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卖车”而获奖_卖车论文

我想到了“卖车”而获奖_卖车论文

由《卖车》得奖想到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卖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小品《卖车》继去年的《卖拐》获奖后,今年又得了小品类一等奖。照理,文艺作品最忌内容与形式的雷同,但从《卖拐》到《卖车》,演员仍是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三个人,内容仍是演绎着一个骗与被骗的故事,手法仍是采用惯用的“脑筋急转弯”,《卖车》且又是《卖拐》的续集,既便有赵本山的品牌效应,仍不属什么创新,人们不禁要问:《卖车》何以能够得奖?!

然而细想,较之《卖拐》,《卖车》在主题深度的开掘上、在警世的振聋发聩作用上,确能带给世人更多的启示与联想;其社会与现实意义早已超出小品本身的立意。

其一,《卖车》中的受骗者经过一年痛定思痛的“反思”,扔掉了拐杖,找到了同一个马路骗子,欲与其算帐讨还损失。但这个受骗者最终还是经不住骗者的巧舌如簧而再次受骗。与《卖拐》不同的是,去年骗者将被骗者单脚骗得离地柱上了拐杖,今年却将被骗者骗得双脚离地坐上了轮椅。剧终时这个马路骗子得意地说,明年再用这副拐杖做一副担架仍旧卖给他。剧中的受骗者被骗到如此痴迷不悟的境地,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怜也!

小品《卖车》中骗与被骗的反复较量,说明了与一切行骗谋财的种种歪理邪说、与一切以骗为特征的伪科学、邪教的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又说明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辩证思维,如果他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失去抵制歪理邪说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而一次又一次地受骗上当。生活中的这种实例并不少见。仅以邪教“法轮功”为例,早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法轮功”仍在明里暗里、地上地下、国外国内从事行骗活动,自前途似锦的女大学生为《法轮功》自焚献身后,又不知有多少痴迷者为了所谓的“圆满”而走上了绝路。这种斗争的残酷性与长期性是一般善良人所难以想象的。

其二,《卖车》使人想到买卖中的诚信原则。拐杖也好、轮椅车也罢,进入交换市场就成了商品,商品买卖就应诚实守信。《卖拐》与《卖车》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诚信与信用的涵义虽不可等同,但作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原则。仔细想来,《卖车》马路一幕的设骗,不过是被某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认定的“社会信用危机”的高度浓缩。说“社会信用危机”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社会的失信、缺信行为与活动确实大量存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人代”、“政协”两会中,代表们列举的诸多不诚信现象便可佐证:郑百文事件、银广厦事件、牟其中破产、房产公司的不守合同、装修公司的以次充好、注水牛肉,以及虚假文凭、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等。

值得提及的是,《卖车》不同于《卖拐》,它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亮相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因此其折射出的信用基础内涵更为深刻。WTO规则的本质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WTO不能接受失信欺诈、假冒伪劣等行为。与WTO对接,作为经济三大主体的政府、企业、个人都要以诚信为本。坚持诚信原则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才会取得双赢与多赢;而失去诚信(包括信用制度、信用市场、信用道德),就将使我们失去来之不易的又一轮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因此说,在加入WTO后,重视与解决诚信问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小品《卖车》还告诉我们,令人切齿痛恨的不诚信行为是有悖于最基本的道德人格要求的。诚信的本质就是道德。诚信应该成为入世后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卖车》从反面告诫我们,建立相应的失信惩罚机制势在必行。对于一切欺诈蒙骗、假冒伪劣的行为,必须加大道德惩罚与法律制裁的力度。

标签:;  ;  ;  ;  

我想到了“卖车”而获奖_卖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