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钟文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钟文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河汉小学 514400

摘 要:让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自身学习,更有利于观念的更新,成为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合适的分组既能让学生之间的合作更加愉快,又有利于教师创设良好的情景,如此便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

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高。教育教学领域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人才的生产地。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恰当的起到主导作用即可。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碰到的困难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培训,更新思想

在新课改革下,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的作用越发重要,是引路人、点拨者、合作者。教师在观察小组的活动状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和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的时候,需加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以便可以尽快地发现他们的失误,提供必要的提示或进行矫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回答。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的独树一帜的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并提出表扬。这要求了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变换出恰当的身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采取的都应是一种温和友好的、有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要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要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进行解决和答疑。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这个不小的挑战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恰当分组,加强合作

1.在全面考虑学生情况下合理地组建小组。

一个小组最好在4至6个人之间,且组内成员之间应当具有一些的有差别和互补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能力、性别、爱好等内外在因素都应该都成教师为合作交流小组成员搭配的主要依据,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各具特色,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为了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及形成互补性需要遵循“组内异质”原则,这样可以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用以交流,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方位的了解。各个小组都有相同特质的成员保证了小组竞争的公平性,而小组之中有各个特质不同的成员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寻找平衡,减小差异,有利于公平竞争。

2.加强对学习小组中的“领头羊”的培训。

“领头羊”必定是具有多方面高素质的,学习能力强,拥有良好的自制力,懂得倾听,有一定的号召力等。所以,对“领头羊”的培养一定不能忽视。对小组选出的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等水平的小组长进行“上岗前培训”,让其清楚地了解小组长这个职业的责任,教小组长学会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及开展合作,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在培训成功后,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都由小组长全权负责,这样放下教师的部分权利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进行交流和管理,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重视学生的社交技能的栽培。

小组成员不会交流合作往往是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散或者学习进行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小组成员的不合作,是因为学生的社交技能差而导致的合作交流方法的匮乏。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必要社会技能的培养。比如:把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利用“手势”来管理,并且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管理的过程,养成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且能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提高自己独立认真思考的能力,勇敢发表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提建议”、说服、评价他人的技能等等。满点的社交技能既能够让同学在小组里吸收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又对学生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有很大的帮助,对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优秀的社交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教师应成为会创设情境的优秀的引导者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以不仅要学会如何精心地设计问题情景,还要善于作为引导者引导小学生,提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

1.活动前先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寻找那些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让学生去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特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去提供合适的指导思想和办法。

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或者“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对合作交流要求讲解清楚则是教师应该负责的:

(1)每组先派成员抓花生米,只派一位。

(2)抓花生米时要求尽可能多抓,但是只能抓一把。

(3)让小组里的剩下的没有抓花生米的成员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大概会有多少粒。

(4)再由组内指定一名成员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在相同的情况下,同一个人,左手抓一把花生米,右手再抓一把糖果。哪个手的粒数比较多?原因是什么?这样清楚的交代合作交流的步骤有利于小组学习有条理地开展,更可以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我及时地更新了理念。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知道探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研究,以期待找到更好的方法,为小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艳娥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2]张海波 吴玉华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

[3]刘艳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7,(6)。

论文作者:钟文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论文_钟文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