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论文_胡玉琼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论文_胡玉琼

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办

摘要:水稻的种植技术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效益。在此次研究当中,通过对水稻生长条件的进一步了解,对当前所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使得我们在水稻种植技术的领域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与显著进步。这也为其他相关的领域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和借鉴意义,对于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增加水稻的种植收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技术优化

前言

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之中,水稻的种植技术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种植收益。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我国以往传统水稻种植技术的落后局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将会带动我国的水稻种植跨越式的发展,最终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产结构。

1.水稻生长条件

水稻属于草本植物,适宜生长在温度与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对阳光的需求很大,在生长的关键阶段要有充足的阳光照耀,来保证水稻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其中,温度的高低和变化幅度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十分的重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水稻生长的质量。当然,如果能够在符合水稻生长的环境中来种植水稻,辅之以科学的种植方法,那么水稻就会生长的十分顺利,最终的水稻收益也会十分的可观。但是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种植方法,那么即使在优良的环境中成长的水稻,水稻的最终产量也会不尽人意。

2.水稻种植技术

2.1稻种选择

水稻种子的选择要结合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土地情况,以此来挑选适合的水稻种子。好的稻种要考虑到水稻的防病、抗倒伏、盐碱化等等方面的能力。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水稻的成长期与收割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早熟或者是晚熟的稻种来进行播种。

2.2浸泡水稻

经过氧化钙溶液浸泡过的稻种,可以大大的提高水稻种子的抗盐能力。主要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挑选质量优良的稻种,从源头上保证稻种的质量;②将种子进行洗涤,消毒,然后将种子晒干待用;③将其放到Ca O(氧化钙)溶液(0.5%)中,浸泡时间为一天。

2.3培育稻苗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培育技术,一般均采用旱育秧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挑选育苗地段,这个是为关键的。如果苗床的下面没有充足的水源,就很难保证秧苗的成活率,所以一般在地势低平,土壤有较好的蓄水能力的地方,还要保证土壤中没有盐碱成分,通常都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位置。②培育的床土应该要疏松,并且要有适宜种子生长的PH值。

2.4种植水稻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采用机械化的插秧方式,当然在一些山区也存在传统的手工插秧的劳作方式。插秧一定要保证秧苗的深度一致,应该与当前的生态环境相匹配,才能使秧苗充分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2.5稻田管理

当秧苗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就要进行秧苗的移植。在进行秧苗的移植之后,一定要保证稻田里有足够的水源,避免在秧苗生长的关键阶段缺乏水分而导致秧苗枯黄,影响最终的产量。因为我国的雨水分布是南方多北方少,所以在北方地区种植的水稻更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

3.1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三控”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三控”技术指的是:水稻的施肥以及施肥的时间、水稻生长发育的正常情况、病虫害对于水稻生长的影响。众所周知,给水稻施肥提供水稻生长必要的养分会极大地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是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科学的施肥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施肥的时候要遵循水稻生长的规律,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环境和长期积累下来的水稻的种植经验,适时适量的施肥,综合管理和控制,使水稻健康的成长。时刻关注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另外,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去除水稻中无用且浪费的肥料,防止水稻出现群体结构恶化、生长不良的情况,以此来保证水稻的正常的生长。最重要的是控制病虫害,通过药物或者是技术手段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2 水稻种植中的叶龄优化技术

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有很多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叶龄优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水稻栽培理论,其主要的特点是拥有更加数量化的高产指标和更加规范化的技术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降低水稻正常的成本、提高种植的效益。叶龄优化技术是以水稻器官的生长规律为基础,结合水稻主茎叶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对水稻的生长采取合理的措施或者方案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

一般在水稻的大范围种植时都会采用叶龄优化技术来提高整体的种植效益,此时就要设立相应的观察点作为参照来对水稻叶龄的生育过程进行观察以及判断。在观察时要在稻叶上做标记,时刻记录叶龄的变化,并且汇总分析记录的结果。当然,叶龄优化技术要结合水稻的实际生长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做出实际的诊断的报告,来实现水稻的种植收益的最大化。当然叶龄优化技术也不是唯一的水稻培育技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种技术都会有自己试用的范围和优缺点,在培育水稻的是过程中,适当的结合其他的培育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来种植水稻,也会大大的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

3.3 水稻种植中的管理优化技术

对水稻的养护和管理也是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虽然说在前面提到的“三控”中,对于水稻的施肥以及病虫害的管理有一定的介绍,但是水稻的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除草是培育水稻必须要完成的一个步骤,因为杂草会和水稻争夺阳光和养分,最终影响水稻的整体的收益。但是在除草的过程中,会出现“杂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现象,有的杂草即使是除草剂也很难根除的,这就是传统培育水稻的一个技术弊端。

管理技术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的应对这个难题,管理技术优化是结合了以往稻田除草的经验,总结出稻田杂草的种类,对这些杂草“对症下药”,这样既能够做到“药到病除”,也可以很好地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管理技术的优化不仅考虑到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还会考虑到人为因素,对隧道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找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使得最终的水稻的种植效益得到优化。

4.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效益提高应注意的问题

水稻的种植技术的应用会很大程度上水稻政治的效益,良好的技术和良好的种植管理相结合,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只看重利益而盲目的扩大生产,一定要结合当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在运用新的培育技术时,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参考以前水稻种植的一些方法,对水稻的种植做好规划。

在水稻种植前的育苗阶段,就一定要做好对育苗土壤和水进行PH值的检测,调节适合水稻育苗的土壤酸碱性,同时在育苗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周围环境要做好实时监测,幼苗的生长对温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会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等。

5.结束语

我国已经形成“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主要的种植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平原和华中等地区。在新世纪,人口不断地增多,有效地耕地不断地减少,只有充分提高水稻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的科学种植的水平,才能更大的提高种植的效益,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粮食,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汪佐荣.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8:106.

[2]王锦艳,张彩清,杨腊梅,康洪灿.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北京农业,2015,14:81-82.

[3]裴莹,侯召亮,翟伟.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260.

论文作者:胡玉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论文_胡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