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分析论文_吕素兰

无锡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92%,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6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多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其不仅能有效缓解由于关节不适所致疼痛,还可改善关节畸形与病变膝关节功能[1]。但是可能由于术后未及时行康复训练而导致患膝功能受限,导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发生肢体残障。有研究表示[2],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特选择我院5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有25例患者。研究组25例患者中,女10例,男1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9.3±2.2)岁;膝关节疾病类型:1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9.1±2.4)岁;膝关节疾病类型:17例骨性关节炎患者,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有:①术前心理干预:该疾病患者关节不稳定,伸屈与活动功能异常,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极易出现情绪消极与意志力薄弱等情况,所以必须加强患者的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内心要求、想法以及意见等,介绍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处理方法,将治疗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以此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②术前康复指导:为患者解释术前功能训练的方法、所致效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等缓解疼痛的方法,可通过看电视与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让患者预先了解功能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引体向上运动、有效咳嗽与排痰、床上大小便以及准确应用拐杖等;指导患者实施足趾、膝关节、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肌肉收缩以及直腿抬高训练,从而提高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加强术后膝关节功能。③术后康复训练: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即刻训练患者的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此预防肌肉萎缩并提高肌力;术后第1d训练扩胸运动、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以此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进行抬臀与引体向上运动;术后第2~7d根据患者耐受力辅以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起始为0~30°,再每天提高10°,一个伸屈周期为2min,每次训练20~30min,一天2次,逐步提高膝关节屈曲度,术后1个星期能达到90°;术后2周早期康复训练上增强膝关节主动屈伸与患肢肌力训练,要求直腿抬高200次,股四头肌每天500次,指导患者于床沿边行无支持或有支持的屈膝训练,在助行器辅助下或扶拐下床行走,起始患肢不负重,行走超过10min后尝试脱拐独立行走,但家属要全程陪伴以免出现意外事故;术后3周进行上下楼梯训练,用扶手为支撑,保证身体平衡;术后4周继续实施股四头肌、坐位压腿以及有压力的屈膝等训练;术后6个月能进行快步行走、骑自行车以及简易体操等活动,切忌运动过度。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HS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膝关节功能,评估内容主要有肌力、活动度、疼痛、屈曲畸形、功能以及稳定性,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71~85分为良好,60~70分为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8.0统计数据,用(%)和(x±s)表现计数及计量资料,用x2和t检验;比较差异有无显著性以P<0.05为据。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92%,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6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5.711,P=0.017)。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是全身负重较大、构造最繁琐以及最大的关节,其受损会对人们的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应用较多的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纠正畸形的有效术式,术后需要假体关节可以负重、伸屈以及稳定性好等[3]。膝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不仅有骨外科诊治技术,还有是否及早实施康复治疗,系统的康复训练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独自生活能力,且会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只有密切结合手术治疗与康复训练才能最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整体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对比,其护理措施以及理念有了明显转变与创新,通过把情绪和早期康复训练等特色护理措施应用到临床中,让患者从住院至离院过程中均能够按照标准医疗程序实施,更具程序性与可视行等特征,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效果,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4]。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92%,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6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曹平.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65-67.

[2]申屠瑛,朱泳.整体护理干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09(18):122-124,128.

[3]张雪美,陈丽素,曾秋芬等.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4):586-587.

[4]臧林.舒适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16):136-137.

论文作者:吕素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价值分析论文_吕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