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_吴凤兰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民医院 438800)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如何影响母婴结局。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观察组用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早产率为23.5%,高于观察组11.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以及巨大儿发生率8.8%、11.8%、11.8%,对照组则分别为20.6%、23.5%、29.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相较于胰岛素可更好改善母婴结局,新生儿安全性更高,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二甲双胍;胰岛素;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18-01据调查[1],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发病率为2.3%左右,妊娠期糖尿病与糖尿病妊娠均包含在内。GDM即患者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或者受到程度不一耐糖量异常影响而诱发的高血糖现象,其中80%为糖尿病患者妊娠[2]。GDM会在极大程度上对母婴双方产生危害,且有较多并发症,影响程度则密切关联于血糖与病情控制。临床常规疗法为胰岛素,然而部分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且每日注射次数多,因此疗效一般。后期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明显。本文为详细探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如何影响母婴结局,现选取患者6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观察组用二甲双胍。对照组年龄为22至38岁,平均(30.4±5.1)岁;19例为初产妇,15例为经产妇。观察组年龄为20至37岁,平均(29.5±4.7)岁;20例为初产妇,14例为经产妇。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控制所有患者饮食,对照组给予胰岛素,于早晚餐前0.5h皮下注射0.3U/(kg·d),此为初始剂量,剂量分配为早上2/3、晚上1/3。以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在7.8mmol/L以下为控制达标。若患者未达标增加胰岛素剂量约5U/d。观察组给予500mg二甲双胍,2次/d,而后结合患者耐受度将剂量增加至2500mg,若还未达标则加用胰岛素。婴儿出生后停止给予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母婴结局。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n(%)]

3 讨论

妊娠期患者孕激素、雌激素含量均高于非妊娠期,对胰岛β细胞增生产生刺激,分泌更多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胎盘生长激素与胎盘催乳素等胎盘激素会对胰岛素起拮抗作用,孕周增加后周边组织会降低对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糖,特别是在妊娠中后期,若分泌的胰岛素量无法对胰岛素抵抗予以补偿,会导致糖耐量异常进而诱发糖尿病[3]。糖尿病妊娠确诊容易,但妊娠期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故而难以察觉。早期控制血糖可对新生儿结局予以有效改善,多应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

临床治疗GDM首选疗法为胰岛素,但是每天注射用量大且次数多,且部分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即使给予大剂量胰岛素还是难以有效控制血糖。且没有合理注射胰岛素剂量时会导致低血糖,因此治疗初期需对血糖行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控剂量。而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剂,在降糖时较为温和,使用方便,且不会对胰岛素分泌产生刺激,因此可防止患者体重增长过快。其降糖机制主要在于促使组织更加敏感于胰岛素,对糖异生进行抑制,降低糖原分解量与肝糖输出量,减少消化道吸收葡萄量的量等,因此很少出血低血糖现象,温和降糖,且价格低廉,可大幅度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用药为口服,方便,避免胰岛素皮下注射导致患者痛苦增加,因此接受度高。且二甲双胍可促使胰岛素抵抗降低,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需求充分满足,因此可快速将异常升高血糖降下来,对妊娠结局予以有效改善,同时还能够为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保护,避免后期再次出现2型糖尿病。然而二甲双胍药物起效时主要经过胎盘,因此人们会担心该药物是否会影响新生儿安全。临床开展动物实验后发现二甲双胍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二甲双胍作为妊娠期B类药物。

本组对照组应用胰岛素,观察组用二甲双胍,结果对照组早产率为23.5%,高于观察组11.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以及巨大儿发生率8.8%、11.8%、11.8%,对照组则分别为20.6%、23.5%、29.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畸形率为8.8%,观察组为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茹茹等学者研究结果相近[4]。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相较于胰岛素可更好改善母婴结局,新生儿安全性更高,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严浩.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4):350-352

[2] 邢琛.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21):58-60

[3] 张文慧,米娜瓦尔·霍加,董旭南等.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592-595

[4] 王茹茹,刘燕燕.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11):1537-1538

论文作者:吴凤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_吴凤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