停止用药。

3.3.3嗜睡 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嗜睡,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用药,同时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各项护理安全措施,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3.4尿储留 患者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症或同时使用镇静剂,克引起尿储留。责任护士应评估尿储留的严重程度及有引起增加尿储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本组2例老年男性患者在口服盐酸曲马多0.1q12h一周内出现尿储留,经使用热敷下腹部30min,让其打开水龙头听流水声后自行排尿,并按医嘱换用盐酸羟考酮10mg12h口服,避免尿储留的再次发生。

3.4 饮食指导

为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疼痛的耐受力,责任护士指导患者饮食应多样化、均衡化,根据患者的喜好调整饮食结构,刺激患者的食欲,鼓励少量多餐。本组2例不能进食者,请营养师配制个体化的鼻饲饮食,每次鼻饲200ml,5次/d,并根据患者胃储留的情况,适当增减鼻饲饮食量,保证患者的营养平衡。

3.5 基础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全身衰竭,各脏器功能相继减退,多数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注意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生殖器官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晚期癌痛患者常常取被动体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因此要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定时变换体位,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痛的环境,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晚期癌症患者多数伴有疼痛症状,30%~40%的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而75%以上晚期癌症患者仍然遭受疼痛的煎熬。通过本组49例患者观察表明,患者和家属及医护人员正确地认识疼痛,准确评估疼痛,正确地使用镇痛药物,对肿瘤患者疼痛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疼痛,从而使癌痛患者达到无痛生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树森,喻华芝,朱益民,等.浙江省常见恶性肿瘤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11,21(4):254-257.

[2]柯传庆.癌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2).

[3]闫振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56例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4]江文艺,林颖瞾.癌痛病人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的护理[J].全科用护理,2014,12(15):1371-1372.

论文作者:陶娜,谢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陶娜,谢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