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资源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_一带一路论文

能源与资源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_一带一路论文

能源资源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着力点论文,能源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15)01-0068-0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化与大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能资”合作为抓手,不论从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结构的禀赋、社会发展需要和互补优势的角度,还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具备的合作基础和条件来看,都是最为现实和可行的。因此,应将“能资”合作置于大周边区域合作的优先方向,着力加以推动。

      一、“能资”合作在推动中国周边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推动与周边国家“能资”合作,深化我国与资源国、过境国的互利共赢关系,有利于实现我国“能资”供给的多元化、运输的安全与便利化、定价机制的合理化。这对于保障我国“能资”安全,拓展发展空间,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挥我国与资源国、过境国的互补优势,建设“能资”基础设施,既可帮助资源国振兴“能资”产业,也可为我国资本和技术增值提供机遇;进而为周边国家提供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这也正是“能资”合作作为发展引擎的长期动力所在。

      (二)有助于推动各国形成命运共同体

      周边地区集中了一批重要能源生产国,这些国家急需实现能源销售的多元化、引进中国能源技术和投资,进而利用中国经济成果发展自己,加快建设本国“能资”基础设施。周边国家在“能资”、市场、资金及技术方面与我国具有较高互补性;深化该领域合作符合各方发展利益,利于促进地区共同发展和繁荣。同时,“能资”合作具有战略属性,我国与资源国、过境国在传统能源、新能源、铀、金属矿产、能源运输、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具有外溢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潜力,从而推动政策沟通、道路沟通、贸易沟通、货币沟通、民心相通,增强双边战略互信。这既有助于实现我国经略周边、打破围堵、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更对深化我国与周边各国双边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能资”领域的相互依赖及其辐射效应,可成为地区和平的“压舱石”;我国周边地区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薄弱,而“能资”合作对其振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作用巨大,这对于维护地区政治稳定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尚有较大疑虑;而能源资源合作为我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提供了有利平台。我国可借此向周边国家展示我打造友好稳定、共同富裕的地区环境的诚意,从而逐步化解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感,建构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话语环境。

      (四)有助于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

      加强与周边地区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间能源合作,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与周边国家达成公正的能源交易规则和定价机制,推动落实“能资”运输“过境自由、非歧视、不妨害”原则,进而形成和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利于加强我国在全球能源问题中的话语权,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更为公正、合理、高效。此外,“能资”合作涉及国家多、辐射领域广,可成为地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的基础;并可借此打造环周边国际能源战略协作平台。这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独特的能源供需板块,改变严重失衡的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意义重大。

      二、中国与周边地区“能资”合作的内涵

      (一)“能资”合作的内容

      从“能资”种类的角度来看,“能资”合作以能源合作为重心,进而涵盖“能资”的全部种类。其中,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资源则包括矿产和非矿产两类,前者既包括化石能源,也包括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后者既包括非化石能源,也包括水资源、生态资源如渔业、林业资源等。中国与周边各国在资源禀赋、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强,且都面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各方在各种“能资”,尤其是油气资源合作方面均有很大潜力。

      从“能资”产业环节的角度来看,“能资”基础设施建设、勘探开发、贸易、道路与管线运输、运输安全、冶炼加工、营销渠道等上、中、下游环节,均可以成为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合作领域。在上游领域中,中国的资本、技术同周边各国的资源禀赋间具有天然互补性;中游领域中的运输及其安全是各方共同的重要关注点;下游的市场和高附加值产业合作则可将各方利益牢固捆绑在一起。中国与周边各国在“能资”产业各环节的合作,将为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动力。

      (二)“能资”合作的特点

      首先,“能资”合作具有经济性。“能资”首先具有大宗商品功能:各类“能资”是周边地区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然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商品,也是各国间国际贸易增量的重要来源。其定价机制、贸易与结算方式、运输成本等因素深刻影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同时,石油的金融功能日益彰显:石油成为投资组合的重要部分、石油期货市场和石油定价规则成为大国博弈场域、石油价格受期货市场影响加深、金融衍生工具介入石油商贸使其成为套利工具①。周边地区集中了一批重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国,其合作也将涉及能源的金融功能。

      其次,“能资”合作具有外溢性。“能资”领域的国际合作涵盖大宗商品贸易、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跨境油气管线建设与运营、“能资”定价规则等领域,并可外溢到诸多产业经济部门及关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合作。

      最后,“能资”合作具有战略性。对于主要“能资”生产国,“能资”出口往往是重要财政来源;对于消费国,“能资”进口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双方在“能资”领域的合作事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全局。因此,“能资”合作也经常成为国家间博弈的战略筹码,以此达成重要政策目标。

      (三)合作方式

      中国与周边各国开展“能资”合作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实体项目合作与软环境构建两类。实体项目包括扩大“能资”贸易规模、合作进行勘探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能资”道路运输合作、共建共营油气管线、冶炼加工与市场合作、共建共营新能源设施及相关技术合作等。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达成的石油增供协议和东线供气协议、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达成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以及中国环周边跨国油气管线的修建,均是“能资”实体项目合作的典型案例。继续落实、深化、开拓“能资”务实合作,将充实区域合作的内涵。合作软环境建设则包括投资与贸易便利化、交易本币化、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双多边关系、构建良好国际条法和舆论环境等。

      三、中国在周边地区开展“能资”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在周边地区推动中国与各国开展“能资”合作,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周边地区开展“能资”合作的机遇

      1.发展合作是地区主流

      习近平在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我国周边充满生机活力,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涵盖中国大周边地区,以和平、合作、发展为主流的国际形势是推进地区“能资”合作的重要机遇。

      首先,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逐步加深。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友好发展夯实了政治基础。在我国与一系列周边国家确立“战略合作关系”之后,近期,中俄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与文莱确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其次,周边国家多以振兴经济为优先方向,愿意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在经贸、能源、文化、社会、环境保护、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功能性合作已经越来越密集。

      最后,地区热点问题总体可控,地区安全形势趋稳。中亚国家都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向好:“(中印)双方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加强了领土争议的危机管控能力”;“伊朗核问题谈判出现新机遇,达成阶段性成果”③。欧亚经济联盟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果,一体化趋势发展迅猛。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力图在区域合作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虽出现纠纷,但出于未来发展的考虑,地区国家并无意与一个上升的大国反目。

      2.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增强

      首先,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和贡献逐年增长,无疑向近邻国家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进口2万亿美元商品,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④。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额已接近900亿美元,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为502.8亿美元,与后者的贸易增长率为9.4%⑤。

      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互信和务实合作深化,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相对于欧美经济复苏缓慢而言,中国投资能力的增长,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丰富,这也激发了相关国家的合作热情。

      其次,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高度互补性,与我国开展能源合作的愿望增强。资源、市场、资金以及技术的互补性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俄罗斯正面临经济发展与国家转型的难题,亟须扩大出口、引进投资。哈萨克斯坦正在实施工业创新发展战略,并开始把引资和合作重点向非资源领域转移。蒙古和其他中亚国家均把发展交通、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轻工业、服务业置于经济发展的优先内容,对“中吉乌铁路”及相关公路网建设抱以期待。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四国次地区合作机制构建的前景十分看好。南亚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打造地区国家期待的“中巴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将会盘活整个区域的经济融合并推动互联互通建设。

      再次,国际能源形势变化提升了中国市场的地位。在美国加快推进能源独立的背景下,其对中东、中亚油气产区的依赖度降低。2008年以来,美国自中东的石油进口累计减少了16%⑥。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稳定增长源,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绝大部分,成为中东、中亚石油最重要的战略买家⑦。在此背景下,中东、中亚产油国有意向我国开放油气上游产业,以能源合作带动与我国的经贸合作,进而推进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愿望强烈。而中国适度开放能源下游产业与市场,对周边资源国吸引力更为巨大。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促使美欧意图制裁俄罗斯能源部门、减少自俄能源进口,这将促使俄罗斯更加看重远东市场,深化与中国的“能资”合作。

      3.深化“能资”合作基础良好

      首先,中国与周边国家已有大量制度化经济合作。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两项谈判也在2013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0国集团(G20)、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推动地区“能资”合作不断深化发展,现有国际机制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基础也更为牢固。

      其次,周边国家对中国认同度提高,地区国际政治话语环境良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同周边地区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近期更是提出坚持奉行正确的义利观和“亲、诚、惠、容”新理念,意在同周边各国共同营造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⑧。中国外交日渐展现出的自信、开放和负责的大国风范,务实有效的睦邻友好政策和推动建设和谐周边、和谐世界等新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理解和接受。

      再次,中国与周边国家“能资”合作成果丰硕。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达到新高度,双方共同“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⑨;双方于2013年达成长期原油供应协议并就天津炼化厂合作达成协议、原油增供协议、俄罗斯通过东、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协议、中石油购入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股权协议,及核燃料协议⑩。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油气贸易逐年扩大;A、B、C、D四条于中亚地区跨境进入我国的油气管线初步建成或开工。中国与中东传统油气产地的能源贸易也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中国与周边国家既有的“能资”贸易及相关产业合作,为进一步营建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

      (二)周边地区深化“能资”合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向大周边地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给沿线地区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周边环境时刻变化发展的形势下,也存在一些瓶颈和隐患。

      1.大国博弈造成的负面影响

      首先,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偏见较深,鼓吹东亚地区局势不稳的根源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愈发强硬。美国2013年涉华军力报告称:“中国宣称其崛起是和平的,没有追求霸权和扩张领土的愿望。然而,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缺乏透明度,美国对中国意图的担忧持续加深”(11)。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12)。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破坏了该地区开展“能资”合作的政治环境。

      美国主导“新丝绸之路”计划,大力介入地区事务。此外,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在南亚、中亚指责中国主导的合作项目存在环境、古迹保护隐忧,给项目实施制造障碍。

      其次,中国与中亚各国深化“能资”合作易引发俄罗斯的疑虑,担心其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受阻。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进一步巩固独联体,致力于加强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优先任务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13)。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申请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亚美尼亚正式加入关税同盟。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与中亚各国“能资”合作深化发展,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俄罗斯对此难免疑虑。例如,俄罗斯担心“中吉乌铁路”使用的标准轨与俄式轨不能衔接,导致中亚国家增加对俄离心倾向。中国与中亚各国达成大宗“能资”贸易协定、拓展上下游合作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都使俄罗斯产生类似担忧。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能资”合作中与俄罗斯互利共赢、助其充实欧亚经济联盟、避免恶性竞争,是“能资”外交工作的一个挑战。

      再次,印度对中国地位的上升有所顾虑,且两国间在国际“能资”贸易中存在竞争。印度非常重视其南亚影响力,并积极发展与中亚、东南亚各国的双、多边关系。近年来,印度陆续强化与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的双边关系,并积极与东盟深化合作(14);努力扩大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规模,并深化上下游合作水平。

      作为发展中大国,印度加强与“印太”区域各国关系与“能资”合作,是合乎国际政治、经济规律的;但又难免与中国产生竞争。2013年7月,《印度斯坦时报》就曾发文质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卡沙甘油田项目中的合作,是“抢了印度的合同”(15)。避免与印度发生零和甚或负和竞争,同样需要良好的“能资”外交工作。

      2.边界和水资源争端的负面影响

      我国周边涵盖广大海陆区域,面临尚未解决的海界、陆界和水资源争端挑战。首先,周边个别国家受域外大国和地缘政治的形势影响较深。其次,我国与个别周边国家间尚存边界问题。日本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挑衅中国的主权。我国南海水域受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挑唆,形势复杂。中印划界问题至今没有根本解决,双方对此总体上能保持冷静、克制,但在一些具体事务中难免出现摩擦。日本与韩国也有独岛等领土争议。部分中亚国家间的领土纠纷时常激化,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因素。再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部分国家间存在水资源争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间存在跨界水资源问题。此外,南亚和中亚国家间水资源争端更是久拖不决,存在爆发冲突的隐患。

      3.周边地区国家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忧

      首先,我国周边地区涵盖的南亚、中亚及西亚均处在欧亚大陆的“不稳定弧”上,社情民情复杂,矛盾叠加,热点时有爆发。2014年10月26日,美国及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地区恐怖势力蠢蠢欲动。域内外国家围绕阿富汗前景的博弈错综复杂,阿富汗国内未来安全形势不明,冲突外溢的可能性增加;其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暴力事件不断,影响地区稳定与经济合作。中国境内外“东突”“藏独”民族分裂势力遥相呼应,采取政治颠覆与暴力对抗相结合的方式,大肆进行分裂新疆和西藏的破坏活动,影响边疆安全稳定。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油气管网及人员安全面临考验,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构成全局性影响。

      其次,一些国家政权交接形势不明,且其国内民族、宗教、政治角力复杂,存在动荡隐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政权将逐渐进入敏感的交接期,其国内各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仍在发酵(15),中亚地区的地缘环境酝酿着新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能资”合作、进行大项目建设等潜存负面影响。

      最后,东北亚地区,朝鲜核危机时有爆发,半岛局势持续紧张。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滋长,美日构筑军事同盟,都成为影响周边合作的制约因素。

      推动大周边地区的“能资”合作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仅将拉动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将提升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践证明,搭建涵盖大周边地区开放性的“能资”合作平台,畅通各层次的对话和沟通渠道、制定可行的合作规则、确定务实的合作项目,是开展“能资”合作和保障其可持续运营的重要途径。当前,推进“能资”合作既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要妥善应对严峻挑战。“能资”合作是一个具有战略属性和长期合作的领域,既需要日积月累的扎实推进,也亟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①张宏民:《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②习近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5日,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93113.shtml.

      ③曲星:《2013年国际形势特点及中国外交创新(代序)》,转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4)》,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姚坚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发表谈话》,2014年3月1日,http://tzswj.mofcom.gov.cn/article/f/201403/20140300504985.shtml.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2014年1月10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0110/index.htm.

      ⑥Elizabeth Rosenberg:"Energy Rush:Shale Production and U.S.National Security",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February 2014.

      ⑦Brookings Institution:"Energy and Security:Strategies for a World in Transition",February 2014.

      ⑧杨洁篪:《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1期,第2-4页;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3年3月23日,http://www.frn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24243.shtml.

      ⑨《2013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年》(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诺瓦克陪同梅德韦杰夫总理参加第18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期间发表的讲话),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1023/c1002-23297464.html.

      ⑩"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http://124.202.164.5/download/43763140/64143746/1/pdf/58/160/1367979705914_160/2013_China_Report_FINAL.pdf.

      (11)See Michael D.Swaine,Mike M.Mochizuki,Michael L.Brown,Paul S Giarra,Douglas H.Paal,Rachel Esplin Odell,Raymond Lu,Oliver Palmer,XuRen,"China's Military & the U.S.-Japan Alliance in 2030",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May 2013.

      (12)阿·桑日耶夫:《普京在莫斯科会见辛格》,《俄罗斯报》,2013年10月21日。

      (13)NitinGokhale:"India's Rising Regional Military Engagement",The Diplomat,February 2014.

      (14)"India loses Kashagan Oil Field to China",Hindustan Times,July 2,2013.

      (15)庞昌伟:《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突破口》,《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标签:;  ;  ;  ;  ;  ;  ;  ;  ;  ;  ;  

能源与资源合作: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_一带一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