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论文_薛章紅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论文_薛章紅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沙河镇初级中学,723512)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标准越来越高,国家对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考核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初中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它已经广泛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通过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听音乐、观看视频等丰富生活,除此之外,人们借助信息技术查询资料,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在大部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日常办公的状况十分常见,因此,信息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为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忽视

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学校、教师、家长都未引起重视,虽然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在职业学校或业余时间,初中主要是学习语数外。在大多数学校,语数英课程取代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忽视了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除此之外,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学习信息技术会耽误主要课程的学习,影响主要课程的学习成绩。甚至在考试中并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评价,这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

2.学生对信息技术未形成正确的认识

由于家长、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错误认识,存在偏见。导致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错误得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打游戏、看新闻、聊天。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走动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3.学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与个性特征的明显差异,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技术,从而形成较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水平,在学习时就容易掌握,提高也就迅速。相反,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与新媒介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在接受知识和掌握操作时就会较慢。两者在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是,传统得信息技术课程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单一的学习目标,单一的评价,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是教师单一授课,教师被动得教,学生被得学,不利于不同差异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方式

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力争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不同差异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幻灯片如何制作时,可以通过投影仪为学生展现风格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从各种图片中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幻灯片,从而激起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探究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进步。

2.运用任务驱动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

任务驱动法是以课本为基础,将每个单元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布置成学生作业以做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有利于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例如,在讲解word的文本框、图片、图文框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把事先做好的新年贺卡、个人名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word文档产生新奇、全新的认识。

然后,教师通过分析贺卡、名片的组成部分,指出哪部分是文本框与图文框,哪部分又是自选图形等,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认真听讲,勤于实践。

3.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辅助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是多媒体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利用其它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是图像、文字以及声音等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时无形地向学生展示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美妙之处。教师操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学到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久而久之很多知识不需要讲解,学生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常用的电脑操作技能。

4.细化教学目标,使之具体化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归宿与导向,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课程目标与单元内容,有着自己的归宿和导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乐学”策略,将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应该将其优化为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乐学”信息技术知识。目前,以技能和知识、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核心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教师设计理念新颖,要对每个模块设定分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对各个具体章节以及知识内容设定目标与教学要求。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特点撰写教学计划,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实现学生乐学。

5.丰富教学内容,使之生活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促使学生“乐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学习、娱乐、工作的各个层面。信息技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可对实例进行扩充、讲解、精选。同时,需要挖掘喜闻乐见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含有丰富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生活化。

6.运用差异策略,激发学生动机

由于学生具有较大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差异。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兼顾差异学生,重点照顾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差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运用差异策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设计分层、教学评价等分层,从而能够面向所有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通过相互激励,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互相竞争,激发学习潜力,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感,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教师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找出好的教学对策,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鹏.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学周刊.2015.12(2):32

[2]李良梅.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4.31(1):55

[3]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5.13(8):56

论文作者:薛章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论文_薛章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