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盐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干扰1例论文_江树仙,郭洪奎

钒酸盐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干扰1例论文_江树仙,郭洪奎

江树仙 郭洪奎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 云南 玉溪 653101)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05-02

胆红素测定应用最广泛的化学测定方法是根据Ehrlich在1883年建立的重氮反应方法,但其影响因素多,尤其溶血、脂血对其影响更大,且需在使用时临时配制试剂,比较麻烦[1]。氧化酶法受溶血影响较大,而钒酸盐法弥补了这些缺点,它具有抗溶血、抗黄疸、抗脂血等优点,能够测定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同时该试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试剂开瓶稳定性极佳,试剂可室温储藏。 自1993年日本学者Tokuda发表了血清胆红素的钒酸氧化测定方法后,国内众多的文献报道均认为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改良J-G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特异性达到较理想的水平。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起由于球蛋白异常增高而引起的TBIL(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检测结果异常,现报告分析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病例简介:患者女,68岁,以多发性骨髓瘤、肾结石并积水收入我院外骨科住院。于第二天取空腹静脉血做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和电解质检测,最近几天无特殊用药。静脉血经3000r/min离心后血清呈淡黄色,按操作规程要求在BECKMA COULTER UniCeL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发现TBIL检测结果异常,结果是380.5umol,与血清颜色严重不符。为排除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干扰,采用重氮法在同一仪器重新复检,结果为21.5umol、说明TBIL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干扰,导致结果增高。

为观测本例标本在用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扰,在36±1℃的水浴箱内模拟BECKMA COULTER UniCeL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内反应过程:取洁净玻璃试管两只,分别加入TBIL试剂R1800uL预温一分钟,时间到加入待检血浆28uL混匀,孵育4分30秒,加入R2400uL混匀,反应液在读数时间内出现乳状混浊,且混浊随着时间延长颗粒变粗。用其他血浆重复上述步骤,在读数时间内反应液未出现混浊,证明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假性增高。

分析:患者多发性骨髓瘤已经上级三甲医院确诊,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为浆细胞性病变,能够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患者GLB增高属于病理性增高。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原理是在PH3.0的缓冲液中,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样品中胆红素与钒酸反应,生成胆绿素,在450nm处胆红素的黄色特异性吸光度的下降与样品中的胆红素含量成正比[2]。文献表明,蛋白质外环境的PH、离子强度、温度、或溶剂性质等条件的改变均可导致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使其溶解度下降而形成沉淀[3]。模拟试验中反应液内形成混浊可能是异常增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与反应体系选择的表面活性剂离子性、反应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由于形成混浊,根据郎佰特—比尔(Larnbert一Beer)定律,检测光束通过检测液时发生散射,导致检测到的吸光度降低,因此产生假性增高。直接胆红素由于试剂中的缓冲液体系及表面活性剂选择与总胆红素不同,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反应液形成的混浊与反应体系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反应缓冲液的离子强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琏文,高恩钰.五种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方法筛选和推荐改良JG法的实验报告[J].中华检验医学检验杂志,2002,5(1):25.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6~457.

[3]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45.

论文作者:江树仙,郭洪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钒酸盐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干扰1例论文_江树仙,郭洪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