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在南北战争时期的同盟思想_小资产阶级论文

论列宁在南北战争时期的同盟思想_小资产阶级论文

论俄国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关于联盟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国论文,列宁论文,时期论文,战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以来,在学术界、理论界,说起苏维埃俄国的国内战争时期,人们似乎觉得它只不过是俄共(布)推行激进政策时期,似乎觉得列宁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留下的只不过是过“左”的教训。更有甚者,国外的某些势力竭力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的肃反工作中找茬子,指责列宁缺乏“人道主义”。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列宁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有许多科学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内容,有许多不乏“人道主义”的内容。如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同其他阶级与阶层结成联盟的思想,就属于这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无产阶级同中农联盟的思想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共(布)在农村组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贫苦 同地主、富农的反抗作斗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农的政治态度动摇不定,俄共(布)实行了中立中农的政策。1981年6月,为了推动农村革命形势的发展,俄共(布)在农村组建了贫苦农民委员会。由于地方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偏差,参加该委员会的仅仅是小部分贫农,而且它在活动中攻击中农。这样在国内战争的形势下,在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而需要工农团结战斗的时候,农民中发生了分裂,无产阶级政权不能够得到中农的支持。

1981年11月,列宁发现了上述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他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同中农联盟的思想。11月20日,列宁在《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首先提出,中农不是无产阶级的敌人,党和无产阶级当前应该善于团结中农。12月11日,他在讲到国家政权对待中农的正确政策时说,中农决不是苏维埃制度的敌人,决不是无产阶级的敌人,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无产阶级对待中农的政策就是同中农结盟。1919年3月,列宁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所作的《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和起草的《关于对中农的态度的决议》中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团结中农、同中农结成联盟的思想。概括这个时期列宁的思想,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中农不属于剥削者”,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所确认的一条真理。在当时的俄国,中农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有进行生产必需的耕畜及其他生产资料,然而他们不出租土地,不雇佣他人,只是靠自己的劳力进行生产和维持生活。由此出发,列宁认为中农不是剥削者。他说:“党无论如何要使农村中全体苏维埃工作人员十分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所确认的一条真理,即中农不属于剥削者,因为他们并不从他人劳动中取得利润。”① 这就使得无产阶级能够通过正确的政策去团结他们,能够同他们结成联盟。

第二,对待中农,决不使用任何暴力。对中农不使用暴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之一。在这一时期,列宁反复援引恩格斯晚年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的有关论述,强调必须遵循上述理论和原则。他在党的八大的有关报告中,在讲到农民问题时指出,恩格期晚年已经把农民划分为小农、中农和大农,认为无产阶级不能用暴力加速小农和中农的灭亡,对大农也不一定“到处都要用暴力镇压”。他指出:“这个观点所表明的真理有时被人们遗忘了,但在理论上我们大家都是同意的。……对于中农,我们不容许采取任何暴力手段。”②

第三,苏维埃国家应该在生产上和生活上大力帮助中农。当时俄国的农村,除富农拥有大量的粮食并拒绝把粮食卖给国家以外,中农和贫农的境状非常困难。他们不仅缺乏粮食、衣物等等必要的生活资料且缺乏农具、耕畜、种子等生产资料,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所以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在大力帮助贫农同时,应该大力帮助中农。他在起草党的八大有关决议时写道:“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大力帮助农民,主要是供给中农城市工业品,特别是改良农具、种子和各种物质,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保证农民的劳动和生活。”③在列宁看来,帮助中农的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正确的农村政策;采取这种政策,将使无产阶级及其政策得到中农的信任,将有利于无产阶级同中农的联盟成为现实。

第四,无产阶级应该善于同中农妥协。在列宁看来,所谓妥协,指无产阶级在采取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措施时,通过一定的办法,在一定的程度上照顾中农的利益要求,达到团结中农的目的。1918年12月,他在有关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无产阶级的目的是使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然而仅仅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努务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团结中农和其他劳动者阶级,使他们跟着无产阶级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不能够寄希望于用鼓动性演说使中农接受社会主义,一定要实行妥协,即必须通过人效的办法使中农的利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满足。他说:“在这里,我们寄希望于长期的逐步的说服工作,希望通过一系列过渡办法由居民中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部分同中农实行妥协,由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的共产党人同中农实行妥协。”④1919年2月,列宁在起草《俄共(布)纲领草案》时,在写到党对中农的政策时更明确地提出:“党的任务是把他们同富农分开,关心他们的需要,把他们吸引到工人阶级方面来,用思想影响的办法而决不用镇压的办法来克服他们的落后性,在一切触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力求同他们妥协,在确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面向他们让步。”⑤在党的八大上,在论及党必须实行同中农妥协的路线时指出,党没有离开过同中农妥协的路线,“今后工农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在执行中也应当贯彻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两者同中农妥协的精神。”⑥

第五,应该估计到同中农联盟与合作的长期性。在当时的俄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小生产、小生产者主要是中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决定了中农的存在不可能是短时期的。由此,无产阶级同中农联盟的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方针与措施。列宁当时正确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因为农业技术比工业落后(甚至在先进的资村主义国家里也是如此,俄国更不用说了)。所以经济根基比较牢固的中农在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以后还会维持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农村中苏维埃工作人员和党的工作人员的策略应当估计到和中农合作的长期性。”⑦

二、关于促成和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的思想

在当时的俄国,在中农的深厚的社会基础之上,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队伍。这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他们的政治立场动摇于布尔什维克与资产阶级之间。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们因不赞成布尔什维克的路线与政策,离开了布尔什维克,倒向了资产阶级的营垒。然而,到1918年11月,由于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了政治立场的转变。列宁及时地发现了这一问题,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善于促成和利用他们的转变。这一思想包括下述内容:第一,必须善于看到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11月中旬,的社会革命党人皮季里姆·索罗金在德国的报刊上发表公开信,对过去的政治立场和行为作了一定的反省,声明以后不再过问政治。不久《真理报》转载了这封信。列宁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分析,认为皮季里姆·索罗金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转变,并且预见到整个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治立场将发生转变,要求无产阶级善于看到这种转变。他说:“皮季里姆·索罗金转变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阶级、整个小资产阶级那种不可避免的转变的表现。谁不善于看到和利用这一点,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蹩脚的社会主义者。”⑧11月26日,《真理报》登载了孟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告全体劳动者书。该书中提出,俄国人民必须反对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必须在各国掀起一个反对干涉俄国革命的运动。由此,列宁提出,孟什维克的政治立场发生了转变,应该看到这种转变,“应该接纳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同我们一起工作。”⑨列宁具体地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历史原因。列宁指出:“这些民主派已经开始新的转变,倒向我们,这个转变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源于整个国际局势的极其深刻的变化。”“善于看到并利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民主派先从敌视布你什维克转为中立,然后又转为支持……,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⑩

第二,必须善于促成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所谓促成转变,指欢迎他们的转变,支持他们的转变。列宁指出:“当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最深刻的变化使得非党的、孟什维克的、社会革命党的民主派必然转向我们这边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支持这一转变,在相应集团和阶层中促成转变,尽一切可能同这些分子达成协议。”(11)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促成这一转变呢?列宁认为,办法之一是无产阶级改变斗争口号。改变口号,在于提出新口号。列宁提出:“现在小资产阶级群众的情绪有了转变,我们的口号就应当是实行妥协,建立睦邻关系。”(12)

第三,必须善于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促成转变的目的,在于利用这种转变。当时,许多领导者和群众尚不懂得和不会利用这种转变。鉴于这种情况,列宁指出:“这种不会可以而且应当克服,把不会利变成很会利用。”(13)在列宁看来,所谓利用,就是指团结他们一起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促进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记住,只有在这个斗争进程中,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达成的一系列妥协和妥协的试验,才会创造出能导致社会主义的建设形式。”(14)“我们知道,不通过一系列妥协,反复加以检验、审查和对比,国家是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15)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转变,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仅有过去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有新知识,有新办法。他说:“全部问题在于,不要满足于我们从以往的经验中练就的本领,一定要前进,一定要有长进,一定要从比较容易的任务转到比较困难的任务。是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进步。”(16)在他看来,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牢固的,无产阶级的队伍是团结的,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转变的工作一定能够取得进展。

三、关于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机构和旧社会过来的专家的思想

当时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才一年的时期,整顿社会秩序和秤秩序的工作尚等进行。由于国家内战争的爆发,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援前线,这就更使得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实施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利用旧社会遗留下的机构,必须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

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要机构之一,是合作社。

列宁认为,只有利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机构——合作社,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起来。在他看来,社会主义虽然是一种新的制度,但它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只能是对旧的制度听一种批判性继承。他说,有人想把合作社抛到一边,另起炉灶,“如果这样,那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就有遭到覆灭的危险。”“合作社是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来的,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唯一的机构。因此,谁要是用目光短浅、极端愚蠢和充满知识分子自负的议论来代替实际工作,我们就要按战时办法严加惩办。”(17)

列宁认为,只有采取正确的政策,才能有效地利用旧合作社。在他看来,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由于一部分合作社的领导反对苏维埃政权,国家对这些合作社实行国有化,是非常必要的,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政策未必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所以到1918年11月,在合作社的领导者不再反对苏维埃政权而国家需要利用合作社时,列宁提出:“合作社不应该收归国有,应该恢复”,“从合作拿走的东西应该全部归还合作社”。(18)显然,这样做体现了正确的政策。从列宁当时的理论与实践看,正确的政策归根到底是协议和妥协。当年4月,苏维埃俄国中央政府邀请合作社代表开会,讨论合作社与商业工作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政府就作了许多妥协。列宁认为,既然合作社的领导者承认苏维埃政权,愿意配合国家政权开展工作,无产阶级就应该欢迎他们,应该对他们说:“来吧,好邻居,我们来合理磋商吧。我们尽力协助你们,让你们行使自己的权利,研究你们的要求,给你们各种特权,不过你们也得执行我们的任务。”(19)

与上述思想相联系,列宁提出了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的思想。旧社会过来的经济专家和技术专家,因为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思想上不免带有旧的烙印,所以列宁称其为“资本主义文化遗产”。他认为,无产阶级要完成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一定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即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他说:“资本主义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专家,我们一定要利用他们,广泛地大量地利用他们,把他们全都用起来,。”(20)在他看来,无产阶级之所以必须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不同于剥削阶级分子,与无产阶级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只要实行正确的政策,完全可以把他们团结起来。二是因为当时无产阶级来不及培养新的专家,由于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必须利用旧的专家。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旧的专家呢?列宁认为,这里也有一个政策问题。他主张对这些人实行高薪制,认为只要能吸引他们参加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工作,国家多付一些钱没有关系。他号召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参与做这一工作,提出以这一工作的效果做为评价机关工作成就的重要依据。当时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对旧的专家有成见,对做好这一工作缺乏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列宁指出:“是我们抛弃过去的偏见,号召我们需要的一切专家参加我们工作的时候了。我们的一切集体管理机构,我们所有身为共产党员的工作者,都必须了解这一点。只有采取这种态度,我们的胜利才有保证。”(21)在这里,他把这一工作同事业的胜利联系在一起,可见他将这一工作的意义看得何等之重!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⑦⑧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196、185、187、198、232、114、199、232页。

⑥⑩(11)(12)(13)(14)(15)(16)(17)(18)(19)(20)(2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365、188、199、190、193、212、206、213、191、217、214、192、416、416、393、200、226、395、394页。

标签:;  ;  ;  ;  ;  ;  ;  

论列宁在南北战争时期的同盟思想_小资产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