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娟华,吴少弟,郑海洋

1例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娟华,吴少弟,郑海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广东 深圳 510080)

【摘要】报道1例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治疗宫颈癌术后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该患者于术后第二天难以忍受的腹胀、腹痛,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mg后,肠梗阻症状解除。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梗阻;新斯的明;足三里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53-0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因手术时间长及术后活动受限,肠梗阻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导致胃肠胀气,进而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主观感受,同时延缓了术后禁食时机,部分患者因身体不适而不愿下床,从而进一步影响早期下床活动,不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现将2018年7月我科收治一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利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吴某,50岁,主诉发现宫颈恶性病变3月,发现胃、直肠恶性病变2天。在我院胃肠外科入院进行相关检查后未见胃肠道肿瘤,于7月5日由胃肠外科转入我科,诊断为:宫颈恶性肿瘤、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血栓性外痔术后,完善术前准备后予7月9日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7月10日出现腹胀不适,测腹围88cm,指导活动、按摩腹部、四磨汤溶液口服、肛管排气等措施后排出少量气体及不成形墨绿色粘液便,腹胀症状稍缓解,7月11日9时又出现明显腹胀,伴有气促,恶心,测腹围90cm,当日行腹部立卧位片结果显示“小肠广泛胀气、积液,结肠可见积粪、少量积气,未见异常致密影”。诊断为“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当日12:39足三里穴位注射1mg,分两侧穴位注射,13:20分患者开始排气、排大便,解出褐色水样便约300ml,诉腹胀较前缓解,测腹围87cm。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及下床活动、7月12日仍有轻度腹胀,无气促、恶心症状,恢复良好,当日继续予足三里穴位注射0.5mg,四天后肠梗阻症状完全消失。

2.体会

2.1 妇科手术术后肠梗阻的预防

麻痹性肠梗阻是肠运动功能失调而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有效转运且无肠管梗阻证据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时间长、术后合并低钾血症、术后使用镇痛泵是妇科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1]。此患者腹部立卧位片提示为“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有关。通过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充足的活动纠正低钾血症等可以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2.1.1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是预防肠梗阻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进行合理的肠道准备,此患者因不排除有肠道转移的可能,故在手术方式上选择了开腹手术,切为广泛全切手术。手术范围广,手术时间长,故在术前我们应给患者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食清流少渣食物,术前一日利用福静清进行肠道清理,观察患者肠道清理的效果。晚上10点予口服葡萄糖800ml,术晨零点开始禁食禁饮,并进行相关的术前宣教。

2.1.2术后充分的活动是预防肠梗阻的重要条件 因麻醉及手术时间长,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大,保证术后充分的活动是预防肠梗阻的关键。术后返病房后即协助患者尽可能地床上翻身活动,另外双腿在床上模拟踩踏自行车的方式进行运动,术后第一日则要下床活动,设定每日离床活动的时间及行走的距离。充分的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早期快速康复。

2.2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2.2.1一旦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首先需要指导患者禁食,同时可以使用生长抑素,抑制患者胃液等的分泌、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此外,可通过口服四磨汤来促进胃肠排气,通过肛管排气进行低位肠道气体的排出,同时肛管排气通过机械刺激以达到促进肠蠕动的目的。必要时进行留置胃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因插胃肠管及留置胃肠管患者痛苦较大,故一般情况下不轻易留置胃肠管。

2.2.2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肠胀气已经得到了证实。本案例在联合其他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为解除患者腹胀、腹痛的痛苦,使用了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新斯的明是一种抗胆碱酯酶药物,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气及排便。

通常我们选择分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患者取平卧位,两腿伸直或平放,按穴位注射操作程序进行,用碘伏消毒液消毒穴位皮肤,用5ml注射器接6号或6号半针头,以90°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回抽无血后将药液缓慢 注入穴位(每侧1ml)。注射过程中患者足三里穴位会产生酸胀的感觉,一般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有效。本案例利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后,42分钟后患者即开始排气排便,解出褐色水样便约300ml,腹胀腹痛情况明显缓解,腹围减少2cm,患者当时主管感受明显好转,下午即可以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轻松下床活动,有效预防了术后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更多并发症的发生。

足三里穴位注射法仅用于治疗无肠管坏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或少数完全性肠梗阻,对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腹胀、呕吐、高热及临床检查有肠管坏死的完全性肠梗阻等患者禁用,以免延误病情。

3.小结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不仅发挥了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同时利用足三里针刺方法温通经脉、调理胃肠功能、调节气血等作用,改善患者的腹胀,提高治疗效果。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具有起效快、易操作、疗效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新斯的明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报道新斯的明至一例心脏骤停的[2],故需严格掌握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心动过缓、低血压、腹膜炎患者应禁用,对于心肌梗死、甲亢、心律不齐患者慎用。

【参考文献】

[1]冯秀丽,王志启,张春芳,王建六.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01):33-36.

[2]张丽琼.双足三里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致心脏停搏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109.

论文作者:李娟华,吴少弟,郑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1例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娟华,吴少弟,郑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